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盘点我们一生拥有的十大假期和权益 --]

武当休闲山庄 -> 医疗保健 -> 盘点我们一生拥有的十大假期和权益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天人地 2015-12-26 07:49
国庆已进入第二天,相信不少市民正在度假旅游。你知道吗,在国庆节这样的国家法定节假日里,不上班也是能拿工资的哦!如果劳动者不得不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话,加班工资是300%。
其实,在劳动报微信后台,经常有网友询问各种节日、假日、假期如何休息、如何发薪。今天,我们整理了劳动报微信中最火热的几篇相关文章,给大家做一个大盘点。
一、法定节假日
怎么休?
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有这七个全民公休节日:
(一)元旦,放假1天(每年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
(五)端午节,放假1天。
(六)中秋节,放假1天。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工资怎么发?
全民公休节日职工待遇有三个原则需要市民注意:
一是放假应支付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8年1月10日下发《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也就是说11个节假日即使不上班也应计薪,除去不计薪的104个双休日,月计薪天数应为(365-104)/12=21.75天,再由月工资收入除以21.75得出日工资水平。
二是上班应支付加班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休假节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其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
三是如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在工作日补假: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
以后,大家要是在公休节日加班的话,就可以对照以上三大原则来计算自己的加班工资啦!今年国庆也是如此哦。二、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
怎么休?
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
(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
(三)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至于半天放假时间,不硬性规定上午还是下午,各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二七纪念日、五卅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教师节、护士节、记者节、植树节等其他节日、纪念日,均不放假。
工资怎么发?
这些假日有关职工待遇也有三个原则:
一是放假应支付工资。《劳动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二是上班不需支付加班工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部分公民放假有关工资问题的函》规定:“在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期间,对参加社会或单位组织庆祝活动和照常工作的职工,单位应支付工资报酬,但不支付加班工资。”
三是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这也是以上文件明确规定的。
三、带薪年休假
怎么休?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工资怎么发?
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假,但需给予补偿。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包括正常支付的100%工资和补发200%的工资)支付未休年假工资报酬,日工资收入则按照职工本人的月工资除以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进行折算。
四、双休日
怎么休?
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工资怎么发?
根据《劳动法》规定,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应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工资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加班工资。
五、探亲假
怎么休?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一)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二)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
(三)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
(四)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五)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需要注意的是,国家规定,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别的单位可由单位与职工约定。
工资怎么发?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规定,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也就是说,休探亲假应当视为正常出勤,按正常出勤工资标准进行工资支付。

六、婚假
怎么休?
根据《婚姻法》以及《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0天(含3天法定婚假)。
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工资怎么发?
职工依法享受婚假,企业应该按《上海市企业工资支付办法》支付假期工资。其原则为:  (一)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三)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七、产假
怎么休?
根据《女职工劳动特别保护规定》第七条规定: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工资怎么发?
我国合法生育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从业妇女生产或流产当月缴纳城镇养老保险费累计满一年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标准为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从业妇女生产或者流产时所在用人单位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的,按300%计发;
低于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发;
但低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规定的生育生活津贴最低标准的,按最低标准计发。
缴费不满1年的,按照标准2892元计发。2009年起生产或流产的生育妇女的月生育生活津贴最低标准按2892元计发。

八、停工留薪期
怎么休?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工资怎么发?
根据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九、病假怎么休?
根据《关于本市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医疗标准的规定》(沪府发[2002]16号)的规定:医疗期按劳动者在本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设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第一年,医疗期为三个月;以后工作每满一年,医疗期增加一个月,但最多不超过二十四个月。
《关于加强企业职工疾病休假管理保障职工疾病休假期间生活的通知》(沪劳保发[95]83号)规定: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休假日应按实际休假日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公休日(周六、周日)、法定节假日的应予剔除。
工资怎么发?
职工病假的待遇,病假在六个月内,按连续工龄的长短发给工资:
不满2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60%;2—4年的,本人工资的70%;4—6年的,发给本人工资80%;6—8年,支付本人工资的90%;8年以上者,发给其100%。停止工作医疗期超过6个月的,发给疾病救济费:
连续工龄不满一年的,发给本人工资40%;
1—3年者,发给本人工资50%;3年以上者,发给本人工资60%。
十、丧假怎么休?
 员工休丧假的具体操作可参考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之法律规定:(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营企业职工休婚丧假作出具体规定。
工资怎么发?
参照婚假。




查看完整版本: [-- 盘点我们一生拥有的十大假期和权益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