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6-01-05 19:42 |
<<三十六计.攻战计>>中的第二计名叫借尸还魂,也是整个三十六计里的第14计.原意是说已经死亡了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取胜的目的.(以上出自<<三十六计.借尸还魂>>).在三国中还真有这样的事.
借尸计一:第7回,袁绍屯兵河内,缺少粮草.冀州牧韩馥,遣人送粮以资军用.谋士逢纪说绍曰:"大丈夫纵横天下,何待人送粮为食?冀州乃钱粮广盛之地,将军何不取之?"绍曰:"未有良策."纪曰:"可暗使人驰书与公孙瓒,令进兵取冀州,约以夹攻,瓒必兴兵.韩馥无谋之辈,必请将军领州事;就中取事,唾手可得."绍大喜,即发书到瓒处.瓒得书,见说共攻冀州,平分其地,大喜,即日兴兵.绍却使人密报韩馥.馥大惊,听从了谋士辛评,荀湛的意见,决定迎袁绍入冀州共同主政.长史耿武谏曰:"袁绍孤客势穷,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鼓掌之上,绝其乳哺,立可饿死.奈何欲以州事委之?此引虎入羊群也."馥曰:"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古者择贤而让之.诸君何嫉妒耶?"耿武叹曰:"冀州休矣!"于是弃职而去者三十余人.数日后,绍引兵至。耿武,关纯欲刺之,不果被杀.绍入冀州,以馥为奋威将军,以田丰,沮授,许攸,逢纪分掌州事,尽夺韩馥之权.馥懊悔无及,遂弃了家小,匹马往投陈留太守张邈去了.
袁绍是东汉末年拥有地盘最大的一个军阀,当时国家的黄河以北地区都在他的控制之下,可以说东汉的半壁江山都已姓袁了。但老实说,这么大的一块土地,他得来的手段却不大光彩。袁氏产业的主要基地是冀州,这也是袁绍最先得到的一块根据地。当时,18路讨董联军半途而废,英雄四散,袁本初也正处于困境之中,是父辈们的老部下韩馥在危急时刻拉了他一把,方使他转危为安。按理袁绍就算不粉身碎骨来报答,至少也应当心存感激吧!但他却听了小人的挑唆,甘作一条忘恩负义的毒蛇,狠咬了韩农夫一口。社会顶级精英阶层的人物竟然做出了只有下等小人才敢做的勾当,这倒是令老实过头的韩刺史做梦也没想到的事。曹操曾评价袁绍道:“色厉而内荏,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为英雄也。”(第21回)袁本初在三国里的表现也确实如曹孟德所说的那样,对于大事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目光短浅,喜欢听顺耳的话,心胸狭窄。不过在夺取冀州这件事上,他却绝对是做对了。虽然有过河拆桥之嫌。逢纪号称袁绍的第四大谋士,看他为主子设下的这条“借尸还魂”之计,颇有歪才。先用空头支票让公孙瓒替袁绍当枪使,然后再给韩馥通风报信装好人,诱使韩刺史主动迎接袁本初以协助抵御公孙瓒为名,进入冀州。等到把所有权利都掌握在手中之后,再香火赶走和尚,一脚踢开韩大人。逢谋士的计策实在是高,巧妙地帮助袁绍兵不血刃就轻易夺取了被誉为中国九州之一的冀州,而那韩馥还蒙在鼓里,希望袁本初能看在他主动让贤的份上,给他保留一个有职有权的一席之地。事实把他的美梦击得粉碎,袁绍一点也不客气的把他给晾了,涮了。等韩刺史醒悟过来,一切已为时太晚了。一山难容二虎,他是彻底的清醒了。为避免惹来更加可怕的杀身之祸,韩大人连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不管了。独自一人逃跑了。韩馥也因此成为了三国中一个既悲剧又可笑的人物。逢纪此计从战略方向上来看,相当正确;从战术效果上来看,也是极其成功。但从道义上来看,非常的下流无耻,卑鄙阴险。俗语说的好:“多行不义必自毙!”最终惯于出损招的逢纪还是被新主子袁绍的小儿子袁尚和以前的同僚审配给无情地抛弃了,死在了袁绍长子袁谭的刀下,也算是罪有应得吧!逢纪为袁绍献的这条谋取冀州之计,堪称是三国里最为巧取豪夺的“借尸还魂”之计。
借尸计二:第60回,益州别驾张松奉益州牧刘璋之命,去往许都,请求曹操出兵协助刘益州,抵抗汉中的张鲁.却不料被碰了一鼻子灰,狼狈而回.在主子面前夸下海口的张永年生怕回去交不了差,于是来到荆州见刘备,想看看对方的态度如何再做决定.张矮子在荆州受到了刘备热情周到的接待,十分感激,于是挑唆刘备去夺取西川.玄德曰:"备安敢当此?刘益州亦帝室宗亲,恩泽布蜀中久矣.他人岂可得而动摇乎?"松曰:"某非卖主求荣.今遇明公,不敢不披肝沥胆.刘季玉虽有益州之地,禀性暗弱,不能任贤用能。加之张鲁在北,时思侵犯,人心离散,思得明主。松此一行,专于纳款于操。何期逆贼恣逞奸雄,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明公先取西川为基,然后北图汉中,收取中原,匡正汉朝,名垂青史,功莫大焉。明公果有取西川之意,松愿施犬马之劳,以为内应。未知钧意若何?”玄德曰:“深感君之厚意。奈刘季玉与备同宗,若攻之,恐天下人唾骂。”松曰:“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玄德曰:“备闻蜀道崎岖,千山万水,车不能方轨,马不能联辔。虽欲取之,用何良策?”松于秀中取出一图,递于玄德曰:“松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玄德略展视之,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松曰:“明公可速图之。松有心腹契友二人:法正,孟达。此二人必能相助。如二人到荆州时,可以心事共议。”玄德拱手谢曰:“青山不老,绿水长流。他日事成,必当厚报。”松回益州,见刘璋。璋问:“干事若何?”松曰:“操乃汉贼,欲篡天下,不可为言。彼已有取川之心。”璋曰:“似此如之奈何?”松曰:“松有一谋,使张鲁,曹操,必不敢轻犯西川。”璋曰:“何计?”松曰:“荆州刘皇叔,与主公同宗,仁慈宽厚,有长者风。赤壁鏖兵之后,操闻之而胆裂,何况张鲁乎?主公何不遣使结好,使为外援?可以拒曹操张鲁矣。”璋曰:“吾亦有此心久矣。谁可为使?”松曰:“非法正,孟达,不可往也。”璋即招二人入,修书一封,令法正为使,先通情好。次遣孟达领精兵五千,迎玄德入川为援。刘备入蜀后,借口刘璋薄待自己,起兵夺取了西川,将刘璋赶下了台。以蜀地为基业,三分天下,建立起了蜀汉王朝。
刘备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视的一个对手,有“潜龙”的雅号。刘玄德自己也曾十分自负地夸口道:“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为此引起了刘表的猜忌,并险些给自己引来了杀身之祸。其实刘大耳说的都是实情,并非是他自己在给自己戴高帽子。虽然刘皇叔大半辈子都过着寄人篱下,东奔西走的流浪生活,十分的狼狈。这可不是因为他没有能力和才干,而是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还没有找到一块可以供他发展的土壤----根据地!一旦刘玄德有了立足之处,将是十分可怕的事。故曹操在得知刘大耳得了荆州后,吃惊得连手中的毛笔都掉落在地上,曰:“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只有英雄才能识英雄,最了解刘备的人,还是曹操。不过刘玄德尽管有了荆州这一块可以安身立命的风水宝地,但要想往更高的方向发展,就必须拥有一块足能使自己高枕无忧,并能提供巨大后勤保障资源的安全可靠的根据地才行。有道是:雪中送炭。就在此时,张松为刘皇叔带来了他所想要的一切。尽管张永年口口声声为自己表白,自己这么做不是为了卖主求荣。但从他在与刘玄德的谈话里,极尽贬低自己的旧主子,并献图于曹操不成这二件事来看,张松要出卖刘璋的念头是早就有了,只不过在为自己的出卖找一个好买家而已。其所谓旧主子如何如何不成器,大失人心的话,都只是在为自己卖主求荣的行为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罢了。如果刘璋真的是失去了人心的话,怎么会有日后张任,邓贤,冷苞,刘聩,高沛,杨怀这些武将为其尽忠,刘巴,黄权,郑度,王累等文官为其划策呢?个人估计张永年变节的原因,可能是他在刘璋手下过得很不潇洒。相貌二等残废,但性格狂傲,有过目不忘之才的他,非常不满意自己的待遇,认为刘璋待亏了他。而要在旧主人那里获得翻身的指望又微乎其微,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途径,就是改换门庭,另寻东家。曹操这个东家让他是彻底的领教了,自己若投奔曹大丞相,得到的待遇肯定比原来的还不如,说不定更加的差了。算了,还是别寻主子吧!功夫不负有心人,张矮个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买主,而刘备也等到了他望眼欲穿才等到的人。当然,表面工夫都要做一下的。在经过双方相互之间小心谨慎的试探后,终于切入了正题。张永年开诚布公地挑明了自己的来意,刘玄德则照例先是假模假样地退让一番。在表面形式都做完之后,刘备终于撕下了他仁义的假面具,不再忸怩了,收下了张松双手奉上的大礼---“西川地理形势图”,张别驾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刘备亲切又温馨的诺言:“他日事成,必当厚报。”买卖成交,双方是皆大欢喜。如不出意外,这应该算是三国里最大的一笔政治买卖。与韩馥一样,刘璋不是没有受到过警告,其中以王累说的最为恳切:“张鲁犯界,乃癣疥之疾。刘备入川,乃心腹之大患。况刘备世之枭雄,先事曹操,便思谋害;后从孙权,便夺荆州。心术如此,安可同处乎?今若召来,西川休矣。”甚至当王从事为此搭上自己的性命后,也依然撬不开他的榆木脑袋。刘璋和韩馥相比,似乎略高一筹。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让贤,只是爱自作聪明。想学刘表,让刘备再当给人看家守户之犬耳!可他没想到,刘玄德早已不是过去那个织席贩履的刘大耳了!羽翼丰满,今非昔比的刘皇叔已铁了心要拿他开刀了。刘季玉企图模仿刘景升,依葫芦画瓢之举,到头来不仅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是输得干干净净。张松献地图可谓是三国里最著名最经典的“借尸还魂”之计。
"借尸还魂"与俗语"借鸡生蛋"的意思十分接近.都有拿别人的东西为自己谋利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都属于不大体面的勾当.但放在军事上,是说一支军队的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变被动为主动,通过改变战争形势或政治格局,来达到为自己赢取最大胜利的目的。三国中的二条“借尸还魂”之计都获得了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敌方的内部出现了矛盾,甚至发生了分裂。比如,韩馥与部下对于迎接袁绍这件事,意见不统一,有人同意,有人反对,韩刺史又支持了同意的一方,这才造成了袁绍能轻而易举地借韩馥这个尸为自己还了已奄奄一息的魂;而刘璋则完全受了早就对他心怀不满的下级的欺骗,一厢情愿地希望借刘备这个挡箭牌来为自己去挡张鲁这只狼。却忘记了,自己害怕张鲁,张鲁害怕曹操,曹操又害怕刘备这个事实。与刘备这条龙相比,刘璋不过是一条小泥鳅。引刘玄德这条龙入室的结果,是让刘备借了他这个有着血亲关系的兄弟之尸来还了他自己漂泊无定的魂。三国里的这二则“借尸还魂”的例子告诉我们,获取胜利的手段是不是道德不重要,赢得胜利才是最重要的。而胜利的机会总是留给最善于把握住它的人的!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