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石 |
2013-02-06 11:32 |
用了尽40天终于看完了历史大剧——《楚汉传奇》。那剧中的画面一直浮现在眼前,在心中荡起涟漪,任其激荡开来。 在我看来,开国如同创业。在古美其名曰为百姓安居乐业,顺应天命,统一江山,万民爱戴,坐拥天下。实则用现在的思维来解释就是开创一个自己的商业王国,成立家族式大规模私营企业,实现人生最大价值,不枉此生,光宗耀祖。然而成功自有成功者的奥妙,失败自有失败者的必然,一方面也是宿命,命运推着你前进。而另一方面更多的也是人为的因素。刘邦,一介布衣,大字不识几个,直至四十几岁依旧一事无成,乃家人眼中的不学无术之徒,或许他自己也从没想象将来会如何飞黄腾达。然而世事变迁,秦始皇殡天,胡亥即位,宦官赵高把持朝政,百姓民不聊生,各方起义揭竿而至,大秦帝国大厦将倾。渐渐,一代枭雄项羽浮出水面,项羽乃楚国将领项燕之孙,骁勇善战,正因为国仇家恨,推翻暴秦乃成为其终生志向。然而就像商场之战,他的目的是将另一个商业王国彻底打垮,却不致力于接管经营其收购的产业,裂土封侯,将其交由个诸侯来打理,却不见只有中央集权,登基统一天下方为上策,结果导致国家土地分裂,一盘散沙,全国上下,永无宁日实为固步自封。失败也是其命数。然而项羽固执、自以为是却是其致命的弱点。固执,乃听不进忠言,恪守主见,不管是对与错,表现最为明显如下: 一、自初范增就谏言除去刘邦,免留后患。项羽始终固执己见,觉得刘邦不会对其造成威胁,鸿门宴上刘邦虎口逃脱,表面乃张良、项伯相助,实则项羽在内心深处就不曾想致刘邦于死地。 其二、按理说项羽推翻秦朝,一统天下乃顺利成章,然而不管群臣如何劝谏,项羽就以志不在此而拒绝坐江山。 其三、陈平启用离间之计,加害项羽军中将士,伤及谋士范增,其一意孤行,导致痛失亚父,追悔莫及。 其四、最后一步没有听张良的,去拉拢彭越和韩信,要不然最后的王者有可能会是他,楚汉的格局也将重新洗牌。 仅综上几点加之自以为是,注定其失败的命运。 在项羽的心中,仇恨大于一切,冲昏了头脑,屠杀二十万赤手空拳的受降秦兵,大军所攻下之城,守城之人一律杀之,一个不留。这一行径不禁让我想起从小就在评书中听到的罗成,多行不义22岁殒命。这么多无辜的冤魂怎么会放过区区一个项羽呢? 不可否认,项羽,一代枭雄。换个角度看,也有其难能可贵的优点: 其一,重情义。对兄弟如春风般温暖,对虞姬始终如一,奉若珍宝。一段霸王别姬可歌可泣!这一点霸王是富有的,刘邦仰不可及。刘邦妻妾成群,尤其对于吕雉,到死他都不曾真正懂她。或许一辈子刘邦都不曾真正拥有过爱情。两军交战,项羽部下提议以刘老太公相要挟,刘邦若不出战,预将其烹之。刘邦不为所动,而项羽念及义字,却始终不忍伤其家眷。阵前谈判,项羽预射杀刘邦,一瞬间眼前浮现太多与其结义共事的往事,足见其义字当头。用刘邦的话说项羽有妇人之仁,而我看来,且不说这对于项羽的不利之处。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项羽这种气节值得敬仰。 其二,项羽英勇善战,他就是一代战神,为战争而生,对于项羽来讲,打仗是唯一体现其人生最大价值的方式。项家军所向披靡,一度战无不胜,这与项羽出众的指挥才能是分不开的,项羽长于作战,鼓舞士气,对秦军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就是最有利的证明。 再观刘季,一个不曾受过教育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市井小民,他的优点就一个词——随机应变。他没有信仰,没有章法,没有志向,他的座右铭应该就是:变,顺势而变,只要对我有利。就像一个球,顺应实时,他滚到了历史的前台。就好像一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尽早踏入社会,究竟磨砺,深谙处世之道,趋利避害。刘邦不得不向世人证明一点,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不可否认,他是聪明的,更是幸运的。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不可否认,刘邦很了不起。虽然起步低,他不断反省,力求完善自己,善于用力,借助别人的力量弥补自己的不足,亲萧何,留张良,启用韩信。(这一点项羽是无法企及的。)懂得权衡利弊,扬长避短,审时度势,善于抓住一切有利于自己的机会。就像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所讲,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皇帝。54岁登基,也算大器晚成吧! 喜欢沉浸在古老的历史隧道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之战,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感慨祖先的睿智,志存高远、豪情万丈。然而,历史终归为历史,不要去在意谁胜利了,谁失败了,在我看来他们都是成功的,就像那闪亮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际,留下无比绚烂的一笔,这还不足以让我们仰之吗? 本文由著作者和武当休闲山庄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