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世界杯,从足尖上看世界 --]

武当休闲山庄 -> 足球讨论 -> 世界杯,从足尖上看世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14-06-16 08:55
         足球是联结中国与世界的一条纽带。历经十届世界杯洗礼的中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同时,也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

  

  世界杯来了,一场场比赛,给这个夏天注入无数激情和想象。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卫冕冠军西班牙队竟以1∶5的悬殊比分败给荷兰队。如此低迷的状态,或许和温度有关:他们位于巴西南部的训练基地库里蒂巴,气温只有10摄氏度,而比赛地萨尔瓦多临近赤道,气温超过30摄氏度。南半球迥异的冬季,让人想起一个问题:北京夏至时,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是什么季节?

  这个今天小学生都答得出的常识,曾在1978年高考中难倒了几百万考生。一位后来成为人民日报记者的考生拿到了这宝贵的15分,因为他在那年观看了阿根廷世界杯决赛,肯佩斯穿着长袖,戴着手套,呵着白气在决赛中独中两元,帮助阿根廷收获了首座大力神杯——1978年,不少中国人在第一次感知世界杯的同时,也知道了一个常识:南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

  的确,世界杯是球迷的节日,人们为内马尔等球星横空出世感到兴奋,为一些强队江河日下叹息不已,尽情挥洒着情感。但如同前述的故事,回首过去30多年,对改革开放的中国来说,世界杯承载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球赛而已。

  1978年走进中国人视野的世界杯,不仅是球迷的福音,更为开启新纪元的中国打开了一扇窗。漫天飞舞纸条的阿根廷,和平鸽绽放的西班牙,墨西哥舞动“人浪”的激情,意大利之夏的浪漫……封闭已久的中国人,通过世界杯近距离看到外部世界的精彩,感受到多元文明的魅力。

  人是最醒目的文化使者。“无冕之王”克鲁伊夫,“烟斗教练”贝阿尔佐特,“球王”马拉多纳,“金色轰炸机”克林斯曼,“盘球大师”齐达内……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拉近了球迷之间的距离,更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对国人来说,认识生活在别处的人们,感受另一片天空下的文化,不只是通过五光十色的商品,也可以通过赛场上身披五彩战袍的球员、摇旗呐喊的各色球迷,他们的脚法战术、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轨迹,何尝不是极为动人的风景?

  从足尖上看世界,国人认识到了与外部世界的差距。最初,比赛实况从香港转录再运回北京,一向以滔滔不绝著称的内地解说员,竟然几分钟都一言不发,因为他连双方球员都认不全。然而,开放的窗口,带来了压力,更带来了动力。

  30多年来,中国足球一路走来,从“黑色三分钟”到兵败伊尔比德,从职业化改革到韩日世界杯的希望与失望,改革的进程、市场化的浪潮,同样激荡着足球世界。尽管这一过程泥沙俱下,尽管国人的世界杯心结依然未解,但在时代的绿茵场上,中国足球一次次射向世界 之门'。

  从这个意义上说,足球是联结中国与世界的一条纽带。如今,即便世界杯没有中国队的身影,赛场内外依旧有数不清的中国元素。以巴西世界杯为例,队员身上的球衣,球场疾驰的皮球,球迷手中的玩偶,凸显出中国制造的广泛影响;球场工地的大型起重机,媒体中心的光伏充电站,运送观众的电力动车组,展现着中国创新的蓬勃朝气……中国队缺席了,但走向世界的中国时刻在场。

  哪怕是看球本身,也有着不同的情景:卫星直播早已取代录播回放,网络观赛,微博刷屏,甚至亲赴现场都已是寻常。从足尖上看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变化令人感慨。从1978到2014,历经十届世界杯洗礼的中国人,在睁眼看世界的同时,也不知不觉站上了世界舞台,成为他人眼中的风景。这样的故事和风景,还将延续,并且会更加精彩。

danweicha1 2014-06-16 10:14
非常同意楼主的观点,写得非常好,很有文采。小弟我在前几天看到中央电视台关于世界杯的一些节目时,感到很心酸,国家队没进入决赛圈,为了吸引眼球,电视台在整一些花边类的活动。昨天又看到记者被老外说没进入比赛还来干吗的痛楚。似乎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但早上看完阿根廷与波黑的比赛后,我就改变了想法。要不是有这么多记者的第一现场报道,我们能了解多少世界杯的情况? 作为伪球迷(不是谦虚,确实认不得场上几个队员),我忽然发现电视媒体者的作用太强大了,虽然我们国家队暂时实力不济,但我们广大球迷对足球的欣赏、享受水平也许不会低于其它国家太多吧。所以,我感觉不再心酸,足球最根本就是用来享受临场的创意、速度、激情以及技艺,再加上国家的荣誉。看得人越多,我们国家队的未来就更有希望。有世界杯的夏日,熬夜也是那么的惬意。 祝广大球迷:享受激情,身体健康!

割肉控股 2014-06-16 11:41
足球跟中国无关啊,领导不重视,因为重视也不能出成绩。


查看完整版本: [-- 世界杯,从足尖上看世界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