缱绻 |
2015-03-26 16:17 |
股市又找回了2007年的感觉。市场的涨跌与投资者情绪的起伏在每一轮周期里都是相似的,但这一轮牛市也有了新的特点。 由于远程开户和网上银行的普及,挤爆券商营业部和银行网点大量排队的景象成了历史,但是券商的压力还是不小。不过它们要做的不是增设营业网点,而是选在某一个西部城市,比如重庆建立集中呼叫中心,并就地招聘提供开户见证服务的客服。 2007年中国的制造业正在接近辉煌的顶峰。一位知名的私募基金经理在路演时展示了东莞夜色中的航拍照片,成片的工厂灯火通明,他说这就是他投资A股的信心。如今低端制造业面临着最大的转型压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因中国需求的消失而不断下跌。 过去几年间,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基建项目吸纳了大量民间资金。这些吸金大户现在受到严格的限制,相对高收益而又风险适中的资产越来越稀缺,逆向选择之下道德风险凸显,有毒资产令投资者生畏。从这些债务资产中流出的资金无处可去,股市成了一个替代的去处,其便利性也显而易见。大资金可以对接私募配资,可以参与定向增发,也可以直接入场买卖股票。 2007年货币当局和证券监管部门竭力对抗通胀和股市的资产泡沫。现在的情形是,央行一方面需要实施宽松政策,另一方面打开水龙头之后又无法控制资金的流向。证监会虽然提示了风险,但力度却不及以往。一场牛市是提振直接融资比例的大好机会,而当前无论是企业还是地方政府的负债水平都已经很高,进一步加杠杆的空间很小,通过股市获得资本金是降低杠杆率最直接办法。 两会期间,政府对各项改革和促进经济转型的承诺提振了市场信心;尤其是“互联网+”脍炙人口,也在股票市场迅速形成焦点。 无法简单的判断市场已经进入了非理性的泡沫阶段,因为市场的有效性需要一个更长周期的检验。短期内,一只凑巧站在风口的股票,占尽了在线教育和无线互联等炙手可热的概念,上涨如同坐上火箭;而一只传统行业股票,尽管经过十余年锤炼,业绩增长确定,公司治理优良,却仅仅因为贴着传统行业标签而表现平平。这样的事情过去一直发生,今后也还会继续存在,但股票市场的魅力正在于不断的自我修正,在这个过程中既教育盲目跟进的投资者,也提供新的投资机会。 自2007年以来,A股市场数次起伏,在总体上仍被证明是有效的。代表经济转型升级和新业态的股票并不是一夜间成了市场的大明星。事实上在2014年上半年,这些股票已经有了较好的表现。只不过在去年下半年大盘蓝筹启动“估值修复”行情之前,中小市值股票的表现被失真的指数掩盖了。 涨跌原本是市场固有的特征,泡沫以及泡沫的破灭根植于人性,无关股市的好坏。当前股市存在的问题,其实也在涨跌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新股供给的审批瓶颈,以及行政干预对新股定价的扭曲。 放开新股供给根本性的意义在于为融资方(卖方)加入了竞争机制,从而使得买方总能够买到更质优价廉的股票。当然,短线投机者不会欢迎增加新股供给。但是对于长线投资者而言,却可以借此摆脱零和博弈的游戏以及牛短熊长的悖论。道理不言自明:股市的长期上涨来源于上市公司盈利的创造和增长,以相对较低的价格买入优质股票是长线投资的基本逻辑。 仍以近期被“大风”高高吹起的某教育股和某旅游股为例。其所处行业是完全竞争行业,除了A股上市公司之外,也有体量相似的竞争对手在境外上市。如果A股IPO不搞审批制,竞争对手能够顺利进入A股市场,那么其创造估值神话的难度至少会更大一些。 在股票发行环节实行注册制已经是监管部门和市场的共识,证监会也已经表态今年内《证券法》修订完成后,注册制即可落地。如果注册制改革进展顺利,IPO以及IPO定价去行政化,监管部门回归信息披露监管本位,则市场也会作出相应的反馈,加速修正局部泡沫。 资金进入股市是支持实体经济,这句话原本是基本常识。只是前提在于,政府需要不断的减少对市场的干预,建立通畅的进入渠道,规范并且严格执行退出机制,保证股票市场正常发挥配置资本的作用,对融资者公平,也是对投资者的公平。 真正做到这些,也就可以惯看股市潮涨潮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