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一次普通的植物调查,竟然发现了与1.1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期的极危物种。
广东省郁南县桂圩镇冲坡村,这5棵平平无奇的大树,竟然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目前全球野生现存不足300棵,这5棵的发现,相当于为这个濒危物种的“生命账簿”添上了珍贵的一笔。
偶然发现的“国宝”,山村百年老树身份揭秘
2024年5月的某个上午,天气晴朗,郁南县林业局技术人员一行人来到广东省的冲坡村,一处水草茂盛的地方。
一眼就看见了,有几棵大树矗立在那里,特别的显眼。
技术人员马上就询问随行的村民,这几棵树在这里多少年了,村里人回答,这些树早就在这里了,少说有几百年了。
技术员人员一听,这几棵树不简单,百年来的树,在哪都算个宝,技术人员凑近仔细的查看。
看了一会,心里猛的咯噔一下,这树长的实在是有点奇特。
这几棵树的树干底下,像加了一圈大坐底一样,有一圈圈的柱槽,高达几十米的树干笔直挺拔,树冠像是一把撑开的伞。
叶子像松针一样,但用手摸起来却比普通的松树要柔软。
最奇特的是树根,一半是泡在水里的,另一半则是露出地面,并且鼓出一个个拳头大小的“疙瘩”,在远处看就像一群蹲在水边的小动物。
越看越觉得这几棵树不一般,太像之前见过的一种国家保护植物。
技术人员马上进行上报,华南植物园的专家带着专业仪器赶到冲坡村,经过现场的测量、样本对比和基因对比。
最终确认这5棵树正是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水松,并且还是野生的,更加珍贵。
在世界上,水松属于濒危物种红色物种,再往上发展发展就成了“灭绝”的阶段,所以说这种树离灭绝也就差一点点了。
在野外发现的这5棵野生水松,确实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那么水松到底是一种什么植物,竟然要面临着“灭绝”的处境。
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水松
很多人听到水松,可能认为这是松树的一种,其实不是的,它和松树的亲缘关系还不如柏树近。
水松的历史可追溯到1.4亿年前的时候,当时它们被广泛分布在地球北半球温暖湿润的地方,和传说中的恐龙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科学家研究后,发现在中生代的地层中出现了大量的水松化石,可见在当时它是地球上优势树种之一。
但随着地球气候的变迁,水松生活的北半球逐渐变的寒冷干燥,导致水松的分布范围不断地缩小。
到目前为止,只仅限于在中国南方和越南少数湿润的地区,成为“活化石”。
就像是植物界的“大熊猫”,成为研究地球气候变迁和植物演化的“活标本”。
更特别的是,水松是中国特殊的树种,虽然在越南有少量的分布,但是基因研究显示,越南水松的原产地还是我国。
这就也意味着,中国对于水松的保护,承担着全球这一物种延续的重任。
水松最令人震惊的“本事”,就是能在水环境中自由自在的生长,就如同名字一样,是一种在水中生长的植物。
其他的植物的根系是需要充足的氧气,泡在水中超过一周根就会腐烂掉,但是水松的根系有“两套呼吸系统”。
水松的地下根上长了许多细小的通气组织,能够直接从土壤里吸取氧气,即使是洪水漫过树干,它也能正常的呼吸。
水松除了根系特殊外,它的叶片也能适应水环境,从而出现三中国形态。
幼年的时候叶片是针状的,等到中年的时候叶片则是鳞片状的,最后生长的到成年的时候,就成成为条形的。
一种树能在不同时期,出现三种不同形态的叶子,在植物中是非常罕见的。
不同形状的叶子,能适应不同湿度的环境,针状叶适合潮湿的幼苗期,鳞片状叶则能减少成年树的水分蒸发。
水松的木材也很特别,质地轻软、耐水湿,过去常被用来做船板、水桶和桥梁,现在因为是保护植物,已经严禁采伐。
水松生活在水边可不是单纯的“占地方”,而是溪边生态系统的“守护神”。
发现这5棵水松的冲坡村的溪边,之所以很少发生塌方,就是因为这5棵水松。
水松的根系非常的发达,主根可以伸到地下数米,侧根则是纵横交错的生长,像一张“网”一样把周围的土壤固定住。
能有效地的防止水土流失和河岸坍塌。
更重要的是水松还是天然的“水质净化器”,根可以减少水体富氧化,叶子和树皮可以吸附水中的泥沙和污染物。
水松在明清时期,经常能在广东、福建、广西等地的湿地见到,但现在,却成了比“大熊猫还稀有的存在”。
全球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是1800多只,但是野生水松的数量还不足300棵。
水松面临濒危的因素有多方面。
一是水松常年生活在湿润的地方,许多生长的栖息地因为干旱变成了旱地,树木逐渐枯萎而亡。
而有些地区的水松则因为大洪水,把水松的根系冲毁,导致树木死亡。
二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水松栖息的地方很多都被用来建房修路,导致它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
其次就是人类的砍伐,水松的木材耐水湿,过去是造船、建桥、做家具的好材料,在没有保护之前,很多水松被大量砍伐。
上世纪50年代,郁南县还有成片的水松林,后来因为木材需求大,大部分都被砍了,现在只剩下零星的几棵。
保护原生地,是保护水松的核心,除了划定保护围栏,还会在周边种植一些和水松共生的植物,比如芦苇、菖蒲等,改善局部的生态环境。
同时修复溪边的湿地,保证水松生长所需的水分,让它们能在“老家”安心生长。
结语
很多时候,濒危物种就在我们身边,可能是一棵不起眼的树,一只常见的鸟,只是我们没有认出它们。
而保护这些物种,不仅仅是为了它们的生存,更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自己的家园。
毕竟,当一种物种消失时,我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生命,更是整个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对此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云浮市郁南县林业局 郁南县野外发现5株“活化石” 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