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6-03-28 06:27 |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统计报告: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高血压患者超过3.3亿人,血压在正常高值的人超过3个亿;有6-7亿的中国成年人“血压不理想”。这一判断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可靠?急需进一步研究。 目前,高血压诊断标准的不完善、高血压诊断方法的限制、高血压用药的不规范、高血压宣传的很多误区,造成了过度诊疗和诊疗不足同时存在;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甚至使政府人口与健康政策的制定产生误判。具体如下: 1.高血压诊断标准不完善。高血压诊断标准界限值“140/90 mmHg”是人为划定的,只是参考切点,不是金标准; 2.我国高血压基础数据不准确或欠缺。中国“有超过3.3亿高血压患者”的数据是估算的,是根据小样本调查的发病率,按人口总数标化计算获得,可能与实际情况差距极大;血压调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血压测量影响因素众多,测量的准确性存疑; 我们的研究结果发现按照现有方法和诊断标准,高血压误诊率很高;青少年的血压数据缺乏;《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制定主要基于欧美研究数据。但是,国际上关于血压正常值区间、高血压诊断标准、用药原则、药物副作用等都存在不同观点。 3.高血压诊疗不规范。存在诊断简单化;低危高血压患者长期服药甚至终生服药的获益受到质疑; 近几年,关于高血压的过度诊断与过度治疗问题,引起欧美一些高血压专家的重视与反思,并对当前通行的高血压指南提出质疑,呼吁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他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 轻度高血压极易误诊,目前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存在问题; 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缺乏证据支持; 高血压指南中药物治疗的血压值降低受到了跨国药企的利益推动; 由于轻度低血压患者人数众多,对轻度高血压患者的过度治疗导致低血压等药物副作用发生伤害患者,并浪费了巨大的医疗资源。 血压计量设备本身系统误差、不规范测量导致的误差、个体差异带来的误差,都会影响血压值; 被诊断“高血压”。对患者的心理及婚姻、家庭、就业都可能产生重要影响,所以高血压的诊断必须科学而慎重。 在美国,药物治疗的轻度高血压患者中有11%(约2百万人)因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而停药,数百万人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程度不等的头痛、乏力、困倦、精神差,甚至晕倒。比如:每年至少14000名轻度高血压患者因服用ACEI类降压药(贝那普利,赖诺普利等)导致血管性水肿而就诊于急诊[12],至于导致多少人死亡则无从统计[13]。 4.血压计量设备误差大。无论是水银血压计的“柯氏音法”还是电子血压计的“示波法”都存在局限性,加之血压本身的动态变化,造成血压调查数据争议大。 5.宣传误导大。正确的观点得不到有效宣传,例如:高血压诊断需要非常谨慎;血压不是越低越好;轻中度、低危人群不需要用药,降压药未必需要终身服用;不达标的血压也要关注;高血压药物的危害等等都未得到宣传。但是,“高血压必须终身服药,降压药不能停”等不科学的观点被广泛认知。 6.国家经济负担重。 2003年中国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负担达到8580.54亿元,占全部疾病总经济负担的71.45%,占GDP的7.31%。 2003年高血压的经济负担为622.51亿元,其中直接经济负担383.85亿元,间接经济负担238.66亿元。 2013年高血压的经济负担为???亿元。如果6-7亿人“有病”,国家财政将无法负担,国民健康程度令人担忧,不当诊疗后果严重。 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是在参照欧美指南的基础上制定的,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对高血压的过度诊疗现象也深有体会,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政府、社会及医学界的重视。 正在建立中国人血压管理数据平台,希望完善中国青年人血压诊断标准;建立高血压诊疗示范基地,研究规范血压管理模式,培训高血压专业医师,终生随访高血压患者诊疗效果及药物危害;研制更科学的血压计量设备;权威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等。为国家人口与健康政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实现高血压防治基础数据可靠,形势判断科学、诊疗规范合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