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chmcyu |
2016-02-28 14:10 |
《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所有的中药与食物,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说,都有阴阳寒热之分,比如我们夏天喝些绿豆汤,冬天吃涮羊肉的习惯,就是这个道理。绿豆汤是清火解毒的,而羊肉是祛寒的。 在办公室里,常常听到同事们有人说自己又上火了。其实在现代营养学的概念里,没有上火这样的说法,这种身体的不适感会被认为是体内缺少微量元素的结果。营养学是西方人的科学,他们一贯重视食物的结构,借助科学仪器测定食物的成分,并研究食物中营养成分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如食物中的钙不足可影响婴幼儿骨骼的发育;维生素A不足可引起夜盲症;碘不足可引起甲状腺病,正是科学仪器和现代医学理论的结合产生了西方营养学。 但是我们东方人认识食物的方式与西方人很不同,我们了解的食物营养和健康的相互关系理论在中国是经过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形成的。我们的祖先就告诫我们,食物首先要辨别阴阳,要去辨别食物属阴性还是属阳性。虽然我们的中医理论没有像西方人那样具体的、量化的数据,我们东方人从“象”出发,可以从食物的外形与味道,食物进入人体产生的寒热温凉作用,向上向外或向下向内作用的方向,以及食物生长的地点、气候、季节的不同,来判断食物的阴阳属性。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中医学家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得到一套使人保持健康、和谐均衡的饮食理论。 《易经》日:“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阴阳学说同样也适用于中药和食物,也就是说食物和中药也分阴阳。 中国入认为阴和阳必须平衡,不平衡则会带来身体不适,甚至健康问题。食物分阴阳,这直接要求在医治患者或者调养病症的时候,阴证的人使用温性、热性的阳性食物,阳证的人使用寒性、凉性的阴性食物,进而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偏衰。热性和温性的药物和食物属阳,凉性与寒性的药物和食物属阴;平性是处在上述四种中间的一种类型,摄取后,既不能温阳,也不能清热。 在中医理论中,将一天的上午叫作阳中之阳,下午叫作阳中之阴,上半夜叫作阴中之阳,下半夜叫作阴中之阴。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现,很多危重病人是在凌晨去世的,他们常常挨不过“阴中之阴”这段时间。这是为什么呢?在这个时间段,人身体内的阳气是最低迷的,阴盛而阳弱,疾病就会来势汹汹,很多人就此扛不住了。不仅对于人是这样,阴阳总是互为消长的,在这个世上的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同样的道理。走在太阳下,身体是阳的,可你必须有一个影子。影子是什么?就是阴。在美术里,越是强光的地方,亮度最高,同样,阴影也必定最浓最重。 食物阴阳需要辩证地分辨 在区分食物的阴阳属性时,不能简单化,而是要全方位、多方面地考虑食物生长的地带与气候、生长方式与速度、外形大小、颜色、气味、口感、体温、主要化学成分,以及烹饪所需时间的长短等诸多因素,最后才能给食物进行阴阳定性。世界上没有纯阴之体,也没有纯阳之体。任何物质总有阴阳两面,但阴阳不可能绝对相等,阴阳总有差异,由此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事实上,植物与动物又可进一步分阴阳。 食物的阴阳属性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改变,这是一个重要特征。例如,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及生鱼片、生野菜等生的食物能够清热,所以属阴,但经过烹调加热做熟后就变成了阳性。烹调后的食物属性为阳,是与生的食物相比较而言,如果与烹调后的其他食物相比,其性也不一定属阳。 动物食品具有动的性质,和具有静的性质的植物食品相比当属阳。动物食品之间相比,又有阴阳之分,植物食品之间相比,也有阴阳之分。因此,在实际的菜谱当中,若食者的证属阴证系列,主菜就应该在肉类食品中选作属阳的品种,加热烹调做熟后食用,副菜就应该在植物食品中选择属阳的温热品种。 认清食物的阴阳就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对食物而言,阴反映为性寒,阳反映为性热。但是我需要强调一下,这和食物的温度无关。一杯热饮,譬如绿茶,也会被当做性寒。同样的,冰激凌却可以表现为性热。没有科学方式可以证明一种食物是阴性还是阳性。这是一种通过很长时间仔细记录和积累下来的知识。从根本上说,无论食物是阴还是阳,都由食用之后身体的反应看出来。 一般冷、湿食物属阴,热、干食物属阳。盐、谷物、面、空心粉、面包、土豆、胡萝卜、葱头、鸡蛋、鱼、海鲜、禽畜肉等都为阳性食品;糖和人工合成的甜品、各种水果、豆腐、带叶蔬菜、果汁、蔬菜汁、乳制品等都为阴性食品。在寒冷的冬天多选择一些含高热量的阳性食物,为机体提供足够热量,以抵御寒冷;在炎热的季节里,则宜多食用清淡的阴性食品,喝足够的水,以预防出汗引起脱水。如吃胡椒会上火,容易患痔疮、皮疹和疖肿,夏天要尽可能地少吃;而人工冷冻的食品太寒,可能导致气管炎等疾病,冬天不可多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