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维也纳人喜欢“公交出行” --]

武当休闲山庄 -> 旅游讨论 -> 维也纳人喜欢“公交出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5-02-14 09:41
          20世纪,汽车工业大发展,开车出行成为人们经济和社会地位的一种象征。汽车数量也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甚至文明程度的一个指标。城市道路与汽车的发展有相互促进的关系。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一般在考虑城市交通时,总是把道路拥堵作为首先要解决的事项。在这个过程中,常常要牺牲居民的其他利益。


    作为昔日奥匈帝国之都,维也纳很早就有相对发达的城市交通。今天,维也纳交错的有轨电车线路,仍然可以让人们回想起100多年前人们对城市交通的规划。不过,良好的城市交通未能阻止人们对拥有汽车的渴望。作为高度发达的城市,私家车自然也是维也纳经济发达的象征。


    现在,维也纳城市管理者将发展公共交通摆在了市民出行的首位。更确切地说,他们更愿意用“城市流动性”来代替交通的概念。维也纳市政府最近推出了一份2025年城市发展规划。在2025年,维也纳希望私家车出行的比例从目前的27%降低到20%。与此同时,使用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环保交通工具出行的比例上升到80%。


    私家车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许多便利。但是,它的坏作用也日益凸显。空气污染、噪音成为困扰城市管理者的难题,而高架道路也会破坏城市的风貌。如今,全世界大城市都在想方设法限制城市私家车的发展。


    早在20世纪70年代,维也纳人就试图在城市交通规划中,把公交出行、环保、老城保护等因素优先处理。不过,这种做法并非一帆风顺。不久前,维也纳将玛利亚希尔夫大街改成商业步行街。一开始,阻力很大,争论很激烈。很多人觉得,这条繁华的大街上少了私家车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市政府还是顶着压力,将步行街改造工程完成。如今,人们很快习惯了这里安静的环境。步行街成为人们休闲购物的好去处,没人再怀念昔日交通繁忙的场景。


    在维也纳人的交通出行中,私家车日益边缘化。申领汽车牌照的人数逐年下降。2014年,在城市人口增加明显的情况下,申领汽车牌照的数量则较上一年下降了1.8%。与此同时,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数则快速增长。在这个不足180万人口的城市中,去年持有公交年票的人数高达64万人。维也纳政府给公交大量补贴,使维也纳公交年票只有365欧元,平均每天1欧元。也就是说,每天只要用7元多人民币,就可以不受限制地享受舒适和快捷的城市交通。


    维也纳社民党交通政策发言人库比克在接受《维也纳日报》采访时表示,政府不是要强迫市民放弃开私家车,而是希望通过改善公共交通(拓宽和优化自行车道、行人道等)的办法,吸引人们放弃不环保的交通出行方式。他认为,政府在考虑城市出行规划问题时,不会把那些堵在路上叫苦不迭和找不到停车位的人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因为,有更好的出行方式可供选择。虽然库比克这么说,但实际上维也纳市内的堵车问题倒也并不严重。


    维也纳技术大学交通问题专家费莱认为,如今人们对于维也纳市交通改善理念逐渐认可。宽大笔直的普拉特大街在过去40年里变了个样儿。一开始,不时地进行交通管制,限制汽车通行;现在,这条大街已经完全不让汽车通行。人们逐渐接受一个新理念,那就是,公路不仅是汽车路线,也可以成为人们在安静环境中散步和举行活动的场所。在维也纳,有的地方原先为了修建地铁临时围了起来了,禁止车辆通行,而如今人们已经习惯了,就干脆永久禁止汽车通行,改为步行区,对于这种做法,几乎没什么人反对。


    为了提高汽车的使用率,维也纳政府提倡汽车分享的做法。市民即使不买车,也并不是说就享受不到驾车的乐趣。如果你突然需要开车,你可以在附近街道上租一辆Car2Go公司的车,用完后在就近的街道上就可以还车,用车费和停车费都自动从银行卡上扣除。如今,维也纳汽车分享公司的业务平稳上升。


    由于自行车道路的改善,使用自行车的人数也在增加。去年,使用自行车的人增加了24%,市内的一个自动监测点在过去的一年中就监测到近160多万辆自行车通过。

假正经也 2015-02-14 11:39
外国人比我们更注重环保.

527801728 2015-02-14 21:06
假正经也:外国人比我们更注重环保. (2015-02-14 11:39) 

那是因为西方国家工业起步得早,了解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

沙漠之虎 2015-02-14 22:11
这种办法不是太适合我们的国情,我们的公共系统哪个不是拼命三郎。

建议学习新加坡。

aaxu 2015-03-04 22:57
中国也应该加强环保了

jufeng2 2018-05-08 19:55
这就是公共交通建设得好


查看完整版本: [-- 维也纳人喜欢“公交出行”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