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锡的古运河不得不提一下清名桥,提到清名桥也不得不提到大窑路,那个不起眼的地方就是紫川童年生活的地方,今天就请随俺的镜头带大家浏览一番。 清名桥,原叫清宁桥,始建于16世纪晚些时候的明万历年间。它是无锡“寄畅园”的主人秦燿的两个儿子捐资建造的,因兄弟俩的大名分别是太清、太宁,因此各取一字叫做“清宁桥”。这座石桥在清康熙八年(1666年),由无锡县令吴兴祚重修。到了道光年间,因讳道光皇帝的名字改名为清名桥,也有人称它为“清明桥”。 清名桥为单孔石拱桥,桥长43.2米,宽5.5米,高8.5米,桥孔跨度13.1米,全系花岗岩堆砌而成。因两岸地势高低关系,东西石级不等。拱圈为江南常见的分节平列式,共11节,圈洞两面的圈石上,各有题刻。桥栏上没有雕饰,每侧立两个望柱,显得十分古朴。整座桥造型匀称,稳固雄伟,是无锡古运河上最古老也是最吸引中外游客的地方。
原来河边没有护栏,现在看到的石栏杆都是最近加上的,对面的画舫处就是窑博馆 桥洞中所见的就是清和楼茶馆,以前常去那吃馄饨小笼包(曾一度改为点心店) 远处的砖拱桥是伯渎港桥,是连接大窑路的必经之路 远处一座新建的大桥是南水仙桥 桥对面是运河博物馆,这次没进去下次有时间再去 沿岸的居民房都拆迁了,准备按从前的样子重建 解放前这里是救火会也就是民间消防队 这颗石榴当年我上学时还只是一颗小树苗 现在果子都结这么大了,要知道它生长在石桥的石缝里就明白他有多坚韧了 伯渎港桥 桥上原有伯渎桥三个大字,如今已经看不清了 重新改成茶馆的清和楼门面 据说这一块褐红色是当年小日本杀害百姓时死者的血染红了石栏,从此留下了永不消退的印记 原来桥面上的雕花基板上已经看不清了 这块石条本不属于这里,应该是五十年代改造时从其他地方移来 运河文化艺术馆或者叫运博馆 清名桥介绍,以前可没这东西 救火会大门(整修中) 大家知道无锡排骨很好吃吧,这里准备建的就是陈列无锡排骨的成长历程的地方 大家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呵呵
敬请继续欣赏第二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