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0阅读
  • 1回复

[转帖]一园一寺串游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653
金币
451767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79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5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0:01


普陀区的真如公园和真如寺,距我家仅1.5公里。这一古一新两处景点各具魅力 、颇具特色,可谓“佳处何必天下觅,处处回头尽堪恋”。一园一寺串游,“味道”好极了。
  位于大渡河路上的真如公园建于1988年,历史不算悠久,面积也不算很大,却以主打蜡梅为特色,成为市民冬季近悦远来观赏蜡梅的最佳去处之一。2月初,我与家人入园观梅,从正门一进去,就融入了花的海洋。乳白色、淡黄色、中黄色的蜡梅,在黑松、紫竹、五针松、南大竹等万余盆观赏性植物的衬托下 ,争奇斗艳、暗香浮动,包括59个品种在内的千余株蜡梅、70多盆桩形蜡梅绽放的长方形、棱形花瓣,层次丰富,令人陶醉。游人纷纷用相机、手机摄下蜡梅的芳影。据工作人员介绍,园内蜡梅分早、中、晚期次第开放,品种丰富,能适应人们多元化、个性化的赏梅需求。其中,两株年逾古稀的蜡梅迎寒怒放,十分壮观,是“镇园之宝”。
  免费游罢公园,我们沿大渡河路向北走上5分钟,拐入北石路,行至兰溪路,便可看见真如寺雄峙的塔身尖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迈入真如寺这座始建于元代的寺庙建筑群,吸引你的除了寺内横梁对联“佛曰增辉崇盛世群咸悟真如 ”揭秘古寺之名的来历外 ,更会被占地近20亩、横跨桃浦梨园浜的古寺精美绝伦的建筑结构、极具价值的塑像浮雕所折服。其中,历经600余年沧桑的大雄宝殿为元延钓七年所建,被列为国家级文物。观音殿的塑像工艺细腻、栩栩如生。一棵树龄700多年的银杏树苍郁如盖,庇荫着寺庙净地,成为游客打卡之地……
  走出寺庙,千万别漏了北石路上的“真如羊肉馆”。这家1958年由真如镇6家羊肉店合并而成的羊肉馆,最负盛名的白切羊肉曾先后入选“商业部系统优质产品”和首批“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入店花48元来碗红烧羊肉拌面,再花26元尝尝羊杂汤,临走花7元取一串香酥羊肉串,你绝对会对有200年历史、享誉苏浙沪的“真如羊肉”赞不绝口,也会对一园一寺串游以“羊肉”收官而留下美好印象 。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632
金币
540129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8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07:02
上海市普陀区的真如公园与真如寺虽仅一墙之隔,却各具特色,分别代表了城市公共空间与宗教文化遗产的不同魅力。以下从历史背景、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与功能定位四个方面进行详尽对比与分析,深入解读两者的独特之处:

---

一、真如寺:千年古刹,沪上佛教文化瑰宝

1.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真如寺始建于南宋嘉定年间(约公元1218年),原名“万寿寺”,元代延祐七年(1320年)由僧人妙心重建并更名为“真如寺”,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它是上海城区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有“先有真如,后有上海”之说,足见其在地方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2. 江南禅宗建筑典范,木构遗珍  
   寺内主体建筑大雄宝殿为元代原构,采用典型的江南抬梁式木结构,斗拱精巧,榫卯严密,历经多次修缮仍保留原始风貌。其建筑形制体现了宋元之际南方寺庙“殿宇巍峨、布局严谨”的特点,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的重要实物例证。

3. 禅宗道场,法脉绵延  
   真如寺属禅宗临济宗法系,历史上高僧辈出,香火鼎盛。现代恢复宗教活动后,成为上海重要的佛教修行与弘法中心,定期举办法会、禅修营与讲经活动,兼具宗教实践与文化传播功能。

4. 闹市中的清净之地,精神栖居之所  
   尽管地处城市中心,真如寺依然保有庄严肃穆的氛围。黄墙黛瓦、钟声袅袅,为都市人提供了一处远离喧嚣的心灵净土,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现代城市中的延续与调适。

---

二、真如公园:市民休闲绿洲,城市生态与人文融合典范

1. 因地制宜,古寺伴园而建  
   真如公园建于20世纪90年代,占地面积约7.5公顷,巧妙地依托真如寺的历史环境进行规划,形成“寺中有园、园中有寺”的独特格局。公园西邻寺庙,既保护了文物景观视线,又实现了文化资源与公共空间的有机融合。

2. 江南园林意蕴,自然与人文并重  
   园内布局采用传统江南园林手法,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小桥流水相映成趣。设有荷花池、假山叠石、竹林步道等元素,四季景色各异,春季樱花烂漫,秋季桂花飘香,是周边居民晨练、散步、太极、合唱的理想场所。

3. 社区文化枢纽,承载市民日常生活  
   公园不仅是绿色空间,更是社区生活的延伸。常有老年合唱团、舞蹈队、书法爱好者在此活动,周末还举办民俗展览、非遗展示等公益性文化活动,体现出强烈的在地性与参与感,是城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

4. 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城市宜居品质  
   作为中心城区的“绿肺”,真如公园有效调节微气候、净化空气、降低噪音,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其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常见鸟类栖息其间,体现了现代城市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实践。

---

三、二者关系:文化共生,古今对话的典范案例

真如寺与真如公园的关系,堪称“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协同发展的典范。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并未将古迹圈禁孤立,而是通过科学规划,使宗教场所与公共绿地相互借景、功能互补——寺庙因公园而更显清幽,公园因寺庙而更具文化底蕴。这种“以文塑园、以园护文”的模式,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

四、深层意义:城市记忆的双重载体

- 真如寺承载的是纵向的时间记忆,是上海从乡土聚落到现代都市演变过程中的精神坐标;
- 真如公园则体现的是横向的社会联结,是当代市民共享共治的城市生活空间。

二者共同构成了一个“静与动”“古与今”“神圣与世俗”交织的文化场域,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守护着城市的温度与灵魂。

---

结语

真如寺与真如公园,一静一动,一古一新,如同双生花般绽放于普陀区的核心地带。它们不仅是地理上的邻近,更是文化逻辑上的互文:前者以千年香火延续信仰与艺术,后者以日常烟火滋养邻里与生态。游览其中,既能感受历史的深邃回响,也能触摸城市的温暖脉搏——这正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动人的特质: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回望来路,包容多元价值,让传统与现代共存共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