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ozm32831 |
2014-11-11 09:02 |
青岛有“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中国品牌之都”的美誉,拥有世界第七大港口,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与美国旧金山、韩国釜山等14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是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城市。
一边是大漠孤烟、丝绸茶马的历史记忆,一边是千帆竞发、百货云集的模糊影像。斗转星移,两者在青岛这块热土再次牵手。“丝绸之路”向东,“海上丝路”向西,青岛又一次成为关键枢纽。
这不是“穿越”,这是青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回应,是青岛参与国家战略的义务和担当。
“我们要抓住青岛优势,构建‘一带一路’综合枢纽城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说,“具体而言,就是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的桥头堡,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构筑‘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枢纽,贯通‘青新欧’跨国货运铁路直达通道,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部延伸。”
青岛,又一次面临历史的机遇。
板桥老港口 青岛新引擎
从青岛城区穿跨海大桥,只需半个多小时,就来到胶州湾底部的胶州市区。“一带一路”掀起的热潮,让这里的板桥镇遗址再次进入人们视野。
看这里高楼林立,正困惑到哪寻遗址,胶州市博物馆馆长王磊带记者来到一个住宅小区,指着脚下说:“原来的市舶司就在这里。”
“市舶司”,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宋代在板桥镇设市舶司,在当时全国八大市舶司中,板桥镇是其中之一,往朝鲜半岛等地的瓷器、丝绸、茶叶就从这里运出。“就连大食国(阿拉伯地区)的商人也到这里做生意。”多年研究胶州历史的张志康说。
板桥镇港的繁华,有史书记载为证。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密州知州范锷曾上书宋神宗,称板桥镇“商贾所聚,东则二广、福建、淮浙之人,西则京东、河北、河东三路之众,络绎往来。”范锷指出:“板桥市舶之法,使他日就绪,则海外之物积于府库者,必倍于明杭二州。”
30多吨锈结成块的北宋铁钱,数十处建筑遗迹的发掘,更提供了有力佐证。王磊介绍,根据考古发掘证明,南行百米开外就是当时的码头台阶,还设有奢华的“高丽亭馆”,专门供高丽使节和商人居住。
不远处,千年云溪河穿城而过。想当年,眼前河海相通,桨声灯影,百货云集,千帆竞发,人声鼎沸,俨然一幅胶东版的《清明上河图》。只是沧海桑田,如今已化作现代胶州的车水马龙。
“板桥镇作为古港,见证了青岛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青岛理工大学教授朱艳说。
正在开展的“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让“王磊”们变得更加兴奋而专注。不过胶州人更深知,重提板桥镇昔日的辉煌,不是为了陶醉,而是为了激励,为了乘上新时代的风帆远航。
远航的胶州,如今更得天时、地利之便。
走进胶州市规划展览馆,地图上的立体交通密如蛛网:陆路,“一桥两站三高四铁”四通八达;海路,距离青岛前湾港不到30公里;空中,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拥有4条跑道,一期建设年旅客吞吐量可达38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4万吨。
“国家级胶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蒸蒸日上,胶东国际机场正在规划筹建,中铁联集青岛集装箱中心站已开通霍尔果斯国际班列,胶州的枢纽优势日益凸显,既是青岛第四大发展平台,也是青岛三城联动发展的新引擎。”胶州市委书记张德平如数家珍,信心十足。
铁路从胶州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到阿姆斯特丹,只需15天,比船运时间节省一个月。眼下,胶州正雄心勃勃构建“多式联运综合监管中心”,打造东北亚的“物流洼地”。
坐拥青岛港 航向全世界
秋日青岛港,云淡风轻,海天无涯。仰望桥吊林立,货物如山,人愈发显得渺小。这个连接黄海、雄视太平洋的港口,正以每年4.5亿吨的货物吞吐量、155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联通世界。
融入“一带一路”,青岛港的坐标在哪里?
“我们看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要把出海口向欧亚腹地延伸,把出海口搬到新疆。”
今年9月2日,乌鲁木齐,第四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主题论坛上,青岛港集团总裁成新农语惊四座,寂静的会场窃窃私语:“新疆与出海口,不沾边啊!”“不靠海,怎么建港口?”
“在靠近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运输枢纽附近开发建设的物流中心,我们叫内陆港。”听着成新农的阐释,与会者频频点头,“新疆是连接我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重要物流通道,青岛港看好新疆的发展,决心在距海洋最远的地方建港。”
成新农的底气,来自“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眼光,更来自青岛港的雄厚实力。青岛港如今已是世界第七大港、中国第三大外贸口岸,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集装箱装卸效率连续4年保持世界第一。
今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借助这一契机,青岛紧锣密鼓推进董家口港区建设。“已累计建成20个泊位,今年将再建成5个泊位,争取全年吞吐量完成1亿吨。”青岛港集团副总裁迟殿谋说。
眼前的董家口港区之大,让人叹为观止。青岛港以前有3个港区,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总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而新建的董家口港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是标准的第四代世界物流大港。
“世界上有多大的船舶,青岛港就有多大的码头。”去年9月18日,青岛港迎来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舶“美瑞马士基”号首航,这是目前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船长400米,露天甲板可排放23列集装箱,载箱量1.8万标箱,总吨位超过19万吨。
这一天,“巨无霸”看到了青岛港的气魄和胸怀。“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物流中心”的蓝图变成现实,指日可待。
追梦丝绸路 跨国“走出去”
青岛世贸中心双子塔,高耸入云,面朝大海。青岛市商务局就在A座内,推窗见海,潮起潮落。这两年,这个部门越来越忙,忙于“走出去”。
“走出去”,如今已成为青岛的热词,越来越多的青岛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建功立业。
如今,当你买了一套斐雪派克燃气灶,不要以为是新西兰制造;当你在东南亚买了一台三洋洗衣机,也不要以为是日本制造——这两个曾经风靡世界的品牌,已经算是中国品牌,它们背后的老板都是青岛海尔。
青岛市商务局副局长淳于贤力说,有一次在约旦,出租车司机见他手上的海信手机很实用,两次折返商店,买了三部海信手机,“送给家里人,一人一部。”
随着一块块海外“飞地”在扩大,青岛的“海外制造”“海外建设”“海外品牌”越来越多。2013年,全市对外投资达11.8亿美元。
沿着“一带一路”的路线往外走,先到东南亚。
在印尼首都雅加达,出机场不远,就可看到路边巨幅的海尔广告牌。在这里,青岛的企业随处可见。恒顺电气在印尼开发镍矿,自办电厂,建设园区,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即发集团在越南设厂,5个员工管理一个千人大企业。年轻的负责人宋晓芳说,今年上半年他们把分厂开到了柬埔寨,如今她要两头跑,实在是太忙了。
再到非洲。在马拉维,不少棉农和工人都在为青岛的瑞昌棉业打工。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瑞昌把棉花种植扩大到非洲5个国家,20万农户受益。
淳于贤力介绍,今年上半年,青岛新核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2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2个,其中过千万美元境外投资大项目16个。
“走出去”是为了更好地“引进来”。青岛金王做蜡烛起家,在美国玩起了页岩气开采,在越南的工厂也颇具规模,反过来,又将优势“引进来”,通过与欧美市场对接,实现了出口扩大,带动了青岛发展。
这是“引进来”的“升级版”:中德生态园试验合作,青岛自由贸易港区试点构想,国家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城市落户青岛,APEC贸易部长会议在此举行。
1988年,青岛外贸进出口不足3亿美元,去年跃至779亿美元,占全省近三成,经济外向度达到59.7%。今年1—8月,完成进出口531亿美元。
开放铸基业 创新激活力
曾经举办过奥运会帆船赛的奥帆中心,海阔水平,上百艘漂亮的邮轮、赛艇,停靠在这个热闹的港湾中,为青岛增添了一抹时尚的色彩。不久,青岛市区的两个码头也将退出传统物流,与世界邮轮联盟共同打造邮轮母港,未来青岛的海岸线上,将停靠数百艘邮轮。
蓝天碧海红房子、青岛啤酒……在很多外国友人眼里,这个长期被选入“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不啻一片开放自由的热土。
三三两两说着韩语的年轻人在街头嬉笑着走过,写字楼内更多的韩国人在辛勤工作,这里不是韩国,而是青岛。如今10万韩国人生活在这里。长期生活在青岛的韩国人李永南用4个字表达他对青岛的印象:“家的感觉。”作为青岛引进的第一位外籍院士,德国老人维特曼则充满深情地说:“我已经把心留在了青岛。”
“兴于开放,立于开放,开放是青岛最大优势和禀赋之一。”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深有感触。
“一带一路”热潮,让青岛面临“骐骥一跃”。今年春天全国两会刚结束,岛城春寒料峭,几十名专家汇聚青岛,就青岛融入“一带一路”热烈研讨。
李群介绍,青岛市已与美国旧金山、韩国釜山等14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青岛开放的优势日益增强。当下,他们又聚焦自贸区,让开放更加给力。
横穿青岛的北纬36度线,“含金量”极高。这条线周围分布着全球最著名的四大湾区城市:美国的旧金山和纽约、日本东京、韩国釜山。他们都靠海而生,凭湾而兴。以东京为例,仅东京湾100公里海岸线的临港经济带,就拥有日本1/3的经济总量。而胶州湾内岸线长达240公里,青岛GDP在全国占比约为1.41%,潜力巨大。
如何激活湾区的潜力和活力?“青岛西海岸新区晋升为国家级新区,要做海洋战略的试验田、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打造一个新的国际海港型都市。”青岛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说。
距此不远的古老的鳌山湾,也正涌动新的浪潮——“蓝色硅谷”。这里承载着青岛乃至国家的蓝色梦想,未来将打造成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人才集聚中心、海洋成果孵化中心。而高端、新兴、蓝色则是它的主色调。
在李群看来,海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青岛应当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海洋优势。而镌刻在伊比利亚半岛最西端罗卡角的诗句,再清楚不过地表达了青岛的梦想和雄心。
“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