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有感曹操的实话实说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有感曹操的实话实说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假正经也 2015-07-11 17:53
       要说起三国中的为人,诸葛亮素有“智过人”之称,关公素有“义过人”之谓,而曹操则有铁板钉钉的“奸过人”之名。不过这世上再奸诈的人也有诚实的一面,正如再忠厚的人也有不老实的地方一样,曹操,在这个有着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奸臣之说的人物身上,也有说老实话的时候。而且特别的实诚,连三国中最称为诚实的刘备都比不上。第56回,曹操大宴铜雀台,时有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班文官,进献诗章。内中多为曹操歌功颂德,并暗示其合当受命之意。曹操逐一览毕,笑曰:“诸公佳作,过誉甚矣。孤本愚陋,始举孝廉。后值天下大乱,筑精舍于谯东五十里,欲春夏读书,秋冬狩猎,以待天下清平,方出仕耳。不意朝廷征孤为典军校尉,遂更其意,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念自讨董卓,剿黄巾以来,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又复何望哉?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见孤权重,妄相忖度,疑孤有异心,此大谬也。孤常念孔子称文王之至德,此言耿耿在心。但欲孤委捐兵众,归就所封武平侯之国,实不可耳。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孤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诸公必无知孤意者。”众皆起拜曰:“虽伊尹周公,不及丞相矣。”


          曹操在铜雀台上说的这番话,可谓是他个人的真情告白。虽然曹阿瞒一向以最会骗人著称,十句话中有九句半都是假的,但在这里,他却是表现出了难得的直爽,实话实说。我特别感慨的是老曹最后的一句肺腑之言:“诚恐一解兵柄,为人所害。”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所有搞政治的人物都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失去权力的保护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连如今素以民主开放,法制完善闻名于世的美国,其总统卸任后,还得由国家买单,免费保护他若干年。因为政治家,尤其是身居金字塔最上层的政治人物,其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她)们注定与普通人不同,这些领袖们不管在台上,还是在台下,其生命永远比常人更值钱。


         言归正传,还是回到三国里来吧。曹操最大的实话,就是上面说的这句话了。我们常说“人一走,茶就凉”。而对于政治家来说,失去了权力的保护,不仅仅是茶凉那么简单的事了,它往往关系到自己甚至是全家,全家族,全集团人性命的大事。如第107回,被司马懿骗倒,乖乖交出兵权,只求为“富家翁足矣”的官二代曹爽,得到的报答却是自己连同他的难兄难弟们,包括他们的铁杆部下,皆斩于市曹,灭其三族。故曹操推心置腹地表明了自己坚决不交权的原因:“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也”。权力不可一日无也!三国中,由于丧失权力而遭到惨祸的例子有不少,如第24回,曹操杀董贵妃,他的老公汉献帝只能泣谓妃曰:“卿于九泉之下,勿怨朕躬”。第66回曹操杀伏皇后,临死前,伏后哭谓帝曰:“不能复相活耶!”帝曰:“我命亦不知在何时也!”失去权力的皇帝比平民百姓都不如;第114回,魏主曹髦被权臣司马昭指使贾充弑害,死后只能以公爵的礼仪给草草安葬了,而不是皇帝的礼节;第113回,失去权力的吴主孙亮为夺回权力,与心腹密谋诛权臣孙綝,事泄,其心腹被孙綝尽杀之,吴主亮被废。他还算是其中结局最好的一个。还有,书中何太后与董太皇太后争权,董太后在与何氏家族的争斗中落败,被赶出京城,最后被何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派人毒死在半路上。只是何家却从此没有高枕无忧。何进在与十常侍争权中被杀,何太后则被乘乱而入的董卓赶下台,最终与儿子,儿媳一起被董卓女婿李儒残忍的杀害了。《捕蛇者说》中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权力就是能保证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最好保障!曹操的实话实说更是为此做了最明确的注解。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所以要曹操“委捐兵众,”,去享所谓清福,实在是“去你妈的”一件事。曹大丞相很清楚,只要他一交出兵权,用不着自己的死敌刘备,孙权,乃至那被自己骑在脖子上拉屎惯了的傀儡皇帝汉献帝来报复,就铜雀台上这班对自己阿谀奉承,俯首贴耳,恨不得自己今天就登基的部下,一旦知道我失去了权力,最先拿刀来取自己性命的,恐怕就是他们了。正如《尸子》中舟人清涓语范献子曰:“则舟中之子,皆栾氏之子也。”敌人和盟友只在一转身之间,同一条船上的不见得都是朋友。曹操的不愿交权,的确是大有道理!


        还有,曹操的另外几句话我认为也是符合实情的。他刚出仕时,肯定没想到会有今天的地位。所以他所说的,其最初的愿望“图死后得题墓道曰‘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曹孟德在第5回,首倡义兵讨董。第6回,在董卓逃离洛阳后,见袁绍曰:“今董贼西去,正可乘势追袭,本初按兵不动,何也?”绍曰:“诸兵疲困,进恐无益。”操曰:“董贼焚烧宫室,劫迁天子,海内震动,不知所归:此天亡之时也,一战而天下定矣。诸公何疑不进?”众诸侯皆言不可轻动。操大怒曰:“竖子不足与谋。”遂独自率本军追击,但孤军无援,遇伏被击败。操本人也险些丧命。回来后,怒而叹曰:“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诸公既仗义而来,操之初意,欲烦本初引河内之众,临孟津,酸枣;诸将固守成皋,据敖仓,塞轘辕,太谷,制其险要;公路率南阳之军,驻丹,析,入武关,以震三辅。皆深沟高垒,勿与战,益为疑兵,示天下势。以顺诛逆,可立定也。今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操窃耻之!”绍等无言可对。曹操在18路讨董诸侯中,是表现得最大公无私的一个。当时的事实也确实如他所言,那时候的曹公是一门心思地:“专欲为国家讨贼立功”。


        另外,曹操还说道:“如国家无孤一人,正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语不谬也。刘备,孙权这二个曹操生平最大,最重视的对手,是直到曹孟德死了之后,才放心大胆的自称皇帝起来了。“冢中枯骨”袁术在得到了传国玉玺后,急不可待的称帝了。结果被曹操给打败了,吐血而亡。由此看来,若没有曹操在上面压着,想要称王称帝的大有人在,而国家也就乱得更厉害了。


         观曹操在铜雀台上的一番自我表白,有自我夸耀的成分,亦不乏有为自己洗刷的一面。但总的说来,曹孟德说的还是大实话。它非常真实的反映出了曹操个人的三观是怎样由单纯转化成复杂,从而一步步获得改变的。我们也从曹大丞相这番不谦虚的自我剖析中,找到了他人生历程中的条条轨迹,并把它完整的拼接出来。使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曹操这个人,和他身处的那个时代的环境。曹操的实话实说,留给我们的感悟颇多:一,曹操并不虚伪;二,曹操十分诚恳;三,曹操的思想变化和奋斗经历,也就是曹氏励志篇,和我们今人差不多!四,三国中所发生的事情,其实和现在一样!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yyfyyf 2015-07-11 22:37
感觉楼主就是吹永圆(话怎么吹都能圆),在实话实说节目,请曹操说大实话。

不过遗憾的事,楼主没问他有关女人方面的种种故事,以及各种传闻的真实性。

太遗憾了。

破碎 2015-08-04 17:57
分析入理,很不错的文章

假正经也 2022-08-05 21:57
yyfyyf:感觉楼主就是吹永圆(话怎么吹都能圆),在实话实说节目,请曹操说大实话。
不过遗憾的事,楼主没问他有关女人方面的种种故事,以及各种传闻的真实性。
太遗憾了。 (2015-07-11 22:37) 

吹永圆没这本事!实话实说没这胆量!!至于问询女人方面的种种故事,没那兴趣!!!

假正经也 2022-08-05 21:58
破碎:分析入理,很不错的文章 (2015-08-04 17:57) 

谢谢道友的鼓励和支持。

xsanbsryds 2022-08-10 08:56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确实是挺坦率的一个人

假正经也 2022-08-10 15:42
xsanbsryds: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确实是挺坦率的一个人 (2022-08-10 08:56) 

人过于坦率了也不好。


查看完整版本: [-- 有感曹操的实话实说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