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5-08-07 08:39 |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降糖治疗需要根据病人情况的不同,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或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 “医生,您一定要给我用最好的药。”这是我经常听到的一句话。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经诊断就需要进行治疗。但是,什么药才是“最好的药”,并非一个简单的问题。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降糖治疗需要根据病人情况的不同,选择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或单药治疗,或联合用药。糖尿病的管理也不仅仅是控制血糖,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管理过程,治疗中需要平衡获益与风险,减少低血糖发生率,减少血糖波动,维持合理的体重。 胰岛素类降糖药。迄今为止,胰岛素依然是最有效的降糖药物。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某些特殊状态、妊娠糖尿病,都需要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胰岛素降糖力度最大,但也最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多见于胰岛素过量、注射胰岛素后未按时进餐或活动量过大,体重增加也是胰岛素多见的不良反应。 促胰岛素分泌的药物(包括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目前应用的多为第二代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喹酮、格列齐特以及格列美脲。磺脲类药物主要是刺激胰腺β细胞分泌胰岛素,通过胰岛素量的增加达到血糖的控制。目前磺脲类仍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其降糖效果明显。主要的不良反应有低血糖、体重增加、过敏等。应用一段时间后,有可能出现继发性失效。格列奈类是国内常用的非磺脲类促泌剂,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 双胍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和基础治疗药物。该药降糖作用强,对部分患者有降低体重作用。单药应用一般不出现低血糖反应。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应用时要注意患者肝肾功能,慢性心衰、缺氧性疾病患者应禁用。 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该类药物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发挥降糖作用,对于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效果显著。罗格列酮由于可能增加水钠潴留而禁用于心衰患者,吡格列酮在个别研究中发现其与膀胱癌发生的风险增加可能存在关联,但缺乏有力的证据。 α—糖苷酶抑制剂。目前已上市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由于中国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因而该类药物在中国市场得到广泛应用,主要针对餐后高血糖的药物。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和肛门排气增多。有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肠促胰素类药物。目前已经应用的包括需皮下注射给药的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均具有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的作用,降低患者体重,降糖效果确切、低血糖发生率低,尤其适合餐后血糖波动的肥胖型糖尿病患者。 SGLT—2抑制剂。该药主要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尿液葡萄糖的排泄,进而降低体内血糖水平。能显著降低血压尤其是收缩压,且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生殖器和泌尿系统感染,但发生率低。 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在生活方式改进的基础上,常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充分了解药物的特性和适用人群,是合理选择药物的基础。“最适合的药,就是最好的药”,这就是医生的回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