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5-03-21 23:00 |
13亿人怎么挑不出11个会踢球的?中国足球多年浮沉,始终伴随这句诘问。青少年远离球场、人才青黄不接,被视为足球人口稀薄的无奈注脚。而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出台,校园足球撑起改革脊梁,“到2025年,足球特色学校达到5万所”的远景令人心驰神往。
绝大多数青少年在学校,校园足球的成败,决定着中国足球的未来。然而,一个尴尬的对比是:看足球的球迷越来越多,踢足球的孩子却越来越少。长久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羁绊、升学率的指挥棒,青少年的锻炼时间被挤占,学校体育不受重视。在一些家长的天平上,学奥数、练英语远比体育重要。这种“厚此薄彼”,致使青少年体质下降之势难以遏制,也扼杀着许多孩子的“足球梦”。
让足球进校园,不只为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更在于撬动学校体育改革。“世界第一运动”受众面广、关注度高,以此为突破口,具有其他项目难以比拟的示范效应。中国足球深陷低谷,亟待依靠先行先试的“改革跳板”重新起飞。学校体育的种种障碍,从资金投入、师资培训到场地配置、安全保障,将借助“足球范本”逐一破解。更深远看,校园足球打破部门壁垒,理顺管理体制,为困守多年的“体教结合”注入动力。
“中国民间可能隐藏着7000个梅西”,有外媒如此形容足改方案激发的人才潜能。如果仅以发掘球星、培养职业球员为标尺,反倒背离了校园足球的真谛。让足球真正扎根,取决于孩子们的“获得感”,快乐足球比精英足球更有生命力。提升身心健康、培养协作精神、懂得尊重他人,《方案》所强调的育人功能,赋予足球超越运动本身的社会价值。剥离足球的功利性,潜移默化植入兴趣,全社会自觉认同,校园足球才有久久为功的后劲。
校园足球土壤的丰沃,需要量变到质变的积淀周期。一个良性循环的基层足球生态,建立在普及性的足球教学,建立在常态化的校园联赛,建立在上下贯通的球员成长渠道。《方案》标注出足球在教育中的坐标,打通“最后一公里”,既依托于素质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也需要体、教两部门破除成见、有效联动。任何拔苗助长、不按规律的做法,只能使“提前起跑”的校园足球止步不前。当更多青少年享受足球、重归球场,背靠坚实的金字塔底座,又何愁出不了“好苗子”?
3月16日,《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正式对外公布。方案共50条改革措施,囊括了足协改革、联赛改革、国足建设、申办世界杯、足彩等多方面的内容,堪称全方位、动筋骨的改革。方案还明确提出了足球发展实行三步走战略,并制定了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发展目标。中央足球方案的落地,标志着足球改革进入加速度,中国足球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在我国,足球是社会影响力最大、牵涉社会资源最为广泛的集体团队运动之一。足球的崛起,不仅对中国体育强国梦的实现至关重要,而且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它能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提高国民身体素质,推动国际交往,提振国民自信,增强国家软实力。2月2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中国体育强国梦息息相关,发展振兴足球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然要求,也是全国人民的热切期盼。发展振兴足球,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足球改革,不仅是体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风向标和推进器,因此它被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中来进行顶层设计和制度改革就不足为奇。过去一年里,国务院努力推动落实简化体育赛事举办流程,并且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促进体育消费,提出体育产业总规模到2025年要超过5万亿元的目标。这些都与《总体方案》的改革精神一脉相承。
改革角色和地位的重要性,决定了足球改革步子要大,落点要稳、准、狠;既要招招到位,打通之前闭塞的关节,切割广遭诟病的腐肉,还要统筹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系统,将整个足球资源盘活。围绕破除机制体制、激发市场活力和依法加强监管的改革思想和方向,《总体方案》亮出了一个个振奋人心的重拳:足协与体育总局脱钩,确立足球俱乐部市场主体地位,职业联赛加强专业化管理,让足球进校园,加强足球运动场馆建设……每记重拳都直捣核心。打通体育、教育和市场之间的长久闭塞,推动社会足球、校园足球、职业足球等的衔接贯通,让足球真正在群众生活中落地生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处处都体现了改革的决心、勇气和智慧。
发展振兴足球事业,关键是要把路子走对,长期努力,久久为功。《总体方案》已将我国足球雄起的蓝图绘就,改革之火也已将中国梦和中国体育强国梦再次燃起,奋发有为正当时。唯有抓住机遇、大胆探索,狠抓落实,“成功申办世界杯足球赛,男足打进世界杯、进入奥运会”的远期目标才真正可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