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养心“冠军”被揪出!不是红枣,建议当主食吃,心脏或重新变年轻 [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5273
金币
66886
道行
38009
原创
2536
奖券
3113
斑龄
137
道券
1223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7217(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1-1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0:34



不少人总觉得,年纪一大,心脏这东西就开始“调皮”了,动不动就心慌、乏力,爬楼梯上个三层都喘得不行。有时候还觉得胸口闷得慌,没劲,睡觉都不踏实。可偏偏体检报告又看不出啥特别的问题,那到底是哪里出了差错?



心脏,其实远比想象中“娇气”,但也远比想象中“容易哄好”。真正想让心脏活得久、跳得稳,还真不是靠吃红枣、喝补汤那一套老路子能办成的事儿。最近一些营养研究直接把“养心冠军”这顶帽子,戴到了一个很多人根本没当回事儿的食物身上——全谷物。

很多人一听全谷物,脑子里冒出来的就是粗粮、糙米、玉米面窝头,甚至有人一想到全谷物就觉得难吃、口感差,压根不是能“上桌”的东西。但其实,全谷物的养心价值,已经不止一次被国际顶级心脏病学会给点名表扬过。



世界卫生组织在膳食建议中反复强调,每天摄入足够的全谷物,对心脏的好处远远大于我们平时吃的精白米面。而在我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全谷物的推荐摄入量也早就明确写进去了。问题是,这么关键的养心“宝贝”,很多人居然压根没真正吃过几回,更别说当主食来吃了。

其实心脏最大的问题不是“缺营养”,而是“被忽视”。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看似是三个问题,但归根到底都在消耗心脏。尤其现在很多中年人长期外卖、暴饮暴食、精加工食品吃得太多,日复一日,心脏压力根本扛不住。



全谷物之所以能被推到“养心冠军”的位置,不光因为它富含膳食纤维,还有一个更关键的点——它保留了谷物最完整的结构,也就是说,它身上的营养,才是“原汁原味”的。

像是维生素B族、铁、镁、硒这些对心脏神经调节有帮助的成分,全都藏在它的皮层和胚芽中,而这些部分正是我们平常吃白米白面时被精加工“刮走”的。

说得再通俗点,吃白米饭,就像在吃“空壳碳水”,血糖升得快,饱腹感又差,吃完还容易饿;但全谷物不一样,它消化慢、升糖平稳,哪怕是糖尿病患者,适量吃一点也比白馒头靠谱得多。更别提它还对心脏血管有“清扫”作用。



研究数据显示,每天摄入48克全谷物的人群,其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比摄入不足的人降低21%以上。有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追踪研究里,发现那些每周吃够3次以上全谷物的中老年人,心衰发病率下降了约28%,这可不是小数字,是货真价实的数据支撑。

更有意思的是,全谷物并不贵,也不难找。燕麦、荞麦、玉米、糙米、全麦面包这些都算全谷物。问题只在于,大多数人买面包还是选松软白面,煮饭还是要香喷喷的白米饭,压根不愿意试试那些“看着糙”的食物。但偏偏,这些被忽略的全谷物,才是对心脏最温柔的“滋补”。不仅能稳血糖、控血脂,甚至连血压都有改善作用。



营养学上有个概念叫“膳食结构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意思就是说,你吃的东西,能决定你身体里的血糖、血脂、血压三者的平衡。而一旦这三个一旦乱了套,心脏就是那个最先遭殃的“受害者”。

还有人担心全谷物吃多了“胃吃不消”,其实也不是完全没道理。初次吃全谷物的人可能会感觉肚子胀、排气多,但这是膳食纤维在肠道发挥作用的结果,只要不是暴食,适量摄入反而会让肠道更通畅。



而且,膳食纤维还能在肠道里结合胆固醇,减少血液里的“坏胆固醇”浓度,也就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脏的负担自然会变轻。有数据显示,在将主食换成一半全谷物后,仅8周时间,平均胆固醇水平下降了6%-9%。而这,远比指望某些“保健食品”靠谱得多。

其实在不少国家,全谷物早就成了餐桌常客。像北欧那边,早餐燕麦粥几乎家家吃,美国家庭中全麦吐司也随处可见。而日本则更青睐荞麦面、糙米饭,连便利店的饭团都开始标注“含有全谷物”。



对比之下,很多国人却还在盯着精白米和炸酱面,想着靠枸杞泡水来“养心”。这种观念上的误区,其实才是阻碍健康的“隐形杀手”。把全谷物请上桌,不是让人一下子告别所有熟悉的味道,而是逐步去适应一种更稳、更持久的健康节奏。

有不少老年人,在医生推荐下开始尝试换主食,一开始可能会觉得全麦面包“像嚼纸”,燕麦片“太无味”,但坚持一段时间之后,血脂降了、血压稳了,人也精神不少。

心脏这个东西,说到底,最怕的就是被“三高”长期包围着。而全谷物,恰恰是那把能“切断”它们之间勾连的“剪刀”。尤其是对已经有心血管基础病的人来说,调整饮食结构远比吃药事后补救要有用得多。



别小看吃饭这件事,在健康这场“马拉松”里,每一口下肚的东西,都是给身体的投资。很多人想靠“营养品”“补品”来逆转健康,其实还不如把主食换成全谷物来得实际。

让心脏“变年轻”,从嘴巴开始不迟。全谷物的好,不在于它有多“神奇”,而是它“本该如此”。只不过在一味追求口感、速度的生活节奏中,它被人遗忘了而已。

从现在起,不如慢慢试着把白米饭换一部分成糙米饭,把白馒头换成全麦馒头,再把方便面换成荞麦面,也许一开始有点不习惯,但养心这事儿,真没捷径走。谁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健康这事儿上,“吃得粗粮粗”,才是真正把自己从慢病风险中拉出来的那条路。说到底,心脏要的不是“热补”“猛补”,而是“日常养着”,这才是能让它稳稳跳几十年的办法。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338
金币
537513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8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18
年纪大了之后,心脏出现心慌、乏力、爬楼梯喘息等症状,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脏本身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这些症状可能与心脏承受的压力有关,比如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问题,它们长期影响心脏健康。体检报告可能没有显示特别的问题,因为这些症状往往是慢性代谢问题的结果,而不是心脏本身的急性病变。

全谷物被认为对心脏健康特别有益,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和完整的谷物结构,包括维生素B族、铁、镁、硒等对心脏神经调节有帮助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在精加工的白米白面中往往被去除。全谷物的消化速度慢,有助于血糖平稳上升,减少饥饿感,并且对心脏血管有“清扫”作用。研究表明,每天摄入一定量的全谷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调整饮食习惯,增加全谷物的摄入,可能是改善心脏健康和减少相关症状的有效方法。这不仅有助于稳定血糖、控制血脂,还可能对血压有改善作用。逐步将精白米面替换为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可以帮助改善心脏健康,减少慢性疾病的风险。这种饮食调整是一种长期的投资,有助于心脏健康和整体健康。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