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三国兵法中的形篇 --]

武当休闲山庄 -> 四大名著 -> 三国兵法中的形篇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   1   2   3  >>  Pages: ( 3 total )

假正经也 2015-05-28 19:43
            “形篇”是《孙子兵法》中的第4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篇章。文中所说的“形”,并不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地形的意思,而是指军事实力及其外在表现,据说曹操曾为此注曰“军之形也”。本篇集中论述了指挥员应该如何依据敌我双方物质条件,军事实力的强弱,来灵活采取攻守两种不同形式,以达到在战争中保全自己,消灭敌人的目的。在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有关这方面的描述也是不胜枚举的,现在让我们来简单看一下,三国中与此有关的例子。


         孙子在本篇开始时就阐明了他的一个重要观点:胜可知而不可为。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讲如何才能取胜。他认为胜利是可以预知的,但不能强求。而要让己方获胜,先要做到不会被敌方战胜,也就是说把战场上的主动权牢牢的操控在自己的手里,然后捕捉最佳时机去战胜敌人。所以,善于打仗的人,先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后取决于敌人是否有隙可乘。三国中的三大战役对此进行了绝妙的诠释。


         官渡大战,面对袁军数倍于自己的优势兵力,曹操选择了积极应战。先后在白马,延津接连打败了对方的两支先头部队,并斩杀了袁绍手下二大名将颜良,文丑,把袁军阻挡在官渡一线,不能前进半步。此二仗胜利的意义,正如第30回中,荀彧对曹操所言:“公今画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这就是把战争的主动权操在自己的手里了,而且令袁军处于进退不得的尴尬局面,想胜曹操没指望,要撤军又怕被曹军乘胜追击,以致一败涂地。袁大将军的处境顿时变得异常艰难起来,而曹大丞相则静待时机,寻找敌方的薄弱环节发起主动攻击,以消耗对方的实力,打击袁军的士气。他也确实这么做了。在第30回里,曹操命部将徐晃,史涣领兵袭击了袁将韩猛的运粮车队,大获成功。而袁军从此成了惊弓之鸟,开始担惊受怕起来了。为确保自己的后路不被曹操截断,袁绍紧急派遣大将淳于琼带重兵防守自己的命根子-------乌巢大营。但此“亡羊补牢”之举却彻底断送了自己的一生。胜利的天平开始朝着曹操倾斜了,胜利的那一点曙光慢慢展现在曹阿瞒的眼前。那淳于琼虽然勇猛,但性刚好酒,军士多畏之;既至乌巢,终日与诸将聚饮。最后,曹操在得到了反叛的袁绍谋士许攸的帮助下,利用已获得的袁军口令,亲率5千精兵,神不知鬼不觉的夜袭乌巢,放起了一把大火,把袁军所有的希望烧得干干净净,然后回师猛攻袁军大营,取得了官渡战役的最终胜利。曹操的胜利,正是孙子在“形篇”一文,对于取胜理论中的“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之集中体现。


         在第二段,孙子十分明确的指出:想要不被敌人战胜,在于防守严密;想要战胜敌人,在于进攻得当。三国中的周瑜和陆逊都是忠实执行这一方针的典范将帅。对于曹操在赤壁大战上的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其统率的主力部队,北方军人们普遍缺乏水战经验的缘故,这也是其中之一。而我认为,这和吴军统帅周郎在战前采取了正确的防守战术密不可分。曹操兵至赤壁时,其军队并没有止步不前,军中也有一支在人数上超过吴军,作战经验方面并不弱于东吴水师的荆州水军。在书中第44,45回里对此都有描述,周郎曾与孙权曰:“荆州水军,不过七,八万耳”但大家要记住,周瑜所率吴军总数才三万人。在三江口,曹军初与吴军水战便告失利,不得已退回江北。周瑜夜探曹军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告曰:“蔡瑁,张允。”瑜思曰:“此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说明荆州人还是非常熟悉打水仗的,之所以会败北,“久不操练耳”倘若假以时日,加以训练,完全能和东吴水军一争高下。最后,周瑜设巧计使曹操斩杀蔡,张二将,替江东除去了一个心腹大患。周瑜为此非常得意:“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也。”可十分耐人寻味的是,周大都督并没有趁此良机向曹操展开大举进攻,而是按兵不动。按理说此时的形势对吴军极其有利,敌军懂行的专家没有了,换上了对水战一窍不通的门外汉;荆州水军经此一变,真如周郎预料的那样:“怀疑未服”;而曹操的北军不熟水战,多生疾病。一切皆如公瑾所说:“夫以久疲之卒,御狐疑之众,其数虽多,不足畏也。瑜得五万兵,自足破之。”而周瑜却反其道而行之,弃攻势,采取守势,根本原因在于时机未成熟耳。因为他缺少了一个最关键的胜利因素------风向,破敌制胜的东南风!故周公瑾在首战告捷,次以谋胜敌的情况下,仍采取防守策略,主要是为了寻找对方的空隙,等待机会罢了。最后,东风的到来,为周瑜彻底打败曹操,取得赤壁大战的全胜,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持。


        而陆逊能在彝陵,猇亭战胜强敌刘备,关键还在于他在战前采用了“稳守反击”的正确策略。第83回,由于陆逊十分强硬的要求部下遵照自己的命令,只守不攻,使得蜀军的进攻势头被逐渐削弱,不得已退入森林中以躲避炎热的酷暑。在见到敌方的锐气已被自己固守不出的战术消磨殆尽,陆逊这才下令,向蜀军发起最后的大反攻。小陆这么做,是因为他深知:“刘备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今只乘高守险,不可轻出,出则不利。但宜奖励将士,广布守御之策,以观其变。我坚守不出,彼求战不得,必移屯于山林树木间。吾当以奇计胜之。”只有把篱笆扎得紧了,才能保证自己获取最后的胜利。陆逊可谓是深谙此道。最后,陆子赢得了彝陵,猇亭之战的完胜。以上三个经典战例都说明了孙子关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攻守方法,在作战中努力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寻找敌人的可乘之机,以压倒性的优势,予敌以致命的打击这一伟大战略思想的正确性和重要性。


         不过孙子在此也坦率的承认:再优秀的将领,能够创造不被敌人战胜的条件,但却不能做到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也就是说,胜利可以预知,但是不可强求。诸葛亮六出祁山终告失败,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尽管诸葛亮在北伐途中取得不少胜利,但终究扭转不了整个战局,最后无奈地宣告失败。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方面,曹魏政权都没有让蜀汉有可乘之机。魏国政局稳定,内部团结,政令统一,社会安定,无天灾人祸。它首先在天时方面没有空子让对手可钻;其次,魏军事先占领了有利地形,使得蜀军失去了在地利上的优势;最后,魏国最优秀的军事家司马懿采取的以守为攻,打持久战的正确战略思想和战术方法,又把蜀军最后一丝希望,企图凭借精兵强将速战速决的美梦给彻底的粉碎了。故孙子在文章的起首一段就感慨道:“胜可知而不可为。”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三国中的能征惯战之将的用兵之术,莫不如此。比如吕蒙,为了夺取荆州,不惜装病,并郑重其事的把指挥权交给陆逊,以此来麻痹关羽。在成功欺骗了关公后,立即亲率大军,“白衣渡江”,有如神兵天降一般,出现在荆州城下,兵不血刃拿下了荆州;另外,司马懿倍道而驰,八日抵达上庸,擒斩孟达也是一例。当然他最得意之作,就是装年老风瘫,骗过政敌曹爽。再趁对手远离权力中心,出城打猎之机,发动政变,从而获得了成功。这二人也是个中的高手。


         孙子还说:“胜利者。。。其所以不会有差错,是由于他们的作战措施建立在必胜的基础之上,是战胜那些业已处在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打仗的人,总是确保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不放过任何击败敌人的机会。”曹操在官渡战胜袁绍,就是因为他采用的作战措施得当,而袁本初正如曹操谋士郭嘉在第18回所陈的“十胜十败”说中所分析的,早就处在失败的边缘上了。他的强大只是暂时的,是完全可以被击破的。曹操确实会打仗,在官渡大战中,一方面他想方设法战胜袁军,使己方处于不败的优势,以期在心理上压倒对方;另一方面,积极寻找战机,稍有机会立即抓住不放,从而赢取了胜利。反观袁绍,其违背谋士田丰的良策,以攻为守,结果只要进攻势头被对方遏止,就一筹莫展了。最后在良机到来之时,又畏得畏失,优柔寡断。让幸运女神转身叩开了曹操的大门,也彻底的关上了他的希望之门;周瑜在赤壁取胜曹操,除了周公瑾所采取的战略战术对头外,也正如诸葛亮在第43回里为孙权所分析的那样,曹操其实早就失败了:“曹操之众,远来疲惫;近追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附操者,迫于势耳,非本心也。今将军诚能与豫州协力同心,破曹军必矣。”事实恰如诸葛亮所料,曹操败局已定。在等到合适的时机后,有如天助的东南风到来之后,胜利女神也就顺理成章地降临到了江东;陆逊在猇亭大破刘备也是如此。他首先让己军坚守勿动,对于蜀军任何的挑衅行为置之不理,甚至连部下纷纷提议,派兵前去解救处于危难之中的孙权的侄子孙桓,也不予理睬。硬是没让蜀军逮到任何空子可钻,反倒是实在撑不下去的蜀军,按照陆伯言事先预料到的,乖乖地钻进了陆子为他们早就设计好的圈套中去了。最后成就了三国中最年轻的军事统帅的美名。所以,孙子曰:“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而三国中那些失败者,正如孙子说的:失败的军队,却总是先同敌人交战,而后企求侥幸取胜。官渡的袁绍,赤壁的曹操,彝陵的刘备,莫不如此。他们无不是在战争的前期就匆匆忙忙的急于和对方开战,企图以优势兵力一战定乾坤,结果反而是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孙子又说道:善于指导战争的人,必须修明政治,确保法治,从而能掌握战争胜负的决定权。被誉为西方近代军事之父的德国人克劳塞维茨曾明确表示:“战争只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方式的延续”。的确,一个国家如果政治稳定,领导人德才兼备,国家法律法规完善健全,百姓安居乐业,一旦发生战争,那么这样的国家获胜的赢率是非常大的。反之,如果一个国家民不聊生,政局动荡,天灾人祸不断,官员们腐化堕落,国家的领导人昏庸残暴,而它还能打胜仗的,从没听说过。三国初期,实力最为雄厚的军阀袁绍之所以失败,首先在政治上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不光是其谋士田丰在第22回所提到的:“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这些表面现象,更如曹操谋士荀彧在同一回里对袁绍谋士们的评论:“田,许,审,逢等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纵有百万,何足道哉!”内部早已分崩离析了。何况由于袁绍溺爱不明,长子谭与幼子尚彼此视若水火,袁集团内部也分裂成二派,互相仇视,都恨不得置对方于死地。因此,袁绍的败亡也在预料之中,就算他战胜了曹操,由于内部矛盾的激烈,迟早也是要垮台的;而孙权能二次战胜强大的对手曹操和刘备,其内部团结,政局稳定,官员们各尽职守,孙权本人又雄才大略是关键。这些政治上的因素确保了东吴不仅获得了二次经典战役的胜利,更是吴国能三分天下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政治是决定战争能否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吴,蜀二国的灭亡,与他们昏庸残暴的主子是有密切关系的。蜀汉的亡国,有人归咎于诸葛亮,姜维连年北伐,耗尽了国力。这只是其一,关键在于蜀国在政治上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书中第115回,魏权臣司马昭因蜀将姜维屡次北伐,深恨之,与亲信们商议对付的办法。贾充主张派一名刺客刺杀姜维,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荀勖则坚决反对,曰:“不然;今蜀主刘禅溺于酒色,信用黄皓,大臣皆有避祸之心。姜维在沓中屯田,正避祸之计也。若令大将伐之,无有不胜,何必用刺客乎?”昭大笑曰:“此言最善。”要说政治家毕竟是政治家,司马昭的才干不亚于其父司马懿,对问题的实质看得是一清二楚,尤其政治方面的嗅觉是异常灵敏。通过一个国家领导人日常的所作所为,他就知道自己是不是胜券在握了;吴国的垮台,也与政治有关。其最后一个主子孙皓残虐无道,杀人如麻。在同盟军蜀国和敌人魏国相继灭亡后,不思悔改,竟异想天开的命令将军陆抗陈兵于边境,企图入寇晋国,以取术士的吉言:“庚子岁,青盖当入洛阳。”谨慎小心的陆抗在仔细观察敌方的情况后,向吴主皓提出了晋不可伐之议,并劝皓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当以黩武为事。也就是劝谏主子要先在政治方面做些改善,才能谈战争的问题。却被自大残暴的吴主认为有通敌的嫌疑给罢免了兵权。晋国老将羊祜得知后,上表晋武帝炎,请乘机伐吴。武帝没同意。老羊亲自向皇帝进言曰:“孙皓暴虐已甚,于今可不战而克。若皓不幸而殁,更立贤君,则吴非陛下所能得也。”炎乃大悟。已灭二国的晋国,对付三国中最后一国,还要乘它国家政治最腐败时动武,否则胜负未定。由此可见政治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孙子说的一点都没有错:“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政治才是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天平!


           最后,孙子强调,兵法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度”,地盘的大小;二是“量”,物质基础;三是“数”,人口数量;四是“称”,军事实力的强弱;五是“胜”,战争的胜负成败。孙子认为,只有在前四个都尽占优势的情况下,战争才能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处在这种有利条件下指挥出来的军队,和敌人作战,无往不胜,所向披靡,就像“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如同在万丈悬崖决口的积水,汹涌直下,一泻千里,有如万马奔腾一般,势不可挡。这就是军事实力的“形”。三国的最后一战,晋灭吴一役,就是本篇最好的注释。强大的晋军一路上如摧枯拉朽一般,所向无敌。几乎没有遇到大的,比较像样点的抵抗。已病入膏肓的吴国已没有丝毫的还手之力,是节节败退,最后,牛渚一役,吴军彻底地失去了招架之力,晋将王濬在东吴降将张象的引导下,直抵石头城下。逼得吴主皓自缚请降,从而彻底的结束了三国这段在中国历史上虽短暂,却辉煌的时刻。看晋军之胜,与孙子所说的兵法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不谋而合。但究起深层次的原因,还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大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身上,这三大要素其实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政治。战争离不开政治,而要打赢战争,政治在里面起了主导作用,其中国家领导人的好坏则是重中之重。晋臣羊鈷尽管没有参加晋灭吴之战,且在战役爆发前早就去世了,但他对三国最后一战的预判却是极其准确的。难怪在灭吴的捷报传到晋国朝廷后,群臣皆贺上寿。晋主炎执杯流涕曰:“此羊太傅之功也,惜其不亲见之耳!”司马炎确实应当感谢羊祜,没有他的提醒,晋武帝还下不了灭吴的决心。而对于政治家来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永远是政治,只能是政治,也只有政治。


本文版权由武当休闲山庄与原作者共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假正经也 2019-12-13 11:48
政治上的得失,才是军事上获得成败的关键!

txej 2019-12-13 12:07
未必是吧,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不等于说政治正确就一定会胜利。

假正经也 2019-12-13 12:09
txej:未必是吧,军事是政治的延续,但不等于说政治正确就一定会胜利。 (2019-12-13 12:07) 

那么烦请道友指出一个政治正确而军事却失败的例子吧。

txej 2019-12-13 12:12
假正经也:那么烦请道友指出一个政治正确而军事却失败的例子吧。 (2019-12-13 12:09) 

战争中的人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偏见和爱好,永远不是P社游戏里的棋子儿。
战争自有自己的规律,至于这方面的例子,古今中外多的是。

txej 2019-12-13 12:19
例如伊拉克战争,萨达姆是反侵略,美国是侵略者。
结局如何,不用我说了吧。
是战争胜负决定了正义,而不是正义决定胜负。

txej 2019-12-13 12:22
司马懿采取的以守为攻,打持久战。是无奈的选择,很简单就是打不过。
任由对手在自己的土地上来去自如。
战火毁掉的可是魏国的土地啊。

txej 2019-12-13 12:24
好比墨西哥几次进攻美国本土,打的美国龟缩不出,您能说美国是胜利者吗?

txej 2019-12-13 12:26
官渡的袁绍,赤壁的曹操,彝陵的刘备,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但不能说他们是必然失败的,下如此肯定的结论。
战争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不能因为失败了,就完全否定。

假正经也 2019-12-13 12:28
txej:例如伊拉克战争,萨达姆是反侵略,美国是侵略者。
结局如何,不用我说了吧。
是战争胜负决定了正义,而不是正义决定胜负。 (2019-12-13 12:19)

不对吧。萨达姆的确是反侵略。但他的国内政治是正确的吗?!比如,他入侵过科威特。此举立刻招来了美国的第一次对伊拉克的战争。马上,伊军被赶出了科威特。最后,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萨达姆不得不销毁了所有的化学武器和大型重武器。这也使得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时,美军能轻松的侵略伊拉克。如果你不结合前面的历史,光看后半截,恐怕是会认为“萨达姆是反侵略,美国是侵略者”,所以就会得出:“是战争胜负决定了正义,而不是正义决定了胜负”这么一个结论!!!

txej 2019-12-13 12:33
假正经也:不对吧。萨达姆的确是反侵略。但他的国内政治是正确的吗?!比如,他入侵过科威特。此举立刻招来了美国的第一次对伊拉克的战争。马上,伊军被赶出了科威特。最后,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萨达姆不得不销毁了所有的化学武器和大型重武器。这也使得在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时,美军能轻松 .. (2019-12-13 12:28) 

就算萨达姆不销毁重武器,不侵略科威特。政治上不犯错。
他能打得过美国吗?结局还是一样的。

txej 2019-12-13 12:38
另外请楼主注意,三国可不是仅仅有三个国家。
曹魏虽然地盘大,人口多。但北面有游牧民族鲜卑等,东面有辽东与其接壤,这些都不是省油的灯。
曹魏能用来对抗蜀汉的兵力是有限的.
北伐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性。

假正经也 2019-12-13 12:40
txej:战争中的人有七情六欲,有自己的偏见和爱好,永远不是P社游戏里的棋子儿。
战争自有自己的规律,至于这方面的例子,古今中外多的是。 (2019-12-13 12:12) 

战争当然不是打游戏,如果战争是打游戏,那么就让游戏玩家们去打仗好了。战争自有自己的规律,这个没有错,但这个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变化的。因为战争不可能是按照教科书里教的那样,按部就班的打的。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人都有七情六欲的,有个人的偏见和爱好的。但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总不能让别人来顺从自己的七情六欲,来赞同自己的偏见爱好吧?!

txej 2019-12-13 12:42
官渡之战,曹操已经断粮走到绝路,如果不是许背叛袁绍这个偶然性事件。
曹操就完蛋了。荀彧,郭嘉谋划再牛逼也没用。

假正经也 2019-12-13 12:43
txej:司马懿采取的以守为攻,打持久战。是无奈的选择,很简单就是打不过。
任由对手在自己的土地上来去自如。
战火毁掉的可是魏国的土地啊。 (2019-12-13 12:22) 

你说的这个也对。司马懿的确是知道自己打不过才采取以守为攻的战术。就是无奈也,而不是现在某些人叫嚣的,是为了保留诸葛亮这个对手以达到个人的政治目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与你的看法是一致的!

假正经也 2019-12-13 12:44
txej:好比墨西哥几次进攻美国本土,打的美国龟缩不出,您能说美国是胜利者吗? (2019-12-13 12:24) 

这个事情我就不清楚了,只能等了解相关资料后再来讨论。

假正经也 2019-12-13 12:47
txej:官渡的袁绍,赤壁的曹操,彝陵的刘备,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但不能说他们是必然失败的,下如此肯定的结论。
战争有运气的成分在里面。
不能因为失败了,就完全否定。 (2019-12-13 12:26) 

我认为官渡的袁绍,赤壁的曹操,彝陵的刘备,他们的失败是必然的,而不是运气的成分。这一点我与你是截然相反。

txej 2019-12-13 12:47
有些是政治的失败导致军事的失败,但有些是军事的失败导致政治的失败。
不能以偏概全。
例如萨达姆就是孙子在生,去指导萨达姆打仗,结局还是一样的。
别说孙子兵法了,就是重孙子兵法也没用。

假正经也 2019-12-13 14:08
txej:
就算萨达姆不销毁重武器,不侵略科威特。政治上不犯错。
他能打得过美国吗?结局还是一样的。

萨达姆不侵略科威特,就是在政治上没让美国找到侵略的借口。你大概不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吧?在萨达姆侵略科威特之前,伊拉克与伊朗为了石油问题打了十年的仗!当时,科威特,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都一边倒的支持伊拉克,并向其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军事,外交的援助。两伊战争结束后,因为国家的经济状况相当的恶化,萨达姆以科威特有掠夺伊拉克石油资源的罪名,立刻发动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并陈兵沙特边界。科威特王室逃到邻国避难,要求国际社会出兵干预。沙特也以国家安全受到威胁为由,要求联合国出兵干预。最后,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对此进行了投票,美国,英国,法国投了赞成票。但令萨达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俄罗斯竟然也投了赞成票,中国投了弃权票。这使得美国的第一次对伊拉克战争成为了合法的战争!这个恐怕你不知道吧?!所以,美国的第一次打伊拉克绝不是侵略,而是正义。这就导致后来美国在把伊拉克人赶出科威特后,不依不饶,发动了第二次伊拉克战争,也就是侵略了。
反观伊朗,两伊战争结束后,其国内的经济形势不比伊拉克好多少,也可以说是到了非常困难的时期,但它采取了正确的政治策略,坐山观虎斗。慢慢做大至今。这就是政治上不犯错得到的好处。你能说政治上犯不犯错结局是一样的吗??!!当然,伊朗以后怎么样,就另当别论了。

假正经也 2019-12-13 14:13
txej:另外请楼主注意,三国可不是仅仅有三个国家。
曹魏虽然地盘大,人口多。但北面有游牧民族鲜卑等,东面有辽东与其接壤,这些都不是省油的灯。
曹魏能用来对抗蜀汉的兵力是有限的.
北伐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性。 (2019-12-13 12:38)

三国不是三个国家,难道还有其它国家与它们并存吗?!匪夷所思了!另外请你注意,鲜卑等游牧民族是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的藩属。在名义上它们不是国家,只是中原王朝的臣子。而辽东也是隶属与中原王朝的,不是国家。虽然都只是名义上的,但它们的确都不是国家编制的。你究竟懂不懂历史啊???!!!

假正经也 2019-12-13 14:17
txej:官渡之战,曹操已经断粮走到绝路,如果不是许背叛袁绍这个偶然性事件。
曹操就完蛋了。荀彧,郭嘉谋划再牛逼也没用。 (2019-12-13 12:42) 

不出许攸,难道就不出张攸,李攸,王攸了吗?!张郃,高览不是也背叛了袁绍了吗??!!何谓荀彧,郭嘉谋划再牛逼也没用???!!!

假正经也 2019-12-13 14:23
txej:
有些是政治的失败导致军事的失败,但有些是军事的失败导致政治的失败。
不能以偏概全。
例如萨达姆就是孙子在生,去指导萨达姆打仗,结局还是一样的。
别说孙子兵法了,就是重孙子兵法也没用。

政治上的失败,别说是孙子在世,就是老子在世也是无法挽救的!就如同萨达姆,他的政治策略失败了,所以才会导致军事失败了!你说“有些是军事的失败导致政治的失败”,还是烦请举例以证明你的“别说孙子兵法了,就是重孙子兵法也没用”这个结论!!!

假正经也 2019-12-13 14:44
txej:另外请楼主注意,三国可不是仅仅有三个国家。
曹魏虽然地盘大,人口多。但北面有游牧民族鲜卑等,东面有辽东与其接壤,这些都不是省油的灯。
曹魏能用来对抗蜀汉的兵力是有限的.
北伐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性。 (2019-12-13 12:38) 

鲜卑,为匈奴别种。也就是匈奴族群的一个分支吧。它的辉煌是在三国灭亡后的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兴起的。刘渊就是鲜卑的开国皇帝,在这之前,他也只是西晋王朝的一个臣子,负责统领匈奴五部。但三国时期,鲜卑不要说是一个国家了,连一个地方小集团也挨不上!
辽东的公孙家族起自东汉末的公孙瓒,后至公孙渊而亡。但从来不是一个国家,没有建立过国号。还不如三国的“冢中枯骨”袁术,他毕竟正式的登过基,过了一把皇帝瘾。建了国号,年号,后宫,百官,立了皇后,太子等等。
所谓的国家,就是正式建立这一套规章礼仪制度的。如孙权自立为皇帝,蜀汉还派遣使者向他表示祝贺。正式的承认了其国家身份。
你是从哪里得出鲜卑,辽东是国家这个结论的啊???!!!

txej 2019-12-13 17:32
假正经也:三国不是三个国家,难道还有其它国家与它们并存吗?!匪夷所思了!另外请你注意,鲜卑等游牧民族是接受中原王朝册封的藩属。在名义上它们不是国家,只是中原王朝的臣子。而辽东也是隶属与中原王朝的,不是国家。虽然都只是名义上的,但它们的确都不是国家编制的。你究竟懂不懂历 .. (2019-12-13 14:13) 

科比能短暂统一鲜卑,算不算国?辽东公孙称燕国,号称十万军,这算不算国?
牵制曹魏,使之不能投入全部兵力对蜀吴。这总有吧。
所以曹魏面对诸葛亮北伐,每次都是防守几乎没有主动出击过,为什么?
不是不想,只是不能而已。
曹魏地盘大,敌人也多。

txej 2019-12-13 17:35
[attachment=2016186]
看看曹魏北方那漫长的边界线。这得需要多少兵力来防守?

假正经也 2019-12-13 17:54
txej:科比能短暂统一鲜卑,算不算国?辽东公孙称燕国,号称十万军,这算不算国?
牵制曹魏,使之不能投入全部兵力对蜀吴。这总有吧。
所以曹魏面对诸葛亮北伐,每次都是防守几乎没有主动出击过,为什么?
不是不想,只是不能而已。
....... (2019-12-13 17:32) 

科比是谁?这个我真不知道。我去查一下再回复你了。辽东公孙称燕国请问是在什么时候?持续了多久??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予以承认???没有承认就不能算是国。比如现在我们都知道的台湾。
至于曹魏以主动防守而不是主动出击,就推断是由于地盘大,敌人也多这个原因。我认为值得商榷。蜀吴是它的二大敌人,这个没有异议。但它的北方相对于南方,要太平的多,这应该是事实吧?因为没看见鲜卑和辽东入侵过。敌人肯定是,但是不是国,那就另当别论了。

假正经也 2019-12-13 17:57
txej:[图片]
看看曹魏北方那漫长的边界线。这得需要多少兵力来防守? (2019-12-13 17:35) 

曹魏的北方边界线的确是够漫长的。但请看清楚,蜀吴南方的边界线也不短啊!相比之下,蜀吴需要防守南方边界线的兵力可能更捉襟见肘了吧?

txej 2019-12-13 18:00
假正经也:
曹魏的北方边界线的确是够漫长的。但请看清楚,蜀吴南方的边界线也不短啊!相比之下,蜀吴需要防守南方边界线的兵力可能更捉襟见肘了吧?

东吴南方是大海,蜀国南方是孟获等少数民族,对比曹魏威胁小的多。

txej 2019-12-13 18:02
假正经也:科比是谁?这个我真不知道。我去查一下再回复你了。辽东公孙称燕国请问是在什么时候?持续了多久??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予以承认???没有承认就不能算是国。比如现在我们都知道的台湾。
至于曹魏以主动防守而不是主动出击,就推断是由于地盘大,敌人也多这个原因。我认为值得商榷 .. (2019-12-13 17:54) 

没看见鲜卑和辽东入侵过,你是曹魏就能放心把后背留给他们?不派兵守边界线?

txej 2019-12-13 18:04
羌氐分布在魏、蜀之间,所以时而属魏,时而属蜀,也成为魏、蜀争夺的对象,三国期间兵争不断.
曹魏西北方向也不太平。这就是大有大的难处。

txej 2019-12-13 18:07
从西域都护府到幽州如此狭长的战线都在和鲜卑接壤,附带鲜卑出了轲比能这个人物,使得魏国北境跟鲜卑的地缘政治斗争远比吴蜀面对南中乃至山越的斗争困难的多。
根据三国志刘放传裴注记载,名将田豫曾经也在马邑被轲比能围困,以至于曹叡都要谴使求和。可见鲜卑的防备也不理想,并不比西线和东线好看(至少司马懿也没被诸葛亮打到曹叡派使者讲和)。


txej 2019-12-13 18:08
假正经也:不出许攸,难道就不出张攸,李攸,王攸了吗?!张郃,高览不是也背叛了袁绍了吗??!!何谓荀彧,郭嘉谋划再牛逼也没用???!!! (2019-12-13 14:17) 

张郃,高览背叛了袁绍是许攸之后才发生的,严重性不能相提并论.
对曹操来说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

假正经也 2019-12-13 18:17
txej:东吴南方是大海,蜀国南方是孟获等少数民族,对比曹魏威胁小的多。 (2019-12-13 18:00) 

东吴的西面是比大海更深的蜀国,日夜想着要报彝陵之仇,这个威胁不比曹魏小;蜀国的南方是孟获等少数民族,虽然被打败了。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也是谯周坚持投降,不赞成举国搬迁到南方以躲避魏军的理由之一。同样,蜀国的东部就是吴国。蜀汉对它其实也不放心。曾经有一段时期,刘备的托孤重臣之一的李严就率领重兵驻守在蜀国东部,以防备吴国随时可能会发生的背信弃义。其实蜀吴二国彼此都对对方怀着鬼胎,都在提防对方的暗算。你说这个威胁难道比曹魏小吗?!

假正经也 2019-12-13 18:22
txej:没看见鲜卑和辽东入侵过,你是曹魏就能放心把后背留给他们?不派兵守边界线? (2019-12-13 18:02) 

没看见吴国入侵过,你是蜀国就能放心把侧面留给人家吗?!没看见南方孟获等少数民族又重新反叛,你是蜀汉就能不派兵守边界线了吗??!!没看见蜀国重新又入侵过,你是东吴就能放心不派兵守边界吗???!!

假正经也 2019-12-13 18:32
txej:从西域都护府到幽州如此狭长的战线都在和鲜卑接壤,附带鲜卑出了轲比能这个人物,使得魏国北境跟鲜卑的地缘政治斗争远比吴蜀面对南中乃至山越的斗争困难的多。
根据三国志刘放传裴注记载,名将田豫曾经也在马邑被轲比能围困,以至于曹叡都要谴使求和。可见鲜卑的防备也不理想,并 .. (2019-12-13 18:07) 

原来是柯比能,不是科比,怪不得我不知道呢。此人在历史上也有些名气,虽然也时常给中原王朝制造点小麻烦,但还没有蜀吴二国威胁大。柯比能在历史上的名气不及后代的慕容氏。这个家族也在西晋后期建国,国号为“燕”。后被前秦苻坚灭。苻坚在淝水惨败后,慕容氏家族又建立了后燕,后分离为南燕,北燕。鲜卑人有个绰号,叫“白虏”。估计有点白种人的血统吧。

假正经也 2019-12-13 18:37
txej:张郃,高览背叛了袁绍是许攸之后才发生的,严重性不能相提并论.
对曹操来说一个是雪中送炭,一个是锦上添花. (2019-12-13 18:08) 

雪中送炭当然不能与锦上添花相提并论。只是你要知道,许攸之所以背叛袁绍,包括张郃,高览的投降,还是由于内部倾轧造成的。说到底还是由于袁绍在政治方面的错误造成的。

txej 2019-12-13 18:41
假正经也:雪中送炭当然不能与锦上添花相提并论。只是你要知道,许攸之所以背叛袁绍,包括张郃,高览的投降,还是由于内部倾轧造成的。说到底还是由于袁绍在政治方面的错误造成的。 (2019-12-13 18:37) 

就算许攸背叛是必然的,但晚背叛或早背叛造成的影响那可是天差地别。
所以战争中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假正经也 2019-12-13 18:48
txej:科比能短暂统一鲜卑,算不算国?辽东公孙称燕国,号称十万军,这算不算国?
牵制曹魏,使之不能投入全部兵力对蜀吴。这总有吧。
所以曹魏面对诸葛亮北伐,每次都是防守几乎没有主动出击过,为什么?
不是不想,只是不能而已。
....... (2019-12-13 17:32) 

原来你说的科比是轲比能啊,也有称柯比能的。鲜卑人尊他为先祖。不过三国时,他虽然屡有不服之举,但委实没有听说过他有建国称帝啊?!辽东公孙渊的确自号为燕王,起兵十万,杀奔中原而来。但很快被司马懿杀败,公孙渊父子就戮。这难道也是国家??!!如果这也算是国家的话,那三国里的岂不是多如牛毛了???!!!

txej 2019-12-13 18:59
假正经也:原来你说的科比是轲比能啊,也有称柯比能的。鲜卑人尊他为先祖。不过三国时,他虽然屡有不服之举,但委实没有听说过他有建国称帝啊?!辽东公孙渊的确自号为燕王,起兵十万,杀奔中原而来。但很快被司马懿杀败,公孙渊父子就戮。这难道也是国家??!!如果这也算是国家的话,那 .. (2019-12-13 18:48) 

司马懿解决了辽东公孙渊,那是到了姜维时期的事情了。姜维对抗的曹魏跟诸葛亮时期可大不相同.

txej 2019-12-13 19:03
诸葛亮时期,曹魏北方受科比能和公孙渊牵制,兵力不能集中防备蜀汉。公孙渊兵力约有十万之众,燕国人口约六十万,是一个仅次于蜀汉的国家。
鲜卑部落轲比能、步度根亦常年侵扰幽、并二州,曹魏吃过鲜卑的亏。公孙渊、轲比能对曹魏之影响并不亚于汉中的诸葛亮.
单纯的罗列国力和人口,忽略全局战略才会认为蜀汉、孙吴无可胜之机。

假正经也 2019-12-13 19:04
txej:就算许攸背叛是必然的,但晚背叛或早背叛造成的影响那可是天差地别。
所以战争中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2019-12-13 18:41) 

偶然因素难道不是必然因素决定的吗????

假正经也 2019-12-13 19:07
txej:司马懿解决了辽东公孙渊,那是到了姜维时期的事情了。姜维对抗的曹魏跟诸葛亮时期可大不相同. (2019-12-13 18:59) 

司马懿解决公孙渊的时候,应该姜维还没有上台吧?那时候还是蒋琬,费袆等人在执掌蜀国的军政大权吧?

txej 2019-12-13 19:07
假正经也:偶然因素难道不是必然因素决定的吗???? (2019-12-13 19:04) 

许攸必然会在那个节点背叛?
这是神仙才会如此肯定啊。
偶然性因素是随机出现的,能预测出来就不是偶然性了。

txej 2019-12-13 19:09
运气真的很重要,史书读多了,就会思考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

txej 2019-12-13 19:35
很多人总觉得历史具有必然性,实际上具有必然性的只是历史进程,要是曹叡能多活10年,司马懿有戏吗?无数的偶然性夹杂在历史进程的必然性里,才形成了比小说剧情还离奇的历史故事。

假正经也 2019-12-13 19:40
txej:
诸葛亮时期,曹魏北方受科比能和公孙渊牵制,兵力不能集中防备蜀汉。公孙渊兵力约有十万之众,燕国人口约六十万,是一个仅次于蜀汉的国家。
鲜卑部落轲比能、步度根亦常年侵扰幽、并二州,曹魏吃过鲜卑的亏。公孙渊、轲比能对曹魏之影响并不亚于汉中的诸葛亮.
单纯的罗列国力和人口,忽略全局战略才会认为蜀汉、孙吴无可胜之机。

公孙渊十万之众,被司马懿一击而灭,蜀汉诸葛亮北伐也不过10万左右的人马吧?但司马懿却无奈其何!我认为,相对于吴蜀二国来说,北方的鲜卑,辽东不过是曹魏的疖癣之疾,而蜀吴才是才是曹魏的劲敌和心腹大患!!!曹魏其实并没有忽略全局战略,它非常清楚谁是自己最应该防备的敌人!!!

txej 2019-12-13 19:43
假正经也:鲜卑,为匈奴别种。也就是匈奴族群的一个分支吧。它的辉煌是在三国灭亡后的西晋王朝的“八王之乱”兴起的。刘渊就是鲜卑的开国皇帝,在这之前,他也只是西晋王朝的一个臣子,负责统领匈奴五部。但三国时期,鲜卑不要说是一个国家了,连一个地方小集团也挨不上!
辽东的公孙家族起 .. (2019-12-13 14:44) 

曹魏内部一直承认公孙政权是一国。如曹植《谏伐辽东表》、蒋济《谏遣田豫王雄攻辽东》等.

假正经也 2019-12-13 19:44
txej:许攸必然会在那个节点背叛?
这是神仙才会如此肯定啊。
偶然性因素是随机出现的,能预测出来就不是偶然性了。 (2019-12-13 19:07) 

许攸必然在哪一个节点会背叛,谁都不知道。否则真成了神仙了,历史也就逆转了!但许攸的背叛是必然的却是毋庸置疑的!!许多偶然性因素的背后其实都蕴含了必然因素,只是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注意而已罢了。如果注意到了,早做预防,就不会有偶然性了!!!

假正经也 2019-12-13 19:47
txej:运气真的很重要,史书读多了,就会思考上帝到底掷不掷骰子 (2019-12-13 19:09) 

我只听说过这么一句话:“上帝在关上这个门的同时,必然会打开另一个门”。读史书读多了,但不会研究,只注重运气,那也是枉然。还不如不读!!!

假正经也 2019-12-13 19:50
txej:很多人总觉得历史具有必然性,实际上具有必然性的只是历史进程,要是曹叡能多活10年,司马懿有戏吗?无数的偶然性夹杂在历史进程的必然性里,才形成了比小说剧情还离奇的历史故事。 (2019-12-13 19:35) 

曹叡没有穷奢极欲的必然性,哪里会有司马懿有戏的偶然性?!无数的偶然性的确夹杂着历史进程的必然性!!只是绝大多数人只注意到了那些比小说剧情还离奇的偶然性故事!!!


查看完整版本: [-- 三国兵法中的形篇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