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养护阳气 冬季进补吃桂圆 --]

武当休闲山庄 -> 生活妙招 -> 养护阳气 冬季进补吃桂圆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姜谷粉丝 2015-11-16 10:13

  冬季气温日渐下降,人们要注意御寒保暖。养生注重保护阳气,使阴阳相对平衡,可从饮食起居等多方面着手,其中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桂圆肉是一味药食同源的食品,营养价值高,经常服用可强壮身体、祛病延年,非常适合冬季进补之用。
  中医认为,桂圆肉性平味甘,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肺的功效,适用于病后体虚、血虚萎黄、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等病症。历代古籍对其也有相关记载,《神农本草经》曰:“味甘,平。主治五脏邪气,安志厌食。久服强魂魄,聪察,通神明。”《本草分经》曰:“甘平而润。补心脾,安神,治一切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及血不归脾诸症。”
  现代药理研究也表明,桂圆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B、C以及钙、磷、铁等,其中尤以含维生素P量多,对中老年人而言,有保护血管、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
  在广东,有一种甜品叫桂圆莲子粥,通常用桂圆、莲子、糯米、红枣、冰糖等食材一起煲制,虽然制作简单,但营养丰富,还有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的功效,特别适合压力大的白领们,对他们常常出现的失眠、心悸、记忆力减退、贫血有较好的疗效。
  桂圆莲子粥(一人份)
  材料:糯米80克、桂圆肉15克、去心莲子25克、红枣10克、冰糖适量。
  制法:先将莲子洗净浸泡,红枣去核,糯米洗净;将莲子与糯米放入瓦锅中,加800毫升水,小火煮40分钟;再加入桂圆肉、红枣熬煮15分钟,加冰糖适量,即可食用。
  桂圆性平、味甘,补血益心、安神;莲子性平、味甘,具有补脾、益肺、养心、益肾的功效;红枣性平、味甘,可益气补血、补益脾胃;糯米性温、味甘,能补中益气、健脾暖胃,具有补益心脾、养神益智之功效。凡因心阴血亏、脾气虚弱引起的心悸、健忘、少气、面黄肌瘦等症,均可以用此粥辅助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气虚湿热及内有痰火者不宜多食桂圆莲子粥。
  选材要点:
  新鲜的龙眼肉质极嫩,汁多甜蜜。龙眼去壳去核,只留果肉,晒干后就叫桂圆。桂圆肉质柔软,有味浓甜而特殊的香气。其中,以颗粒大小均匀、色泽明黄澄白、玲珑剔透、手感干爽的为五星级桂圆。
在立冬的时候吃些什么好呢?进入冬天后的饮食要注意滋益阴精和多吃酸,这样对身体健康的帮助是很大的。在这里,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要怎样滋益阴精和多吃酸,一起来看看吧。
  立冬时节饮食需滋益阴精
  冬天气候干燥,滋益阴精是冬季养生的重要内容,最好能多吃白菜、银耳、木耳、枸杞、梨、猕猴桃等补益阴液的食物;辛辣厚味、烧烤油炸食物少吃为妙,平时还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饮食要以温热为主,如食用糯米、狗肉、羊肉、大枣、桂圆、芝麻、韭菜等,少吃冷饮、海鲜等寒性食物。可多吃些坚果类食物,如核桃仁、榛子、松子、栗子等。
  菜品可首选羊肉炖萝卜。它对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肾虚阳痿、脾胃虚寒者更为适宜。其次是炒双菇(香菇和平菇),它能补益肠胃,化痰散寒,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适宜。
  其实除了食补,冬季的传统养生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叩齿、干洗澡、揉腹、艾灸等。在日常生活中都可做,对身体很有益处。尤其是艾灸,可以灸一下保健穴位: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还可以在肚脐里放些盐,艾灸肚脐,那里是神阙穴,这个穴位对补益元气十分重要。
  那么,多吃酸又是怎样的呢?
  立冬时节饮食多吃酸
  天是天寒地坼,万木凋零,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从气象上特点来看,由热转凉的过程,即“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的生理活动,亦随“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因此这节气养生皆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也就是说,此时的养生一定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
  此时节的养生饮食进补应遵循“少辛增酸”,滋阴润肺以防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食物多样、营养均衡、细嚼慢咽等四个方面。在体育锻炼上,此时秋高气爽正好是多开展各项有益的登山、慢跑、球类等体育活动。
  柠檬:柠檬的味道比其他柑橘更酸、更苦,是因为其中有机酸的含量比橘子、橙子等水果高出十几倍。有机酸是维生素C的“保镖”,深秋多吃柠檬能行皮肤干燥和上火。平时用柠檬泡水喝就行。
  酸梅:酸梅属于碱性食物,特别适合肝火旺的人吃,有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提高抵抗力。酸梅用来煮汤、炖肉都不错。
  泡菜:建议自制泡菜,不放或少放辣椒,泡上20天到30天就能食用了。 泡菜是一种发酵食品,在保留新鲜蔬菜的大部分营养的同时,增加了乳酸等酸性成分,能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且有利于提高钙磷在肠道内的溶解度,冬天太阳晒得少,多吃点泡菜还能防止骨质流失呢。
  立冬时要多吃以上几种食物。


查看完整版本: [-- 养护阳气 冬季进补吃桂圆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