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哈德逊广场
人说不到纽约算不上到过美国,不到时代广场算不上到过纽约,最后我们来到著名的时代广场,这里实际上是个Y型路口的一块三角地带,因游人密集而显得十分拥挤,《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总部大楼,故称时报广场,1961年《纽约时报》卖掉了这栋建筑,但因《纽约时报》英文本意就是“纽约时代”,所以现在人们称其为时代广场,其中心位于百老汇大街、第七大道和46街交叉的三角地,以时代广场大厦为中心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是纽约市吸引游客人数最多的景点之一,每年到此的游客高达6700万,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广告令人眼花缭乱,处处一片纸醉金迷,但这里比我印象中更为狭小,中央还搭起了一座阶梯型的高台,使场地显得更加拥挤了,这里的面积只占纽约市区的0.1%,仅2022年创造的经济价值高达一万亿美元,创造的财富与美国匹兹堡、奥斯汀、波特兰等中等城市不相上下,这里有北美最大、最昂贵一块广告牌,面积达2320平方米,足有8层楼高,宽度横跨整整一个街区,长度堪比足球场。由于时代广场的高知名度,世界上不少城市的都有商场或建筑物取名为时代广场,仅我国就有多达27个城市有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时代广场
正中是北美最大、最昂贵的广告牌
华盛顿
第二天从纽约南下,途经美国最早的首都费城,这是美国第一座世界遗产城市,也是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地,《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等重要历史文件均在此签署,城内市政厅背面的独立宫、自由钟是美国革命的重要象征,但此钟现已有一条明显的裂缝,这也许是对美国现状的一种隐喻和讽刺,
费城
费城
费城街景
独立宫(侧面)
自由钟
独立宫(正面)
这里的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是著名的8所常春藤名校之一,也是北美顶尖大学学术联盟美国大学协会14所创始成员之一,该校由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 · 富兰克林创建,是美国第一所从事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的现代高等学校,这里的商学院世界首屈一指,特朗普、巴菲特都曾在此就读过,但美国的大学既无大门也无围墙,人们可以自由出入。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宾夕法尼亚大学
下午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但天气转坏下起了大雨,我们在财政部大楼旁下车,楼前是一座亚历山大 · 汉密尔顿的骑马雕像,他是美国开国元勋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主导建立了国家银行、统一货币体系,并推动国债制度,奠定了美国现代财政基础,对建立美国金融体系和财政制度起到了奠基性作用。
美国财政部
汉密尔顿像
财政部斜对面就是更庞大的商务部大楼,商务部为一巨大的方形古典风格建筑,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1932年建成时曾号称为世界最大的单体办公楼,能容纳3200多名员工办公,后被1943年建成的国防部五角大楼超越,但现在仍是美国极具代表性的超大规模政府部门、华盛顿特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美国商务部
美国商务部
华盛顿特区得名于美国首任总统乔治 · 华盛顿,是大多数美国联邦政府机关、各国驻美大使馆、众多国际组织的所在地。美国独立后在短短的24年间经历了3次迁都,建国时首先位于费城,后来纽约成为美国新首都,但也仅有短短5年就改为华盛顿,实际上华盛顿似乎并不具备首都传统的优势,这是一座特意为成为首都而新建的城市,因此并无悠久的历史积淀,也不是美国的经济中心,原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港口,基础设施极为落后,其地理位置也不理想,并未处于战略性的交通枢纽上,当时的交通很不便利,初建时几乎与当时的交通网络脱节。此外,华盛顿也不位于美国的地理中心,尤其是距离中西部地区相当遥远,而且华盛顿的地形并不具备天然的防御优势,其位置四周无山、非常开放,导致防御能力相当薄弱,实际上选择在此建都是一个“妥协”的结果,1790年因北方与南方围绕何地建都产生争执,首任总统华盛顿建议在南、北方交界的波多马克河畔建都。
华盛顿地图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由联邦政府直辖,不属于任何一个州,总面积177平方公里,还没有福建的东山岛大,总人口约702万,是世界上少有的仅以政府行政职能为主的都市,区内几乎没有任何工业,经济来源主要是联邦政府的拨款。这里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如国会大厦、白宫、华盛顿纪念碑、杰斐逊纪念堂、林肯纪念堂、富兰克林 · 罗斯福纪念碑、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朝鲜战争纪念碑、越南战争纪念碑等。华盛顿平面上呈菱形,也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城市中轴线,由法国著名建筑师皮埃尔 · 朗法设计,东到林肯纪念堂,西至国会山,地标建筑主要包括5座核心建筑,按自东向西顺序排列,联邦调查局FBI也在此街上,但此中轴线总长度只有 2公里,仅为北京南北向中轴线7.8公里的1/4。
中轴线示意图
我们首先冒雨来到林肯纪念堂,这是一座仿古希腊神殿式建筑,位于华盛顿特区国家广场西侧,与国会和华盛顿纪念碑成一直线,整座建筑呈长方形,长58米,宽36米,高25米,为通体洁白的花岗岩和大理石建造,36根白色的大理石圆形廊柱环绕,象征林肯任总统时所拥有的36个州,每个廊柱的横楣上刻有36个州名,正中则是一座大理石的林肯坐像。林肯是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演说家,也是黑人奴隶制的废除者,1860年当选美国第16任总统并连任,1865年领导南北战争取得胜利,维护了美国的统一,是最受美国人爱戴的总统之一。
林肯纪念堂
林肯纪念堂
林肯坐像
随后我们来到美国总统的官邸、办公室 — 白宫,这是一座新古典风格的3层楼房,加上草坪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建于1800年,由主楼和东、西两翼3部分组成,我们在南草坪外向北眺望,中间还隔着一条街,远处的白宫如处牢笼之中,实际上距离相当遥远。当年华盛顿对建造总统官邸提出3点要求:宽敞、坚固、典雅,建筑无须高大,有3层就足够了,设计者是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他根据18世纪末英国乡间别墅的风格,参照当时流行的欧式造型设计而成,用弗吉尼亚州所产的白色石灰石建造,但当年只有中间一座圆楼,
铁栅栏内的白宫
当时外墙为棕红色而非白色,第一位入主白宫的总统并非华盛顿,而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1812年英美两国发生战争,英国军队占领了华盛顿城后,放火烧了总统府等建筑物,为了掩盖被大火烧过的痕迹,总统住宅的外墙被涂上了白色,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为“白宫”,现已成为美国政府的代名词,其西翼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02年建成;东翼由富兰克林 · 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41年建成。
白宫(网络图片)
接下来是杰斐逊纪念堂,我们倒是可以进入其中,此时雨已停了,游客可以从容拍照,这是一座仿罗马万神殿式的建筑,为纪念美国第3任总统托马斯 · 杰斐逊建于1943年,建筑白色圆形,直径25米,高29米,外围有54根花岗岩石柱,堂中央有高近6米的杰弗逊立身铜像。杰斐逊是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为美国“开国三杰”之一、《独立宣言》的主要起草人,曾担任首任国务卿和第三任总统。
杰斐逊纪念堂
杰斐逊纪念堂
杰斐逊纪念堂
杰斐逊纪念堂
杰斐逊像
杰斐逊纪念堂正门与华盛顿纪念碑隔水相望,后者是为纪念美国开国总统乔治 · 华盛顿而立,这是一座仿古埃及方尖碑式建筑,始建于1848年,1854年修建到46米时因耗尽资金耗尽而停工,1879年恢复建造,1885年方才落成,前后历时近40年,其中经历了南北战争,如果仔细看可以发现碑体上下两段颜色不同。
华盛顿纪念碑
华盛顿纪念碑高达169米,由大理石、花岗岩等砌成,是华盛顿市举目可见的第一地标,也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之一。华盛顿是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为美国“开国三杰”之一,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于1793年连任,1797年主动卸任,从而开创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和平转移权力的先例。
华盛顿纪念碑
最后我们来到美国国会大厦,大厦位于一片高地上,故此地后被称为国会山,华盛顿特区中轴线的东西南北就是以国会大厦作为基准,1793年由华盛顿总统奠基,1800年投入使用,但1814年第二次美英战争期间被英国人焚烧,部分建筑被毁,后增建了参众两院会议室、圆形屋顶和圆形大厅,并多次改建和扩建。美国国会大厦是古典复兴风格建筑的代表作,由于电视报道华府作出决定时多出现的是国会大厦,很多人都将此大厦误认为是白宫。
美国国会大厦
美国国会大厦
尼亚加拉大瀑布
第二天天气开始放晴,我们驱车北上6个小时,前往619公里外的水牛城。这里位于北美五大湖之一的伊利湖东端,也是尼亚加拉河的源头。尼亚加拉为印第安语,意为“雷神之水”,因水声轰鸣如雷而得名,尼亚加拉河是连接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的水道,也美国和加拿大的界河,其南起美国纽约州的布法多,北至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杨格镇,全长虽然仅有54公里,但海拔却从174米直降至75米,其上游河段宽2—3千米,水面落差仅15米,水流也较缓,从距伊利湖北岸32公里起河道变窄,水流加速,在一个90度急转弯处河道上横亘着石灰岩断崖,水量丰沛的尼亚加拉河在此骤然陡落,水势澎湃,声震如雷,形成了著名的尼亚加拉大瀑布。
途中
途中
途中
途中
途中
途中
下午我们来到瀑布景区外,这是此行美国东部的唯一自然景观,但附近酒店、商场不多,也无景区大门和景交车,美国景点与我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免费,即便是尼亚加拉大瀑布也是如此。此瀑位于尼亚加拉河中段,是一座位于美、加拿交界处的跨国瀑布,也是世界上流速最高的瀑布,号称世界7大奇景之一,与南美的伊瓜苏、非洲的莫西奥图尼亚合称世界三大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实际由3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美利坚瀑布、新娘面纱瀑布、马蹄瀑布,前二者在美国境内,后者在加拿大境内,瀑流面宽总计达1060米,如果加上中间的两个岛屿,总宽度可以达到1285米,其中美利坚瀑布宽305米,落差54米,右侧有一个月亮岛,分出了一条宽80米的小瀑布,因其水流较小飞落化雾,如同一位带着面纱的新娘,故称新娘面纱瀑布,其右侧是宽350米的公羊岛,这是美、加两国边境的分界点,河流在此一分为二跌入断崖,其右侧的马蹄瀑布为尼亚加拉的主瀑,状如U型马蹄,宽达675米,落差56米,犹如一幅巨大的凹弧形银幕,三面悬流,波澜壮阔。
尼亚加拉大瀑布全景(网络图片)
左为美利坚瀑布,右为新娘面纱瀑布
马蹄瀑布(网络图片)
上述3瀑的水源来自尼亚加拉河,但只有6%的水从美利坚瀑布流下,其他94%的水从马蹄瀑布流下,而且3瀑都是面向加拿大,在美国境内观赏到的仅仅是美利坚瀑布的侧面,看不到远处的马蹄瀑布,只能看到上方升腾起来的白烟,如果要一睹瀑布的全貌,则要到加拿大这一边。美、加两国在此设有4座了望塔,但只有一座位于美国境内,而且仅有1/3高出地面,据说要看大瀑布正面全景,最理想的地方还是在瀑布下游的彩虹桥上,是瀑布的最佳观赏地,但我现场看似乎距离较远。尼亚加拉瀑布在入夜后则是另一番景象,当夜幕降临时瀑布水色渐显灰黯,此时围绕着瀑布周围的巨型聚光灯齐放绿光,使原已灰黯的瀑布顿时大放光彩,变得晶莹透澈,熠熠生辉,景象比白天更加多姿多彩。尼亚加拉瀑布形成于冰川时期,通过推算冰川后撤的速度,此瀑至少在7000年前就形成了,当时瀑布应该位于安大略湖的南岸,高度应在100米以上,声势之大远胜今日,但长期以来此瀑一直不为西方人所知,1678年一位法国传教士来此发现了它,才把这一胜景介绍给了欧洲人,
马蹄瀑布(网络图片)
尼亚加拉大瀑布夜景(网络图片)
但让此瀑真正声名鹊起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兄弟吉罗姆 · 波拿巴,当时吉罗姆带着他的新娘来到美国,从新奥尔良乘马车到此度蜜月,回到欧洲后在皇族中大肆宣扬这一美景,于是欧洲兴起了到此度蜜月的风气,到19世纪20年代时尼亚加拉瀑布城就已成为旅游胜地,每年前来观光的游客高达1400万,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来此游览之后也深受震撼。历史上为了争夺这块宝地,美、加两国曾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两国签定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两国在此不设一兵一卒,人们可以自由往来,无需办理过境手续,因此瀑布前方的彩虹桥不设边境关卡。尼亚加拉瀑布及下方峡谷的形成有着特殊的地质条件,这里的表层岩石属于古生代志留纪的白云岩,抗侵蚀能力极强,但岩石之下却是脆弱的页岩和沙质岩层,瀑布的常年冲蚀使得石灰岩崖壁不断坍塌,致使尼亚加拉瀑布逐步向上游方向后退,平均每年后退1.02米,落差也在逐渐减小。为了挽救尼亚加拉大瀑布,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加两国政府耗费巨资,采取控制水流、用混凝土加固崖壁等措施,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
马蹄瀑布(网络航拍图片)
马蹄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总的最大流量可达每秒6000立方米,但是只有30%的水量流向河谷断层处形成瀑布,其余70%的水量被用于发电。1950年美、加签订协议,商定在旅游旺季必须保证瀑布有足够的水量,平时流量为每秒3000立方米,最低也可保持在每秒1500立方米。观赏尼亚加拉瀑布风采,但最特别的莫过于乘搭“雾中少女”号观光船,乘船码头在美利坚瀑布的左侧河边,船名源于一个古老的印第安传说,观光船全程大约3公里,1846年开始引领游客与瀑布亲密接触,距今已经有170多年的历史了,每年4-10月营业,在冬天大瀑布会结冰,观光游船不运营,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200万人次,玛丽莲?梦露、戴安娜王妃、卡特总统等多位名人都是它的乘客,但由于上午坐雾中少女号看瀑布会出现逆光,拍照效果不太理想,下午乘坐则是最佳观光时间,上船后尽量站在前面或者左侧。
马蹄瀑布(网络图片)
马蹄瀑布
我们就是在下午时段乘坐,游船先经过美利坚瀑布,最后上溯至加拿大马蹄瀑布的正前方,让游客充分观赏瀑布并领略瀑布的磅礴气势。我们首先来到电梯顶部的观景台,但这里实际上并不是最佳地点,观景台入口处距离瀑布更近,且游人较少,便于拍照,河上的彩虹桥空无一人,可见那里也不是最佳观景台。
瀑布跌落前
瀑布跌落前
彩虹桥
美利坚瀑布
美利坚瀑布
观景台下就是下行电梯,我们每人花30美元并领取一件雨衣,“雾中少女”号与加拿大观光船间隔对发,对岸加拿大观光船回来时,“雾中少女”号就出发了,从颜色很容易辨认,因为加拿大观光船的游客都穿橙色雨衣,“雾中少女”号游客则穿蓝色雨衣。我们登上“雾中少女”号观光船,游船最大载客量500人,有上下两层,
观景台下就是下行电梯
彩虹桥
“雾中少女”号
但游客都登上二层甲板,“雾中少女”号先经过美利坚瀑布,然后开往前面的马蹄瀑布,实际上进入了加拿大水域内,到达其正前方时可以亲身感受瀑布的气势和威力,游船只是略略靠近瀑布,便被落下的水浪冲击的大幅摆动,暴风雨般的水珠会劈头盖脸地砸来,二层甲板上湿漉漉全部都是水,
回望美利坚瀑布
公羊岛
马蹄瀑布
马蹄瀑布
此时再好的雨衣也无法抵御大瀑布的盛情,顿时船上的陌生人似乎都变成同船共渡的沦落人,所有的游客都热血沸腾,随着雷鸣般的水声兴奋地欢呼起来。在一片朦胧水花中瀑布狂泻直下,水势汹涌有如千军万马,令人惊心动魄,瀑布前一道彩虹横跨,我只能用12个字来形容:排山倒海,万马奔腾,终身难忘,我是一个瀑布爱好者,曾游遍我国所有名瀑,但未见过尼亚加拉这种量级的,此次美国之旅达到了第一个高潮。
马蹄瀑布
马蹄瀑布
马蹄瀑布
马蹄瀑布
瀑前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