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q198822 |
2014-10-26 08:45 |
自国庆长假后第三天10月11日起,至本周末,共11个交易日,只有2天上涨,其余9天皆下跌。上证指数从2391-2296,跌幅4%。许多人就此得出“今年行情到此结束”的结论,但我认为,结论下的尚过早,需走一步看一步。 1、七大下跌利空因素大部分消化。 一是上周三四五的10月期指交割。现已成为过去。 二是先前欧美股市的连续大跌。但在A股下跌期间,欧美股市却是连续大涨,早已收复失地。 三是经济数据不如预期。尤其是三季度GDP7.3%,创了5年半的新低,一度引起市场恐慌。近期发改委紧急批了一连串大项目,一线房地产交易量回升,10月汇丰PMI50.4,创了3个月新高,似乎都加强了四季度数据回暖的结论。 四是逢会必跌的怪思维。果然,当会议结束,股市也止跌。 五是沪港通推迟。此消息影响了大盘股走势,但因素也已消化。甚至许多投资者认为,推迟开设沪港通,延长了市场对外资进入A股的预期,反而是利好。 六是10月12只新股集中申购。至本周末,也已大部分完成,下周二三资金便可解冻。 七是一年一度的“秋抢”情结。导致了许多大户和中小散户将获利盘提前了结,落袋为安。 2、本轮调整属于上升趋势中的小波段调整。 首先,市场上升的大环境和基本面没有出现逆转。 其次,越来越多的机构看好明后年的行情。 如大摩撰文:“三因素确认A股正式进入牛市”。安信证券高善文一反常态地说:“A股牛市第二级火箭即将发动”。前期看空的申银万国撰文:“A股将开启波澜壮阔大牛市”等。 再次,市场平均成本提高也否定了2391点是大头部的结论。 市场平均成本的提高、价值中枢的上移,也表明2391点后的回落不是跨度一年以上的大头部,而只是上升途中的小波段调整。即使它是头部,也需要在经过反抽后的第二个头部来加以确认。 3、涨幅不够大,自然也跌不深。 从7月22日至今,沪、深、中小板、创业板四大指数的涨幅:12.3%(2049-2302点)、9.1%(7258-7921点)、18.8%(6444-7658点)、13.1%(1305-1477点)。 再看今年以来这四大指数的涨幅:8.8%(2115-2300点)、-2.5%(8121-7921点)、25.2%(6115-7658点)、13.2%(1304-1477点)。 既然目前涨幅有限,所以难有深度的下跌。 那么,本次调整的目标在哪里? 如果是大波段调整,就要调整15-20%,岂不是再要调到2000点以下去,怎么可能? 如果属小波段调整,即5%左右,那就是在2300-2280区间。 从成交量看,本周前四天沪市日成交量,由原来的2000亿左右,萎缩到1300——1400亿左右。周五更是萎缩到1143亿,指数收平。这表明,在2300点一线,市场的获利抛盘枯竭,割肉盘更是罕见,是明显的止跌信号,至少是调整进入了尾声阶段。 4、下周止跌回升的概率较大。 至9月,股市的亿元级大户已超过1万人,资金1万多亿,加上融资,资金多达1.5-2万亿,实力大大超过了公募基金的1.03万亿,也超过了QFII和RQFII资金的总和,成了目前市场最大的主力和最活跃的做多力量,这部分人大多是淡化指数、注重个股的,是今年中小盘高成长个股行情特别火爆的主要原因。此动向最值得投资者关注。 周末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办法”。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证监会和各部委实行并联审批,可大幅减短并购重组的审批时间,提高市场的购并重组、国资改革的效率,缩短了上市公司重组的漫长的停牌期。下周如果有几个国资改革股复牌,将更会激发市场的做多热情。 下周二、三申购新股的约9000亿资金将指数解冻,至今仍处在9月初位置的二级市场,对这批资金无疑是有吸引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