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正经也 |
2015-11-01 16:55 |
瞒天过海既是一句成语,也是<<三十六计>>中的一条名计.最简单的意思,是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比较复杂的解释是:当自认为防备十分周密时,就容易麻痹大意;平时看惯的,往往就不再怀疑了.把秘密诡计隐藏在公开的行动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这就是对于瞒天过海之计的全部解释。在战争中,瞒天过海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它利用人们存在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蔽军队集结和发起进攻企图,以期达到出其不意而胜敌的一条计谋.故在<<三十六计>>中,把它归在"胜战计"系列里,且高居榜首,足见此计的不同凡响!在《三国演义》里,成功运用此计的例子真不少.
瞒计一:第17回,曹操率军攻打袁术的老巢寿春.术将李丰,乐就,梁刚,陈纪领兵十万,坚守不出.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诸郡又荒旱,接济不及.相拒月余,操军粮食将近.管粮官任峻部下仓官王垕入禀操曰:"兵多粮少,当如之何?"操曰:"可将小斛散之,权且救一时之急."垕曰:"兵士倘怨,当如之何?"操曰:"吾自有策."垕依命,以小斛分散.士卒皆嗟怨,言丞相欺众.操闻知密召王垕入曰:"吾欲问汝借一物,以压众心,汝必勿吝."垕曰:"丞相欲用何物?"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大惊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但不杀汝,军必变矣.汝死后,汝妻子吾自养之,汝勿虑也."垕再欲言时,操早呼刀斧手推出门外,一刀斩讫,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王垕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于是众怨始解。
曹操在三国里素以手段毒辣,诡计多端,善于诿过他人而著名。读者在此可充分领教其为人狡诈阴毒的一面。打仗是以命相搏的事,如果让士兵们饿着肚皮为自己卖命,那么是很容易激成兵变的。曹操是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的,否则他不会专拿对手的粮道开刀。在处理自己军队内部的军粮供应短缺问题时,曹操利用王垕的头颅耍的这一手是既狠毒又漂亮。一方面用小斛暂缓了燃眉之急;一方面借王垕的脑袋稳定了军心。另外又在军中树立了自己明察秋毫,爱护士卒的好领导形象。曹操的这条瞒天过海之计,可谓是一箭三雕。命令是他下的,事情也是曹大丞相指使的。无辜的芝麻绿豆官王垕,只因是直接责任人的缘故,作了他的替罪羊,被曹操砍了脑袋,有苦说不出。没办法,世人的普遍习惯思维是,出了事首先找直接负责的人算账,而不是找能命令具体管事人员这么做的大人物。就像那些士兵们,凭直觉,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克扣军粮的事和仓库管理员王垕有关,但做梦都没有想到,其实是他们的统帅在暗中和他们捣的鬼。曹操娴熟的利用了士兵们的认知误区,用一颗替罪羊的头颅瞒住了众人的眼睛。既掩盖了自己的过失,又成功地使自己涉险过关。不愧其阿瞒之名!
无独有偶,曹操的瞒天过海之计还不止此一处。第72回,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左右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曹操的这第二次瞒天过海之计与第一次的一样毒辣,狡诈,不惜拿他人的性命作为自己安全的挡箭牌。而且也成功地瞒住了所有人的眼睛,使他们相信了曹操自己散布的鬼话。曹阿瞒真的是一个欺瞒专家。事情本来也就这样算了,但偏偏不是所有人都会被曹大丞相轻易地哄骗住的。聪明过人而又不知进退的杨修,指着小内侍的棺材,在大庭广众之下,一语道破了其中的玄机:“丞相非在梦中,汝实在梦中耳!”众始大悟。不过杨德祖也为他的卖弄付出了代价,被拆穿了西洋镜的曹操从此把他恨入骨髓。终于在汉中,又一次被杨修拆穿了西洋镜的曹大丞相再也忍无可忍了,一刀把这个多嘴多舌的讨厌鬼给砍了。彻底的解了心头之恨。虽然第二次的瞒天过海之计被拆穿了,但曹操仍当之无愧的成为三国中成功使用该计的第一人。
瞒计二:第63回,张飞领兵入蜀,在巴郡遇到了老将严颜的阻拦。飞初至,颜欲引军出战。有人向其献计曰:“张飞在当阳长坂坡,一声喝退曹兵百万之众。曹操亦闻风而避之,不可轻敌。今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不出。彼军无粮,不过一月,自然退去。更兼张飞性如烈火,专要鞭挞士卒。如不与战,必怒。怒则必以暴厉之气,待其军士。军心一变,乘势击之,张飞可擒也。”严颜此其言,教军士尽数上城守护。飞遣一军士前去劝降,严颜令武士将来人割去耳鼻放回。飞大怒,亲来搦战,被严颜一箭射中头盔惊退。飞又令军士在城下骂阵,严颜只是不出。飞回寨中,自思:“终日叫骂,彼只不出,如之奈何?”猛然思得一计,教众军不要前去搦战,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严颜在城中,连日不见张飞动静,心中疑惑,着十数个小军,扮作张飞的砍柴军人,潜地出城,杂在军内,入寨中探听。当日诸军回寨。张飞坐在寨中,顿足大骂:“严颜老匹夫枉气杀我也!”只见帐前三四个人说:“将军不须心焦。这几日打探得一条小路,可以偷过巴郡。”张飞故意大叫曰:“既有这个去处,何不早来说?”众应曰:“这几日却才哨探出来。”飞曰:“事不宜迟,只今二更造饭,趁三更明月,拔寨都起,人衔枚,马去铃,悄悄而行。我自前面开路,汝等依次而行。”传了令便满寨告报。严颜大喜曰:“我算定这匹夫忍耐不得。你偷小路过去,须是辎重在后。我截住后路,你如何得过?好无谋匹夫,中我之计。”遂令全军皆饱食,披挂停当,悄悄出城,四散伏住,只听鼓响。约三更后,遥望张飞亲自在前,引军前进。严颜令放过前军,待车仗来到,尽起伏兵,欲夺辎重车马。突然,背后一声锣响,一彪军杀到,正是张飞。严颜举手无措,交马战不十合,被张飞擒去。原来先过去的是假张飞。川兵大半弃甲倒戈而降。巴郡亦被张飞拿下。张飞这次的瞒天过海这计,正是利用了严颜对张飞的固定思维。先通过敌方的谍报人员,把自己那早已被对手熟知的缺点尽情地暴露给对方,并传递假情报给他们的指挥员。然后设计了一个圈套,用替身来诱敌上当。张飞成功了,而严颜失败了,因为他根本没料到一向以勇莽著称的张老三竟也会使用计谋,而且用的是智商极高的瞒天过海之计。
俗话说“好事成双”,莽张飞虽然在书中素以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出名,但他要是用起脑子里,绝对不输于三国里任何一个以智慧而得名的大将。而且可以这么说,张翼德要么不骗人,如果他骗起人来,一点也不比曹操逊色。第70回,操将张郃引兵来取巴西。张飞与部将雷铜前后夹击,打得张郃大败,直赶到岩渠山。张郃分兵守住三寨,多置擂木炮石,坚守不战。相拒五士余日,飞就山前扎住大寨,每日饮酒。饮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刘备闻知大惊,忙来问诸葛亮。孔明笑曰:“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张将军饮。”玄德曰:“吾弟自来饮酒失事,军师何故反送酒与他?”孔明笑曰:“主公与翼德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翼德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之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今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山前辱骂,傍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之计耳。”备始悟,乃令魏延助之。飞拜受迄,吩咐魏延,雷铜各引一支人马,为左右翼。只看军中红旗起,便各进兵。教将酒摆列帐下,令军士大开旗鼓而饮。有细作报上山来,张郃自来山顶观望。见张飞坐于帐下饮酒,令二小卒于面前相扑为戏。郃曰:“帐飞欺我太甚!”当夜乘着月色微明,山上三寨齐出,杀入张飞寨中。张郃一马当先,直冲入中军。但见张飞端坐不动。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却是一个草人。急勒马回时,张飞杀到。魏延,雷铜又夺去蒙头,荡石二寨。张郃大败,只得奔瓦口关去了。有一句老话,叫“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张郃之败就是这个原因。燕人张翼德这第二次瞒天过海之计的胜利,和第一次一样。仍是抓住了对手对他的既定固定的思维方式,公开以自己早为世人所司空见惯了的酒鬼行为成功地麻痹了敌军指挥员的警惕,使对方主动跳入自己挖好的陷阱内,从而一战定乾坤。和上次略有差别的是,这次张飞的替身是一个草人而不是活人。张飞二次通过在公开场合伪装自己的真面目,示假隐真。从而巧妙地隐藏了己方的军队和作战意图。最后出其不意战胜了对手。如何在战争中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来打败敌人,应该说张飞拿捏得已是炉火纯青了。张飞可称得上是此计最出人意料的运用者。
瞒天过海计可以说是一条智慧之计,这一计的运用,常常是着眼于人们在观察处理世事中,由于对某些事情习以为常而不知不觉地产生了疏漏和松懈,被对手乘机加以利用,示假隐真,掩盖了其主要目的。然后把握时机,出奇制胜。这就是瞒天过海之计的奥妙所在。由此可见,老经验不一定都管用。习惯性思维往往会在人脑海里留下一个很难改变的固定印象,从而影响到关系决策方面的大事。而这种固定思维模式,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社会精英,都会沾染上的。要想不被“瞒天过海”之计给瞒住,那么打破条条框框,跳出习惯,换一种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是极其必需的。当然,如果识破了别人的“瞒天过海”之计,最好不要当众说出来。一来,西洋镜被戳穿了就没有意思了;二来,容易招来他人的报复。如果那人又是你的顶头上司的话,那么你的下场将会很惨。杨修就是一个教训。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专责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