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1388345 |
2015-03-24 17:45 |
“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这是人们普遍听到的经典说法,但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经济增长下行势头不断增强的同时,我国股市价格指数却在不断走强,进入2015年,股市走强势头更加明显。
从2014年7月上证指数(上证综指)的2000点起步,到2015年3月17日突破上一轮小牛市2009年8月4日的顶点3478点关口,18日稳稳站在3500点以上,19日进一步越过3600点,沪深两市成交量连续三日突破1万亿元大关,创业板股价更是大幅上涨,股指走势似乎与经济走势发生严重偏离。这使很多人深感迷惑,也有不少人开始担心股市泡沫风险,股市价格波动开始加大。
其实,就如同大宗商品的价格一样(股票也可看作是大宗金融产品之一),股票价格指数的走势,从长期看,仍脱离不了经济发展基本面的影响,股票价格的基本水平仍决定于股票的真实价值(企业股权盈利水平).
但从短期看,股票的价格更多的是决定于其供求关系:当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扩大需求时,股票价格就会上涨;当大量资金撤离股市,减少需求时,股票价格就会下跌。供求关系变化,会使股票价格围绕其真实价值上下浮动,有时也会严重偏离真实价值,出现价格过高或过低。在国家扩大货币投放,造成货币贬值的情况下,股票真实价值对应的价格也会上升(拉高基准线).
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变化情况看,受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1998年南方洪水的冲击,1998年至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从承受下行压力到缓慢复苏的过程。从2001年加入WTO开始,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以及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我国经济增长开始明显升温。从2003年开始,国家不断强化宏观调控力度,抑制经济过热发展,经济增速趋于稳定。
但自2005年过后,随着中国入世5年过渡期趋于结束,国有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相继股改上市,资本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以及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等若干重大举措的出台实施,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特别是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一步推动大量资本流出美国,并大量流入中国,相应扩大了人民币投放以及国家外汇储备规模,推动经济增长速度快速提升,国家因此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特别是严格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强调科学发展观。
但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恶化,最终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中国作为之前资本和产能大量聚集地,自然也遭受严重冲击,经济增速急剧下滑。为此,中央政府迅速调整宏观政策,很快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并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止跌回升,2010年经济增长再次突破10%。
但自2011年开始,随着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的减弱,特别是全球产能过剩问题的不断增强和显现,以及美国经济金融开始止跌回暖,国际资本开始回流美国,美元开始呈现升值态势,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普遍遭遇更大挑战,中国经济增长也开始下滑,从2012年开始,进入“7”字头发展的新常态,2015年的目标确定为7%左右。
从2000年以来我国股市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看,大的格局仍然是与经济走势相吻合的,但阶段性的变化却可能发生偏离。
2000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尽管我国经济总体上保持不断提速的态势,但股市价格(以上证指数代表)走势却更加戏剧化:由于我国从1999年开始启动和不断深化住房体制、教育体制和医疗体制三大市场化改革,在推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又将社会资金越来越多地吸引到房地产、教育和医疗产业投资与支出上,使不断扩张的社会资金并没有更多地流入股市,并使股市在2005年之前总体上一直比较低迷,上证指数2005年最低点时一度跌到998点。
但之后,在大型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纷纷上市的带动下,特别是在国家强化宏观调控,提高基准利率,控制实体投资扩张的情况下,吸引大量社会资金进入股市,推动股指迅速攀升,出现了2005-2007年一轮大牛市,2007年上证股指最高达到6124点,而且很多人都预测2008年将突破1万点大关。但2007年次贷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给股市带来极大的冲击,股指急速回落,到2009年上证指数跌落至1800点左右。
在房价下跌和4万亿元政策刺激下,2010年上证股指一度上探到3300点,但随着房地产、黄金及大宗商品、艺术品、收藏品等价格的快速反弹,以及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股市价格很快开始回落,到2013年底再次回到2000点左右。
进入2014年下半年,随着国家促进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发展的各种举措陆续启动或实施(如放开新股IPO、扩大融资融券规模、推动沪港通以及深港通、探索股票发行注册制、允许养老金入市等);随着国家促进经济发展宏观政策的不断推出,包括政府简政放权、促进全民创新创业,积极规划和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推进自贸区建设以及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规划,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随着央行连续推出降息、降准举措,并加大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推动市场利率走低,放宽对资金流入股市的限制,以及中央政府推出地方债置换处置办法,有利于缓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以及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等;随着房地产、黄金、大宗商品的价格由持续走高转向摸顶回落,大量社会资金从这些市场流出并转入股市等方面的变化,股市受益于政策红利、改革红利和资金增量红利等多重因素的支持(特别是在房地产和普通加工业、传统流通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家扩大货币投放,会有更多资金流向股市),推动了新的一轮牛市行情的出现。
由经济增长和股市走势的变化可以看出,尽管当前实体经济基本面趋紧,但股市资金增加量却在明显扩大,从而增强了股市需求,推动了股市价格上涨,股市走势并没有超出一般规律。
纵观各种影响因素,可以判断,这一轮股票牛市行情不会很快结束,在3600点之上仍有上升空间。实际上,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尽管世界主要经济体股市价格曾普遍大跌,但随着经济刺激力度和货币投放的加大,并且在全球性产能过剩、有效需求不足的约束下,经济刺激反而推动大宗商品的价格从2014年6月起普遍大幅下跌,推动资金更多地流向股市,从而在全球经济增长依然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使美国等很多国家的股票指数都已经接近或超过危机前的历史高点。相比而言,中国股票价格指数此前一直低迷,现在重新进入反弹期,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完全可能达到或超过5000点甚至6000点。
当然,股票指数上涨的最终结果,还受到中国经济与其他主要经济体发展状况的比较结果,以及由此而带动的国际资本在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流动和转移情况的影响。如果中国经济保持相对较好状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人民币国际化进展顺利,有可能吸引国际资本更多地流入,则中国股市突破6000点,进一步上冲更高点位都是可以期待的。但如果中国经济相对走弱,国际资本加快外流,则中国股市的牛市行情有可能会在低于5000点之前结束。在整体走高的态势下,今后股市价格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宽幅波动。因此,在总体乐观的形势下,也要防止个股以及阶段性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