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地 |
2015-11-11 08:39 |
传统养生方法中,“春捂秋冻”是有一定道理的,“秋冻”是指秋季不要过早、过多地添衣,而是要适当冻一冻,从而激发身体逐渐适应寒冷、预防冬季多种疾病的能力。但“秋冻”不可盲目。科学秋冻首先要看天时。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下降不明显,不需要匆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恰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是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到十月中下旬,即晚秋时节,气温迅速下降、早晚温差大,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如不及时增衣保暖,一味追求秋冻,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反而会使感冒和其他呼吸道疾病不请自来。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VIP中心主任张雅君教授指出,有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适合“秋冻”,“秋冻”往往会适得其反,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条件和抗寒、抗病能力量力而行。
血管收缩引发血压升高
眼下,昼夜温差大,气温下降明显,空气变得干燥,这会影响人体内分泌系统和各脏器功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人体若受寒冷刺激,不仅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压增高,而且很容易感冒,这些都会诱发心血管疾病。而高血压患者更忌受凉,过低的室温会使患者血管急剧收缩引发血压急剧升高,导致血管痉挛,容易发生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一场秋雨一场凉”,气温、气流等气象变化剧烈时,会引起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因此,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在这个季节,一定要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添衣物,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保持心情开朗、乐观,避免情绪因素导致旧病复发。此外,还应注意坚持服用降压、调脂、降糖等药物,避免发生意外。饮食上应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避免吸烟、饮酒,少吃肉和蛋类。
预防冠心病从年轻人做起
气温走低,人们对能量和营养的要求增高,因而科学饮食、体能锻炼是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的。由于冠心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遗传和生活方式有关,所以它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张雅君表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变化过程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它的易发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超体重、吸烟等,其病变发生可从幼年开始。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会产生某种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只不过是有人还没有发展到足以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人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一直在进行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使动脉粥样硬化症状逐步表现出来。因而对冠心病的预防,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才能减少冠心病发病率。
最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就是血液检查,这样能够及时了解血液当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如果出现这些指标偏高,则应该积极进行生活调理,或者积极采取治疗措施,这样才能够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心血管需要定期检查
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情绪波动大、不节制的饮食、少量的运动等因素,心血管疾病已经慢慢走向年轻化,40岁左右的中年群体患者发病呈井喷趋势。但往往他们会因为症状不明显而忽视心脏检查,实则很多人血管内壁已形成斑块,无疑这是点燃定时炸弹的导火线。
拥有健康的心脏才会有健康的体魄,除了科学的生活方式之外,定期对心脏进行检查必不可少,尤其在秋冬这样的疾病高发季节。张雅君建议,由于心血管病的形成过程漫长,以及心血管病日趋年轻化的现状,40岁以上的中年群体有必要做心血管疾病专项检查,不仅是血糖血脂的检查、血压测试等,甚至要做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再进一步的话要做冠脉CT或造影。中老年人,男性50岁以后、女性绝经以后,都易得心血管疾病,所以已经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一定要每年做心血管检查。
一旦冠状动脉血管和心肌的营养血管出现了狭窄、堵塞或完全不通畅,要确诊的话就必须要找到堵塞的血管。直观地了解冠状动脉的直径、走行、分布和形态,对病变冠状动脉还可了解血管壁是否光滑、有弹性,是否有狭窄性病变以及病变的程度、部位、长度、数量和特征,这些特征对选择介入治疗适应症、判定介入治疗成功率、选择合适的介入治疗时机、器械和方法都非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