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g112233 |
2016-03-15 06:20 |
相信大家对心房颤动(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多少有了一些了解。射频消融的原理是通过高频电能在心房局部产生热效应,导致心肌坏死,进而形成瘢痕达到电隔离目的。那么,除射频能量外,还有其他能量的消融吗? 房颤消融很“热”、很“火”,也可以很“冷”。热效应能导致心肌坏死,局部低温可以达到相同效果,因而就出现了冷冻消融。冷冻可以使细胞内外出现冰晶,复温后细胞肿胀、破裂坏死。其实早在上世纪40年代,研究者就在动物实验中发现了这种效应。和热损伤不同,-30℃低温对组织的损伤是可逆的,复温后可以恢复,只有在温度进一步降低至-50℃时才能形成不可逆的损伤,这就为冷冻标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冷冻消融目前已经可以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房颤,冷冻球囊的问世进一步简化了房颤环肺静脉消融过程。冷冻消融的制冷剂多采用液态氮、氦、氩等,将液态制冷剂由体外沿导管输送到末端的球囊,制冷剂汽化形成低温,贴靠心肌组织后就可以根据需求产生可逆或不可逆的损伤。 冷冻消融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其在心肌局部造成的损伤边界相对清晰,组织坏死均匀,对血管损伤小、创面血栓形成几率低、操作过程中疼痛轻微等。然而,冷冻消融目前仅开展于部分病史较短、病情简单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其成功率不优于射频消融,而持续性房颤患者的成功率低于射频消融。且冷冻消融同样可以出现心脏压塞、血栓形成、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但发生率相对较低。此外,冷冻消融目前费用还比较昂贵。 除冷冻消融外,超声、微波和激光能量也可以用于房颤的射频治疗,但这些技术尚不够成熟,还有待改进。 我们知道,临床中超声波已经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超声检查),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检查手段,甚至可以用于孕妇及胎儿。而超声治疗(理疗及热疗)还可以对人体产生好的作用,有利于疾病恢复。那么,这种温和的能量该如何达到像射频的“火”或冷冻的“冰”的效应而使心肌局部坏死形成瘢痕以达到消融的效果呢?实际上,消融所用的超声为高强度聚焦超声,与前两种超声波不同,其作用于组织后不仅可以产生热效应,还可以产生机械效应,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因而可以用于房颤的消融治疗。但由于技术原因,其安全性欠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微波和激光同样可以通过热效应造成组织坏死,也是可以用于房颤消融的能量。微波消融不需要紧贴组织就能发挥作用,对于解剖结构比较复杂部位,如三尖瓣峡部具有一定优势。激光消融还可以穿透瘢痕组织发挥作用。然而,目前二者也还不成熟,导管的可控性还有待改善。射频、冷冻、超声、微波及激光消融的比较 这些能量中有些是通过热效应烫烧,有些是低温冷冻,有的像“火”,有的像“冰”。无论哪种能量,房颤消融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肺静脉开口进行操作,达到肺静脉的电隔离。这些消融中的“冰”与“火”,各有利弊。射频消融目前仍是最成熟、可靠,效果也相对最好的,是临床的主导。冷冻消融仅在少数患者中开展,而超声、微波及激光等能量的消融还需要改进。也许在未来,会有更新的技术能综合各种能量的优势,减少弊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