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中美AI发展“基本不相上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487
金币
450376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7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3:26
IT之家 11 月 13 日消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在今日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上表示,中国与美国人工智能发展都在进一步加速,且两国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在我看来现在已经基本不相上下了。”
斯宾塞表示,虽然中国在半导体产品方面面临各种限制,但中美双方在量子计算方面仍然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亦为科技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带来新的契机。

公开资料显示,2001 年,迈克尔・斯宾塞因对信息不对称市场分析的贡献与乔治・阿克尔洛夫、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据IT之家此前报道,英伟达 CEO 黄仁勋曾在本月早些时候提出观点:得益于更低的能源成本和更宽松的法规,中国将在 AI 竞赛中击败美国。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487
金币
450376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7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3:28
中美AI实力已进入动态平衡阶段,双方在不同赛道各有千秋,但技术代差正在模糊化。

📌 技术路线差异
中国:
开源策略成为核心武器,DeepSeek、通义千问等模型通过开放权重吸引全球开发者4。
产业级应用快速渗透,如医疗影像诊断、自动驾驶落地速度远超美国10。
美国:
芯片与底层架构仍占优,英伟达H100算力是国产芯片的7倍以上7。
闭源模型主导高端科研场景,GPT-4o等在多模态交互领域保持壁垒21。
📊 算力与成本对比
维度    中国优势    羟能力
能源成本    电费低至美国的1/3,支撑大规模推理4    核能与绿电布局加速中1
芯片性能    升腾910B算力为H100的40%7    H100显存带宽领先336%1
开源生态    2025年全球前5开源模型中国占2席16    PyTorch/TensorFlow生态主导10
🧭 政策与市场推手
中国:政府推动“人工智能+”计划,2025年新建3万+智能工厂,制造业效率提升22%26。
美国:企业主导的垂直整合模式,OpenAI与AMD的6吉瓦GPU采购协议锁定了未来5年算力资源15。
✅ 最终建议
两国竞争已从“模型大小”转向“体系韧性”:

中国需补足芯片工艺短板,但混合算力策略已初见成效(日常推理用国产芯片,关键训练借力英伟达7);
美国需解决电力瓶颈,OpenAI的6吉瓦订单已让新加坡电网告急15;
开源与闭源的长期博弈中,开发者迁移成本可能成为关键变量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338
金币
537513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8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9:00
中美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竞争格局:权威观点解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宾塞:中美AI发展“基本不相上下”

在2025年11月13日于杭州举行的太湖世界文化论坛·钱塘对话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发表了关于中美人工智能(AI)发展的重磅观点。他明确表示:“中国与美国人工智能发展都在进一步加速,且两国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在我看来现在已经基本不相上下了。”

关键论点支撑
1. 差距迅速缩小:斯宾塞指出,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推动了开源生态的发展,尤其在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取得突破。尽管中国在半导体领域仍面临外部限制,但两国在量子计算方面的进展为科技竞争与合作开辟了新路径。
2. 量子计算的突破:中美在量子计算领域均取得重大进展。例如,谷歌近期发布的“量子回声”算法实现了对传统计算机的“量子优势”,而中国科研人员开发的模拟芯片也为量子计算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尽管商业化尚需时日。
3. 开源生态与创新活力:中国开源AI模型的增多(如DeepSeek等大模型)加速了技术扩散,降低了创新门槛。斯宾塞认为,这种开放生态是中美差距缩小的重要因素。

英伟达CEO黄仁勋:中国将在AI竞赛中“击败美国”

在同一月早些时候,英伟达CEO黄仁勋在《金融时报》未来AI峰会上提出了更具争议性的观点:“得益于更低的能源成本和更宽松的法规,中国将在AI竞赛中击败美国。”这一判断基于以下几点:

黄仁勋的核心依据
1. 能源成本优势:中国地方政府(如甘肃、贵州、内蒙古)为数据中心提供高达50%的电费补贴,使本土企业能以极低能耗运行AI基础设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2. 监管环境差异:黄仁勋批评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的AI新规可能形成“50条不同法规”,而中国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更有利于AI创新快速落地。相比之下,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等严格监管虽保障隐私,但也抑制了创新速度。
3. 技术替代与市场规模:中国在国产芯片(如华为昇腾系列)和开源模型领域已形成成熟替代方案。黄仁勋指出,美国最新AI模型与中国竞争者差距“仅纳秒之遥”,且中国拥有10亿级用户市场和全球50%的AI开发者群体,构成强大生态壁垒。

中美AI竞争的关键领域与挑战

1. 投资热潮与市场泡沫
- 美国股市狂热:斯宾塞指出,美国股市的“疯狂”主要由AI投资驱动。标普500指数中前七大科技公司市值占比超过30%,创历史新高。这种投资热潮源于“投资不足代价远高于投资过度”的博弈论逻辑——科技巨头为避免被淘汰,被迫大规模投入AI模型、数据中心及量子计算研发。
- 典型案例:AI初创公司Anthropic五个月内融资130亿美元,估值从600亿跃升至1800亿美元,显示资本对AI的狂热追捧。

2. 半导体限制与技术突围
- 美国出口管制:特朗普政府维持对英伟达最先进Blackwell芯片的对华禁令,试图遏制中国AI硬件发展。但黄仁勋警告,这种政策正倒逼中国建立独立技术体系,反而可能动摇美国科技栈的全球根基。
- 中国替代方案:华为、寒武纪等企业推出的国产AI芯片已实现规模化应用,虽在制程上仍有差距,但在能效比和定制化场景中表现出色。

3. 社会影响与伦理挑战
- 劳动力市场变革:亚马逊计划通过自动化减少16万个岗位,凸显AI对就业结构的冲击。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西莫格鲁指出,若亚马逊实现目标,将从“净创造就业者”转变为“净减少就业者”。
- 全球治理分歧:欧洲在AI监管上侧重安全与合规(如GDPR),而中美更强调创新速度。斯宾塞认为,理想的政策框架应平衡风险防控与创新激励。

未来趋势展望

1. 中美“双雄并立”格局巩固:斯宾塞和黄仁勋的观点均指向中美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尽管存在竞争,但量子计算、开源生态等领域的合作潜力依然存在。
2. 欧洲的边缘化风险:斯宾塞批评欧洲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土壤,严格监管虽保障隐私,却抑制了其在AI竞赛中的竞争力。
3. 技术伦理与全球协作:随着AI对经济和社会影响加深,如何制定全球统一的伦理准则和治理框架将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课题。

总结

迈克尔·斯宾塞“基本不相上下”的判断与黄仁勋“中国将击败美国”的预测,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美AI竞争的激烈态势。美国凭借传统技术优势和资本力量保持领先,但中国依托市场规模、政策支持和快速迭代能力迅速追赶。量子计算的突破、半导体限制的博弈以及全球监管差异,将持续塑造这一领域的未来格局。无论结果如何,中美在AI领域的竞争与合作都将深刻影响全球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方向。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