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阅读
  • 1回复

[红楼梦]92岁王扶林:陈晓旭不咋漂亮,演技也一般般,可有一点着实很特别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5308
金币
67712
道行
38009
原创
2536
奖券
3113
斑龄
137
道券
122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728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1-15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5小时前



92岁的王扶林导演曾坦言对陈晓旭的评价,言辞朴实而直白:“不咋漂亮,演技也一般般”。这番话乍听之下似乎让人感觉有些不以为然,然而,随后的“可有一点着实很特别”却让人产生了深深的疑问——究竟是怎样的“特别”呢?



在那个荧屏上美女如云的年代,陈晓旭的外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绝代佳人。她没有流行的圆润面庞和明亮的大眼睛,而是身形纤瘦、面容清秀,眉宇间似乎总有一抹若隐若现的忧愁。她的演技在初登荧屏时也显得有些青涩,远不如那些资深演员那般炉火纯青。王扶林导演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坦率地指出这些现实,但他真正想要传达的,却隐藏在那句话的转折点之后。



那“特别”之处,或许正是陈晓旭与林黛玉这一角色之间那种超越外貌的深刻契合。这种契合,不仅仅是演员的形似,而是与角色灵魂的共鸣。当陈晓旭站在荧幕前,观众瞬间意识到,这已不再是一个演员在扮演角色,而是灵魂与灵魂的交融。她的“特别”,并非在于她多像林黛玉,而在于她就是林黛玉。她那份与生俱来的孤高与清冷、她那份自然流露的灵秀与哀婉,无法通过技巧去模仿,而是从她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她的一抹愁眉,仿佛是“毫端蕴秀临霜写”;她的泪水,仿佛是“眼空蓄泪泪空垂”;她站在花树下的那一刻,便是“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化身。



作为中国电视剧的开创者之一,王扶林的眼光早已超越了外貌和技巧的表象。他深知,一个伟大的角色塑造,所需要的并不是演员完美的外貌或熟练的技艺,而是演员与角色之间那种无形的“神交”。而陈晓旭身上正展现了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契合。她让观众相信,林黛玉就是这个模样,而这一点,恰恰是演员所能达到的极致。



这份契合,让87版《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超越了单纯的表演,成就了一场文化的复苏。陈晓旭用她的生命气息,唤醒了文字中的那个灵魂。她不需要刻意去“演”孤高,因为她天生就带有一种与世不同的清醒;她不需要刻意去“演”哀愁,因为她的眼眸本自承载着人世间的苍凉与落寞。



这一切不禁引发思考:在艺术创作中,真正的“像”是指外貌的逼真,还是气质的契合?王扶林的答案十分明确——他宁愿选择一个“不咋漂亮,演技也一般般”,但却与角色灵魂深度契合的陈晓旭,也不愿选择一个外表出众、技巧娴熟却无法触及角色内核的演员。

时光荏苒,三十多年过去,陈晓旭所饰演的林黛玉依旧深深印刻在观众的心中。她的形象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退,反而愈加鲜明。这正是王扶林当年慧眼识珠的见证。他看到陈晓旭身上那种超越时代的特别,那种能够赋予艺术形象永恒生命力的独特魅力。



如今,每当我们重温《红楼梦》,看到葬花的黛玉,看到焚稿的黛玉,依然为那个瘦弱的身影动容。陈晓旭已经与林黛玉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国观众集体记忆中最凄美的象征。这,或许就是王扶林所说的那句“着实很特别”的最终含义——它并不是技巧的胜利,而是灵魂的共鸣;它不是形似的模仿,而是神似的重生。



在艺术的广阔天地中,有些光芒并非来自最亮的星辰,而是来自那些与某个轨道完美契合、从而散发出独一无二光辉的存在。陈晓旭,正是这样的存在。而王扶林,正是那个发现并成就了她特别的人。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fzw999

UID: 162224

精华: 8
职务: 山庄英杰
级别: 天外仙宗

发帖
158497
金币
87
道行
18109
原创
2253
奖券
25
斑龄
1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佳能80D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1614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02-20
最后登录: 2025-11-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陈晓旭英年早逝,非常可惜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