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4阅读
  • 2回复

[数码讨论]以法治更好守护网络营商环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597
金币
8303
道行
19523
原创
29469
奖券
18126
斑龄
201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3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13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35
合规产品因被虚构“质量问题”而滞销,正常经营主体遭遇付费删帖勒索……一些涉企网络“黑嘴”扭曲真实信息,设下陷阱,影响企业正常经营。今年以来,中央网信办开展专项行动,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与算法典型问题,彰显守护良好网络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

  涉企网络“黑嘴”的本质,是披着舆论监督外衣的违法牟利行为,其运作甚至形成“产业闭环”。上游“内容工厂”专职造假,中游“传播矩阵”扩大声势,下游“变现环节”直接索财……这些行为突破了法律红线,必须坚决遏制。

  “黑嘴”乱象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违法成本低、获利高。一台电脑、几个账号就能造谣,复制粘贴即可传播;即便被查,往往只是账号封禁或小额罚款。其网络特性也增加了监管难度:一些“黑嘴”用境外服务器注册,监管锁定线索时,账号已注销、资金已转移,难以追踪。这类乱象不仅危害企业,也会损害社会信用环境,扰乱市场秩序,决不能姑息。

  面对“黑嘴”,法治是最有力的武器。当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已较为成熟。民法典明确企业名誉权受保护,刑法划定“高压线”,行政法规进一步完善、细化了相关规定。

  也要看到,一些新问题有待破解。比如,AI生成让“黑嘴”能伪造“企业负责人承认造假”之类的视频,现有法律对其认定标准、举证责任不明确,企业在证明视频是伪造时面临重重困难;一些平台以用户生成内容为由,对虚假信息只做形式审核,相关法规对审核义务程度缺乏清晰指引,责任追究容易陷入扯皮。化解新问题、应对新挑战,亟待在当前整治成果基础上形成依法治理的长效机制。

  一方面,企业需要提高法治素养和防范意识,遇到“黑嘴”,应依照规范程序快速反应,避免相关证据灭失、损失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要推进全链条治理,形成网信部门监测移送线索、公安侦查追赃、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不正当竞争、司法机关依法审理裁定的治理合力。同时,还要升级技术监管,善用大数据分析“黑嘴”账号特征、IP轨迹,开发虚假信息识别系统,推动平台建立“企业白名单”,在核实后强化正面信息推荐,对冲“黑嘴”影响。

  良好网络生态已经成为优质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法治手段、明确平台责任、加快完善机制,保障广大企业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心无旁骛投入生产经营,才能更好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护航、为高质量发展助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487
金币
450376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7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9:42
网络营商环境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土壤。近年来,部分账号通过虚构"质量问题"、付费删帖勒索等方式扰乱市场,不仅导致合规产品滞销,还让企业陷入维权难、成本高、举证复杂等困境。中央网信办、最高检等机构已将整治涉企网络侵权纳入专项行动4。

📊 关键措施与成效(表格版)
措施方向    具体行动    典型案例与成效
立法完善    推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生成式AI管理暂行办法》等6    新疆废止2665件不合时宜的文件11
专项行动    清朗·涉企侵权信息整治    全国前9个月办理涉企案件159件423人15
技术监管    大数据监测+AI识别虚假信息    武汉通过数据模型揪出假酒制售链条16
司法创新    建立"三站联动"机制(网信/公安/检察)20    上海推动涉企纠纷"一站式调解",挽回经济损失超亿元25
⚖️ 核心挑战与应对
法律滞后性:AI生成视频等新型侵权手段缺乏明确举证标准,需动态完善法规4;
平台责任模糊:部分平台以"用户生成内容"为由推诿审核义务,需强化平台全链条治理1;
企业维权意识弱:新疆通过"信用修复窗口"为8182家企业快速恢复经营资质

跨境治理难题:山东建设涉外法律服务平台,覆盖47国企业纠纷解决21。
✅ 下一步重点
源头防控:建立涉企侵权信息预警系统,推动"一键举报-快速响应"闭环;
精准普法:如大冶法院直播解答60余条企业合同风险问题19;
协同治理:上海首创网信、公安、检察"三站合作"模式,值得全国推广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338
金币
537513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8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8:12
涉企网络“黑嘴”整治:守护清朗网络生态与营商环境

涉企网络“黑嘴”的危害与运作模式
涉企网络“黑嘴”通过虚构“质量问题”、散布虚假信息、实施付费删帖勒索等手段,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其本质是披着舆论监督外衣的违法牟利行为。这些行为不仅导致合规产品滞销、企业声誉受损,更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闭环”:

- 上游“内容工厂”:专职制造虚假信息,如编造产品质量缺陷、企业财务危机、高管丑闻等。
- 中游“传播矩阵”:利用多平台账号、水军团队进行病毒式扩散,借助算法推荐放大负面效应。
- 下游“变现环节”:通过敲诈勒索(付费删帖)、有偿合作、虚假测评等方式直接获利。

这种模式突破法律红线,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损害社会信用环境。

“黑嘴”乱象屡禁不止的原因
1. 违法成本低,获利高:仅需少量设备和账号即可造谣,复制粘贴即可传播。即使被查处,多为账号封禁或小额罚款,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2. 监管难度大:利用境外服务器注册、频繁更换账号、资金快速转移等手段逃避监管。当监管部门锁定线索时,往往已是“人去楼空”,证据链难以完整固定。
3. 技术赋能新型作案手段:AI技术的滥用使得“黑嘴”能伪造企业负责人音视频、生成虚假新闻报道,真假难辨,极大增加了企业维权和监管的难度。

法治武器:现有法律框架与挑战
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应对涉企网络“黑嘴”:
- 民法典:明确保护企业名誉权、荣誉权,企业可依法追究侵权责任。
- 刑法:对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敲诈勒索罪等设有明确刑罚。
- 行政法规:《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对网络信息发布、平台责任作出规定。

然而,面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现有法律仍需进一步完善:
- AI生成内容的认定难题:伪造的企业负责人视频、虚假会议纪要等,其版权归属、侵权责任认定标准尚不明确,企业举证困难。
- 平台审核责任模糊:部分平台以“用户生成内容”为由,对虚假信息仅做形式审核,缺乏实质审查义务。法规对平台审核义务的程度界定不清,导致责任追究困难。

整治涉企网络“黑嘴”的对策与长效机制
1. 强化企业自身防范与维权能力
- 提升法治素养:企业应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固定虚假信息证据。
- 快速响应机制:遭遇“黑嘴”攻击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官方渠道澄清事实,并向网信、公安等部门举报。
- 保留完整证据链:包括虚假信息截图、传播路径、勒索沟通记录等,为后续法律追责提供支撑。

2. 推进全链条协同治理
- 跨部门联动:形成网信部门监测移送线索、公安侦查追赃挽损、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不正当竞争、司法机关依法审理裁定的治理合力。
- 典型案例曝光:定期公布涉企网络“黑嘴”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形成强大震慑。

3. 升级技术监管与平台责任
- 大数据分析与AI识别:利用大数据分析“黑嘴”账号的行为特征、IP轨迹,开发虚假信息识别系统,提升预警能力。
- 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督促平台完善涉企信息审核机制,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对核实后的正面信息给予优先推荐,对冲负面谣言影响。明确平台对虚假信息的删除、屏蔽义务及未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4. 完善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
- 针对AI生成内容侵权问题,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AI生成虚假信息的侵权认定标准和举证责任分配。
- 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敲诈勒索、传播虚假信息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形成“不敢犯、不能犯”的高压态势。

总结:清朗网络生态是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石
良好网络生态已成为优质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央网信办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彰显了国家守护清朗网络空间、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决心。通过法治手段的不断完善、平台责任的严格落实、技术监管的持续升级以及企业自身防范能力的提升,多方协同发力,才能有效遏制涉企网络“黑嘴”的嚣张气焰。

只有保障企业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让其摆脱谣言困扰和勒索威胁,才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创造活力。这不仅是为企业“减负松绑”,更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护航、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唯有如此,才能让清朗的网络环境真正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沃土。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