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fyyf |
2014-03-31 15:29 |
写这个文章的目的,是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诗歌有其朦胧性。对于古诗词,特定时期特定风格,有其相对明确的象征意义。此外,思维模式上有其句式上和逻辑上的连贯性。因此,还相对还比较好阅读,去理解作者的意思。 而现代的朦胧诗,其逻辑的跳跃,超越了意识流的逻辑性,有时完全不具有自然思维逻辑的特性,阅读这样的作品,有如观看快速闪回的电影镜头,混沌和困惑。 因为难以理解性,事实上,现代朦胧诗是非常小众的,即使相关的专家,也是各人理解各不相同。 个人倾向于认为,朦胧诗反映了作者缺乏逻辑的思维方式,和矛盾重重的内心。内心的张力,通过似乎非现实的想象,突兀在语句中。 现在,就试图看看一首诗歌。诗歌本来不分段,插入的是自己的分析尝试。 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专家的解读是什么,也许无关重要,因为,本来就是不明朗的。 但是,文字的分析可以剖析出一些属于内心的东西,这些东西,会不知觉中影响作者对词汇的选择和句式的表达。 自己在写诗歌的时候,也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不同时候感觉会有很大差异,有时觉得这个字好,有时觉得另一个字好。细微的差别,带来情绪上的很大不同。
题外话: 读者,对于朦胧诗歌的阅读和理解,实际上是自我选择性。以个人的倾向,去重点关注某些词汇和句子。也许是所谓的意境。这也是个人理解差异的原因。 实际上,对于文学著作,都是如此。读者的无意识下的自我倾向性的选择,造成很大差异。《红楼梦》,作为情节交待特别不清楚,诗歌语义特别不清楚的小说,在读者中产生了极大的差别,甚至有点千变万化。有人称之为奇书,其实没有好奇怪的,就是这么回事。
麦地
作者 海子
吃麦子长大的 在月亮下端着大碗 碗内的月亮 和麦子 一直没有声响 (生活场景的记忆) (月亮提示黑夜的记忆) (一直没有声响——可以看到一种内心孤独。) (伴随作者的,只有碗,麦子,月亮。作者独自呆在黑夜里。) [段落名字——孤独] 和你俩不一样 在歌颂麦地时 我要歌颂月亮 月亮下 连夜种麦的父亲 身上像流动金子 (与你俩不一样——非常强调自我的。) (连夜种麦的父亲——对父亲的回忆。) (身上像流动金子——应该来自夜晚的灯光。) (一个害怕夜晚的小男孩,心理上依赖父母,缺乏自己的力量。) (如果是阳光男孩,一定会想到最快乐的事情。) [段落名字——依赖] (由孤独而害怕,依赖父母的力量。) 月亮下 有十二只鸟 飞过麦田 有的衔起一颗麦粒 有的则迎风起舞,矢口否认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 (跳跃的幻想。) (鸟是自由和能力,欢乐的象征。) (看麦子时我睡在地里——蜷缩代替行动,幻想支撑着灵魂。) (月亮照我如照一口井——沉沦在黑暗中,仿佛困在井里的感觉,是一种恐惧。) [段落名字——恐惧中的幻想] 家乡的风 家乡的云 收聚翅膀 睡在我的双肩 (寻求心理的庇护。) [段落名字——想象中的庇护] 麦浪—— 天堂的桌子 摆在田野上 (对美好的渴望和幻想) [渴望] 一块麦地 收割季节 麦浪和月光 洗着快镰刀 (月光——幻想中又重新跌落黑暗) [段落名字——黑暗现实] 月亮知道我 有时比泥土还要累 而羞涩的情人 眼前晃动着 [孤独的倾诉和诉求] 麦秸 我们是麦地的心上人 收麦这天我和仇人 握手言和 (握手言和——希望摆脱内心的矛盾) [祈求摆脱矛盾] 我们一起干完活 合上眼睛,命中注定的一切 此刻我们心满意足地接受 妻子们兴奋地 不停用白围裙 擦手 (妻子们兴奋地——对婚姻和家庭的心理渴望) [渴望家庭] 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 (月光——即使在美好的想象之中,还是摆脱不了黑暗) [缠绕的黑暗] 我们各自领着 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 的孩子 在河流两岸 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 洗了手 准备吃饭 就让我这样把你们包括进来吧 (飞翔的幻想。寄托了对于生活的一切美好!) [美好的想象] 让我这样说 月亮并不忧伤 (摆脱不了的黑暗) [永远的阴影] 月亮下 一共有两个人 穷人和富人 纽约和耶路撒冷 还有我 我们三个人 一同梦到了城市外面的麦地 白杨树围住的 健康的麦地 健康的麦子 养我性命的麦子! (进入了非现实和非逻辑性。跳跃及其大。) (充满了现实中的对立(穷和富,伊斯兰和老美),作者似乎期望矛盾能够和谐。这是矛盾内心的痛苦挣扎表现。) (养我性命的麦子——对生命的思考,或许意味内心的深度恐惧。) [脱缰的思维中的幻想] (注意到没有,整首诗歌没有具体的人和群体。这表明一种孤独。) [整偏诗歌,实质是在孤独黑暗中的挣扎,用幻想对抗黑暗,但幻想总被黑暗缠绕,无法摆脱,最后思维脱缰狂奔,以图挣脱黑暗,最终却被拉到现实的极限——生命!]
如果朋友有兴趣,可以到网络查查作者海子自己,以及专家,对《麦地》的解释。当然与我的看法大相径庭。自己不太喜欢先入为主,觉得这样对比起上苍赐予自己的脑袋。
总体感觉,朦胧的诗歌具有忧郁色彩。年轻人喜欢幻想,主要是对抗或寄托对未来的焦虑;但也有少数,是用幻想来对抗忧郁。后一种情况下,文字很奇怪,非常难以捕捉逻辑线条。 也许,忧郁是种美,但不利于现实生活。
诗歌,很多时候是用灵魂写的。何谓灵魂,不是思想,而是情感。只有捕捉诗歌的情感,才能去理解诗歌的内涵。而思想,是属于逻辑的东西,不属于模糊思维,与诗歌的朦胧特性不沾边。当然,透过情感,是可以感受作者的思想的,但难于精确把握。
题外话: 文学,似乎属于年轻人的。年龄增长,总是让人现实。富于幻想色彩的文学,越来越不喜欢。 当然,也是能够写的,但已经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运用技巧和理论的有意识的“构造”了。 从作品来说,成熟作家的有意识的“构造”意味越浓厚。
武当山庄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