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小时候的中秋饼,有纯纯的猪油香 【思念】
几日前,提着一份星巴克今年当款的月饼回家。中班的女儿对着精致的包装雀跃:“爸爸,这是什么呀?打开看看嘛。”女儿的好奇心总是很强。
“月饼啊。”
“月饼!啊…… 我想吃。”
“妈,这是中秋饼。”我转而对着母亲说。
“中秋饼?”女儿表示不懂。“不是叫月饼吗?”
“这个是中秋节的时候吃的,所以也叫中秋饼啊。爸爸小时候都这么叫的。”
……
月饼?是的。我都不记得什么时候我也开始这么叫了,大约是在我上大学时,入城后吧。在我有关月饼的记忆拼图里,散落的尽是中秋饼的碎片,大大的个,泛着猪油的香,还有一个不显高大的身影,走过泥泞的石子路,一片柔光渲染,有点远,有点梦幻。
猪油香、冬瓜馅,这是月饼给我的儿时印记。而那个并不高大的身影,就是我的父亲。记忆中的月饼是硕大的,1块钱的售价足足就够得上一张成人脸的大小。如果是2块的,就更加的厚实和有份量了。如果用现在的月饼去分类,我还真无所适从,她不像五仁,也不是肉馅。但,会有肥肉,还有冬瓜条。当初的我还小,估摸着也就是七八岁的样子吧。有一件美差我却总是期盼,就是去村里为数不多的杂货铺买月饼,中秋前几天都会有新鲜的到货。
揣着两块钱,我从家里飞奔而去,但回家的路我却把它走出了横跨整个村庄的遥远,一步一挪,小心翼翼。一路上闻着猪油的香气,口水不自觉的吞咽。到家后,有点不情愿的把月饼交给母亲,接下来就是掰扯着时间等着敬天公拜月娘……,这个时候,我会偷偷转身到墙角,小偷般的把一双刚刚蘸过油渍的双手送到鼻前,香。
“来,跟我走!”父亲的声音适时的出现。
“去哪?”
“出去随便走走。”
父在前,我在后,在巷弄里的石子路上跳着的我,被一双并不厚实却温暖的手牵着走向远方,那是我刚刚买月饼的那个杂货铺的方向,满是念想。
“来一个月饼。”父亲到店即掏钱。即刻掰下一大半给我,这时,我能看到冬瓜条,闻到猪油香,尽管这个分法全然没有母亲切分整齐的那种仪式感,但我内心的窃喜还是溢于言表,我迫不及待的接过,一大口,一大口,然后一小口、一小口细细的品尝。那个小店的中午,特别的灿烂。
回家时,父亲照样一步一步的走着,手上抓着半块月饼。我在石头路上跳着,脚步如同熟练的小小舞蹈家一样,轻盈出了一支快乐的恰恰。
从此,我就更盼着过中秋了,春节、元宵、端午……七月半,过后就是了。盼团圆,盼着那股中秋饼上的猪油香,淡淡的,即是盛宴。
今天,月饼的形式越来越多,口味、品牌也越来越丰富了,广式、苏式,五芳斋、香港美心,冰皮、榛子、蔓越莓、莲蓉、鲜肉……等等。人们已由简单的对月饼使用价值的重视转向对月饼形象和意义的追求,这种消费不仅是一个经济过程也是一个文化过程。包装越来越华丽,价位越来越高,买得越来越多,可自个吃的却越来越少。
小时候的中秋饼总是让人想念,简单却有着丰富的味道,是母亲的虔诚、是父亲的慈爱、是儿子的纯真……
“我想吃,爸爸。”耳畔又响起了女儿稚嫩的声音,我似乎也闻到了一股猪油香,弥漫……
陆一
2015.9.24 中秋前
[ 图:星巴克 2015 星奕 月饼 ]
5款口味 共10玫,售价598元
[ 南美风情咖啡榛子脆 ]
[ 焦糖玛奇朵 ]
[ 荔枝覆盆子]
[ 橙香蜂蜜红茶]
[ 蓝莓芝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