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怕的现象出现了,很多80后都发现自己不是买不起房,而是卖不起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你可能会想,卖房子不就是合同一签就完事了么,有什么买不起的呢?我来给大家算一条公式,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021年之后,中国楼市出现大幅度下跌的情况,大部分城市都是量价齐跌的情况。这里面有人口下滑、市场严重过剩、经济遇冷等等原因,从2021年之后,中国楼市是正式开启了下跌周期。这次下跌不是简单的调整,而是一次真正的熊市。
从90年代中国楼市市场化开始,在经济增长、货币快速爆棚等双重因素推动下,房地产成为了最亮眼的行业。可以说楼市过去是走了一个30年的大牛市,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是涨了十倍、几十倍。
这也说明在2021年的高峰期,楼市是存在一个巨大泡沫。现在泡沫破了,大部分城市房价都腰斩了。以北京燕郊为例子,前几年最高的时候炒到四万一平方米,如今不到两万一平方米。
如果你在2019年高峰期以4万一平方米买下一套100平的燕郊房产,那总价是400万,以3成首付来计算,那就是120万,贷款280万。如果你是选择30年等额本金还款,那么总计利息还得280万左右。
同时很多人并不知道,等额本金还款方式,虽然每个月还款金额是一致的,但是里面的利息跟本金还款额度却完全不一样,刚开始每个月大部分还款都是利息。你可能还了十年的贷款,结果账户打开一看,本金却没还了多少。
这就牵扯到卖房的问题了。你当时400万买的房子,如今价值只有180万左右,而且流动性非常差,真的遇到买家了,可能还得被砍多十万八万,这样那你出售的价格只有170万。
可为就是你之前贷款280万,而且前几年大部分一直在还利息,你的本金至少还欠了260万以上。这样一算,哪怕你的房子卖了170万,还不仅首付的120万亏没了,而且还要倒欠银行110万。
同时算上中介费,贷款过桥等等费用,你又损失了七八万。再加上前几年支付的银行利息,实际上你亏本超过了300万。
问题就是如果你不卖,你还有一套房子住,而且不需要平白无故掏出110万还给银行。如果你要卖房子,你不仅房子没得住了,还得填上银行这110万的本金。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一对北漂夫妻,在大厂工作,一年算起来有四五万,辛辛苦苦攒了10年钱,再加上父母的支持,买了这套房子。
结果遇到了楼市大跌,现在经济又不好,公司开始裁员降薪,一个月一两万的房贷,再加上孩子的教育费用,还有家庭的生活支出,一下就让曾经引以为傲的双211、985家庭陷入困境。放弃北京的一切回到老家不甘心,继续在北京生活下去又太难。
同样的故事其实也发生在上海、深圳、广州等等城市。无数的小镇青年涌入大城市,求学、工作、生儿育女、买房,最终却为整个时代扛下了一切。
如今我们城市一切的繁华,高楼大厦的林立、高速公路的畅通、地铁的四通八达,实际上都是透支了未来30年财富而获得的。透支财富的通道则是房地产。透支了的财富总得有一些人来扛,而这些人刚好就是我们这些80后、90后。
有人说我们获得了时代的红利,遇到了电商、互联网、自媒体等等时代风口,造就了无数的创富奇迹。但是大财富始终属于少数人,更多人的是跟我一样的平凡小镇青年。我们辛苦积攒的财富,最终却因为一套房子而回到了原点。如果我们还是24岁,那我们还有重来的雄心,可是我们已经30多,甚至40多,而那个曾经美好的时代适合也不会再来了。
在未来的AI时代,我们非常迷茫,无数的岗位会被取代,大厂不断在裁员,考公的年纪又过了。送外卖、开滴滴,我们干不过那些没读大学的。回去小镇工作,我们打螺丝又不会,卖菜卖早餐又拉不下面子。我们为时代扛下了一切,最终大部分却注定被时代抛弃。
---------------------------------------------------------------------------------------------------------------------------------------------------
日本楼市血洗民众?中国小心:下一批爆价可能是这些城市
日本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像狂奔似的,出现了结构性的疯牛行情,这会不会提前给咱们中国楼市的复苏带点启示呢?
大家都留意到了,中国房价已经连续跌了四年多,可还没看到止跌的苗头,以前那些关于楼市的预测基本都失效了。时光倒回到过去,那20多年的房地产繁荣,波澜壮阔,四年其实还算正常。说不定,也就是小小的风波罢了。
未来房地产业会走向哪里?看看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历,也许能借鉴一些。特别是东边的日本,当人们还记得那场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陷入了三十年的低谷时,日本的房地产市场却在悄悄焕发新生,再次站上了高峰。
由于房地产泡沫破裂,使得日本的经济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迷,但近两年来,日本的房地产业又开始强劲反弹,房价不知不觉中再次攀上了新高,日本的楼市重新成为外资关注的焦点。
根据仲量联行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的房地产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多了21%,不过这个增长主要集中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亚太地区表现得不算特别强劲,涨幅只有17%。在这些国家中,日本凭借22%的增长率遥遥领先,拉高了整体的平均水平。前六个月,日本的房地产投资额达到了213亿美元,创下了有统计纪录以来的新高,其中外资占比达到了34%,换算成日元的话,第一次突破了1万亿日元的关口。
从区域角度来看,东京圈的发展势头相当猛,几乎占据了日本全部房地产投资总额的八成以上。具体来说,东京都的投资额达到了160亿美元,不仅在日本名列前茅,还稳坐全球城市投资额的榜首位置,远远超出了排名第二的达拉斯沃斯堡和第三名的纽约。
资金疯狂涌进,日本房价终于迎来多时未见的快速上涨。据日本国税厅2025年公布的《全国路线价报告》指出,东京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上涨了8.1%。东京23区一套70平米的二手公寓平均价格已经达到了1亿333万日元,折合成人民币后,每平米价格超出了7万,创下了自1997年以来的新高。不仅如此,买卖市场异常火热,东京的租赁市场也变得相当紧张。东京《住宅白皮书》显示,23区的单身公寓月租金首次越过10万日元大关,租金收入比也升到了32%。
日本的房价和租金涨得令人咋舌,商业地产的投资也进入了快车道,尤其是在经济走势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上半年,全国范围内的房地产投资里,有53%投向了办公楼,相比去年同期的36%以及前年的33%,增长幅度相当大。东京周边的三个县,投资热潮主要得益于办公楼的建设。其实,办公楼不单纯代表岗位数量多寡,更是一项反映经济和资本流向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城市经济活力的关键之一。它表明外头对总部企业、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的吸引力,且对未来的商业环境持乐观看法。目前,东京“都心五区”内,已建成的高端写字楼总面积超过3万平米,全部是在1990年后竣工的。
日本房地产再一次迎来火热,不过说实在的,主要是东京都市圈的独角戏,其他地方可没跟上节奏。经过这么多年的低迷状态,日本楼市的回暖,貌似也只能靠东京都那一枝独秀的结构性牛市来撑场面。
今年日本的楼市又开始回暖,主要还是集中在东京都市圈,其他地区没啥好消息,反倒有些地方还在下降。像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府,上半年房地产投资额只有20亿美元,再加上京都、兵库、奈良这三地组成的大阪圈,不过占全国总额的10%,比去年同期的21%还少了不少。
中国目前面对的社会和经济难题,比如人口负增长、老龄化问题,以及人口向大城市聚集这些情况,实际上日本以前都遇过,而且还比中国要严重一些。
虽然日本整体上老龄化越来越严重,人口在不断减少,但东京的情况可不一样。东京都吸引了大量的人口流入,日本农村和中小城市的年轻人都在想着办法涌向东京。据预测到2050年,东京会成为日本唯一还在增长的地区。目前,东京都占据了全国大约60%的总人口,而且人口持续增加。人口多了,住房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房子一热,价格自然就上涨了。
东京的面积毕竟有限,一旦全国的人都涌向首都,土地供应就变得特别紧张。多年前,东京的土地几乎都开发完了,老房子挺多,新房就少得可怜。而日本的精英阶层也想改善住房条件,提升生活品质。所以,刚性需求和土地稀缺一碰撞,房价自然就像坐火箭一样直冲天际啦。
因为日本长久实行几乎零利率的超低利息政策,日元一直在贬值,而东京的房产租金回报率大约在5%左右,所以东京的房产天生就挺稳,像个避险宝贝,算是个大概5%的理财渠道。这招引得亚太甚至全世界的资本跑来避险。世界顶尖富豪手握大量现金,成了东京核心资产的主要竞争者,搞得房子的价格不断被重新估值,也让日本的房子跟本土的工薪阶层彻底没关系了。
实际上,日本的年轻人大都被这波房价飙升弄得跑出了圈。据最新报道显示,一场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正在发生,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缩小规模”,搬到埼玉、千叶这些离市区更远的地方。那些被迫远离繁华地段的居民们,每天都得花上好几个小时通勤,只为了住得起。而真正的东京,反而成了国内外高净值人群的聚居地。这么一来,财富和人口的结构就像换了个模样,财富在不断“腾笼换鸟”。
当日本的年轻人纷纷涌向东京追梦时,结果却被高得离谱的房价和生活成本筛了个遍。这跟中国北上广深的人口流动路线,简直毫无二致啊。
中国的房地产历史才刚刚开始四年多,房市一路下行,把不少人都搞得晕头转向。看看日本的房地产发展轨迹,也许能帮咱们预料一下未来中国的楼市走向。中日两国的宏观环境相似的地方不少,比如说,两国人都存了不少钱,都在经历人口负增长和加快老龄化,也都是人口多、土地少的城市环境。不过呢,中国的房地产绝不会像日本那样,跌个二十年才慢慢回暖啦。原因在于,两国的政策执行力度差得远。
曾经,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真的大,1991年东京地价达到巅峰的时候,日本整个房地产的价值,居然相当于美国全国土地价格的四倍呢。泡沫一破,六大都市圈的地价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累计下跌了66%,直到2012年房价才算是止跌回稳。相比之下,中国一直在主动遏制炒房的热潮,从源头上打击开发商的融资渠道,这样一来,就避免了房地产市场失控得像日本那样疯狂。中国的楼市复苏,估计不会像日本那样经历那样漫长的修复期。
从产品的需求来看,日本传统木屋的平均保存年限只有30年,也就是说,1990年代泡沫时期盖的房子,到2020年后都基本进入了重建的高峰期,刚性需求自然就出来了。比起这个,中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根据住建部的数据,咱们国家的建筑物平均寿命也是30年左右,2000到2020年建成的城镇住房,加起来大概有234亿平方米,到了2050年前都要走向老化,未来几年要全面启动住房以旧换新。通过城市更新行动,全国范围内老旧小区改造计划也在推进,每年大概能释放出10亿平方米的改善空间。这就意味着,理论上,咱们中国的房价回升周期,比日本要短20年以上。
在房地产逐步回暖的路线上,中国也会跟日本一样,走上一条结构性房地产牛市的路子,不会出现全面的房市繁荣。日本有1.2亿人,年轻人都纷纷跑到东京去,而咱们人口可是日本的十几倍,还不止呢,会有许多城市圈吸引外地来的城里人,虽然大部分城市的房产还在暗淡,但局部的楼市还能保持一段时间的繁荣。
在《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重点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五大区域。未来,咱们国家房地产最大的潜力、最稳的房价,购买需求最旺盛的地方,基本都集中在这五个城市圈里。
东京因为外资涌入,房价和租金涨得飞快,沉重的房租和生活压力让越来越多的白领和城市居民纷纷离开东京。在咱们国家,估计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大城市人口不断流入,改善型住房需求增加,房价一眼就能看出来已经超出大部分人的承受范围,这是不用说的事实。要是普通人现在还不能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落户定居,将来就会更难实现这个愿望。住建部提出的“好房子”构想,已经为未来住宅的开发定下了基调。
今年虽然全国城市房价整体持续走低,可是住宅金字塔尖的豪宅依旧热销无比。到2025年上半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等20个核心城市,总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商品房成交总量达到了2.1万套,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这个增长速度明显超出百城新房大概5%的增幅。在这当中,四个一线城市的千万级豪宅成交量就达到了1.6万套,同比增长15%。当许多房贷压力让购房者低头愁眉时,实力雄厚的高净值群体早已洞察先机,开始疯狂抢购豪宅,真是“羊群都跑到豪宅圈里去了”。
在如今楼市跌得七零八落的情况下,保持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可是很重要的。看看日本房地产从萧条中走出来的案例,大家就能相信咱们中国的楼市也会迎来转机迎来好日子。不过,楼市的回暖可不是所有城市都能共享的“甜头”。大部分的销售额和利润呢,还是会集中流向那些国家重点扶持的核心城市圈。
未来中国房地产的主打风潮,会是“好城市”配“好房子”。只要把握住这个大趋势,想在楼市回暖的大浪中站稳脚跟,绝对没错。
[ 此帖被527801728在2025-11-12 19:2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