wcg112233 |
2016-04-21 06:13 |
无论是心肌梗死还是脑卒中,大多发生在清晨时段的现象早已被认知,而血压晨峰现象则是清晨时段心脑血管事件高发的重要原因。随着家庭血压监测的普及,使得以清晨血压作为血压管理和治疗靶点成为近年来的热点话题。 清晨血压与清晨高血压 清晨血压通常指清晨醒后1h内、服药前的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起床后2h或晨6:00-10:00的血压。清晨血压在一定范围的升高属于生理现象,但如果家庭自测3次血压≥135/85 mmHg和(或)诊室血压≥140/90 mmHg即为清晨高血压。 清晨高血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清晨高血压是指血压特定在清晨明显增高,即清晨的血压高于其他时段的血压;广义的清晨高血压是指在清晨的任何时段清晨血压平均值≥135/85 mmHg。鉴于清晨血压增高与靶器官损害和心脑血管事件明显相关,而不论清晨血压值是否一定高于其他时段,故广义的清晨高血压概念更合理。 清晨高血压的危害 清晨高血压具有很大的危害。一般来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容易合并清晨高血压。近来有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损伤引起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氧自由基和泛素蛋白体活性增加与清晨血压的增高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糖代谢异常也与清晨高血压相关,研究显示,清晨高血压患者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比例比非清晨高血压者增加48%。此外,老年人、代谢综合征患者、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也容易出现清晨血压增高。 短效降压药物的使用是清晨血压增高现象的原因之一。降压药物通常在清晨服用,以保证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和降低夜间低血压的发生风险,但到第二天清晨时恰恰是降压药物作用最弱的时期,不能有效地遏制由于病理生理原因导致的血压增高。 清晨血压的管理 长期以来,清晨血压管理在我国一直是血压管理的盲区。国外研究表明,以患者为核心,医生、护士等共同参与的高血压管理教育模式可以使收缩压降低多达10 mmHg,使血压达标率提高22%。清晨血压管理就内容上来说,包括患者教育、血压监测、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4个方面。 1.患者教育 医护人员在日常诊疗时要教育患者清晨血压的相关知识。教育高血压患者知道控制清晨血压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至关重要;指导患者家庭测量血压的正确方法;指导患者如何定期测量清晨血压,并准确记录,复诊时带给医生。 2.血压监测 家庭清晨血压测量的正确方法是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血压计,以6:00-10:00起床后0.5~1.0h的时间段测量为宜,且应采用坐位,在服药前、早餐前、排尿后测量。 3.生活方式改变 吸烟、不当运动和钠盐摄入等生活方式会影响清晨血压的增高幅度。正常情况下,血压在剧烈运动后会有所下降,但是这种现象在清晨运动后会缺失,清晨运动后甚至出现血压上升,提示高危患者,晨练较其他时段增加心血管风险。高钠盐(20~23 g/d)膳食不但可以使盐敏感型患者平均血压增加10%,还能增加非盐敏感型的清晨高血压。 改变生活方式包括:①限盐:总体钠盐摄入的控制目标是<6 g/d,能控制到<5 g/d更好;②限制酒精摄入:规律饮酒的患者清晨血压对降压药物治疗反应差,摄入酒精(乙醇)≤20~30 ml/d(男性)、≤10~20 ml/d(女性);6:00-10:00尽量避免剧烈的体力活动。 4.药物治疗 目前很多证据均支持分子长效药物在清晨血压控制方面的优势。使用作用效果覆盖24h的长效降压药物是控制清晨血压的基础。 对于夜间血压无明显下降的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引起的清晨血压增高,可以考虑睡前使用短、中效降压药物作为对清晨血压控制的补充策略。对这部分患者仍提倡使用长效药物作基础来控制24h的血压水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