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6-04-04 06:16 |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医学学科划分日渐具体。大内科中的心血管内科又划分为高血压科、心律失常科、心力衰竭科、冠心病科等,在一些大型专科医院甚至还有更细致的专业划分。 这种学科划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各类疾病诊疗水平的提高,有力加快了医学的进步与专业医生的培养。然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系统都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因此,每一位工作于大中型医院的心血管科医生除了需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疾病的诊疗技术外,还需掌握与本专业密切相关或相近的疾病的基本知识。 首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科医生所遇到的主要病种。此类疾病是在遗传背景下在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发展的,及时筛查这些危险因素并予以合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心血管科医生应该认真了解每位患者可能存在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代谢异常、血脂异常、吸烟、缺乏运动、精神紧张、肥胖等),并指导与督促患者进行治疗干预。 其次,人体不同部位的动脉均属于同一个完整的系统,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以及外周动脉等分别属于人体动脉系统的一部分。某一个部位或节段的动脉发生动脉硬化性病变,往往提示其他部位的动脉系统可能亦存在相似病变。例如一些患者可能因冠心病相关症状来诊,但其同时患有脑动脉或肾动脉性疾病的风险很大,因此需要注意筛查。这样有助于降低发生严重临床事件的危险性。 第三,传统上糖尿病一直被视为内分泌疾病,由内分泌科医生诊断与治疗。大量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以及仅具有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中至少三分之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两种疾病并存不仅会进一步影响患者预后,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患者往往属于无明显临床症状的早期糖尿病患者,如能及时发现并合理干预,可能有助于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发展,降低糖代谢异常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第四,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异常。大量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被认为是心血管系统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另一种重要危险因素。近年来,人们对于防治抑郁症在冠心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抑郁症常引起多种非特异性临床症状,例如胸痛、胸闷、心悸、气短或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往往与冠心病的症状难以区分。如果心血管科医生注意识别这些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与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第五,睡眠呼吸障碍在心血管病患者中也有较高的发生率。研究显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顽固性高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对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进行有效干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提高降压达标率。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还是夜间顽固性心绞痛的常见诱因之一。由于睡眠过程中反复发生呼吸暂停,导致血氧含量下降,加重病变心肌组织的缺氧状态,从而引起心绞痛发作,甚至诱发严重缺血事件。因此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常规询问其睡眠情况(如睡眠质量、是否打鼾等),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生会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