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阅读
  • 1回复

[纯水]君子三修:有声量、有肚量、有胆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623
金币
8593
道行
19523
原创
29469
奖券
18126
斑龄
201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37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14


君子有三修,做到:有声量、有肚量、有胆量,才可行大事。
1
有声量,传得远
“实墨无声空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
真正有实力的人就像装满水的瓶子,不管外界怎么干扰,总是能保持自我内心的平静。
所谓“有理不在声高”。一个具有内在修养的人,从来不会高声争辩,他们不与人在音量上较高低,而是以实力服人。
柔声细语带给人的不仅是治愈人心的温暖,更有坚如磐石的力量。
2
有肚量,看得远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一个人最好的修养就是要有容人之量。
处世为人,心宽则事顺,眼宽则心净。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精于算计,而是有容人之度。
肚量大,看得宽,可以避开人生路上的很多深沟险坑,这样的人,往往无心求福而得福,不求避祸却无祸。
最宽广的不是大海,是人心;最美好的不是未来,是今天。
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3
有胆量,行得远
面对人生困苦,与其束手无策、坐以待毙,不妨拥有破釜沉舟的胆量和突破自我的勇气。
书中曾说:“勇气是逆境当中绽放的光芒。它是一笔财富,拥有了勇气,就拥有了改变的机会。”
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要害怕失败。
或许只有勇敢地迈出那一步,生命才能开启下一段不凡的旅程。
所谓“胆识决定成功”,我们要拒绝成为温水青蛙,走出舒适区,才能迎来生命中的下一个晴天。
人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愿我们都能在世事的磨炼下,从心开始,做一个有声量,有肚量,有胆量的人。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632
金币
540129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87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5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12
“君子三修”并非出自传统儒家经典中的固定术语,而是现代人对君子修养维度的一种提炼与归纳。所谓“君子三修”,通常指:

1. 心修(内在德性)  
2. 言修(言语表达)  
3. 行修(行为实践)

而在一些延伸解读中,“有声量”被纳入“言修”的范畴,作为“君子之言”影响力的体现——即不仅要说得对、说得善,还要说得远、传得开、入人心。因此,“有声量”在此语境中,并非指音量大小或喧哗张扬,而是指君子言论的传播力、影响力与感召力。

---

一、“有声量”的深层含义

“有声量”在“君子三修”中,是一种道德话语的公共效能,它意味着:

- 君子之言能穿透纷繁舆论,在众声喧哗中被听见;
- 其言论承载正道、契合良知,因而具有穿透时间的力量;
- 言论不仅能影响当下,还能启迪后人,形成文化回响。

这与《论语·卫灵公》中“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相通——君子担忧的不是无名,而是德行与言论未能泽被后世。真正的“声量”,是以德为基、以理为媒、以诚为本的影响力。

---

二、如何做到“传得远”?——从内修到外化

要让君子之言“有声量”且“传得远”,需从五个维度系统构建:

1. 以德为根:声由德载,无德则声微

- 君子之言之所以能传世,根本在于其人格的厚重。孔子周游列国,言不行道不济,然其语录千年不衰,因其所言与其所行高度统一。
- 若言善而行伪,纵一时喧嚣,终将被历史淘汰。如《礼记·大学》所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此处可引申为:“德者本也,声者末也。”无德之“声”,不过是空谷回音。

> ✅ 实践路径:每日自省,言行一致;以仁义为准则,不为名利扭曲立场。

2. 以理服人:声由理壮,无理则声弱

- “有声量”不等于情绪宣泄或立场叫嚣。真正传得远的声音,是建立在深刻洞察与逻辑严谨基础上的理性表达。
- 孟子善辩,其言锋利却始终以“仁政”为核,以“民本”为据,故能“距杨墨,放淫辞”,使天下信之。
- 在信息爆炸时代,唯有经得起推敲的道理,才能穿越认知泡沫。

> ✅ 实践路径:深耕专业领域,提升思辨能力;言必有据,论必成章。

3. 以情动人:声由情真,无情则声冷

- 道理若缺乏温度,难以入心。君子之言,不仅要“正确”,更要“共情”。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千古传诵,因其言中饱含士大夫的情怀与担当。
- “声量”的传播,往往始于情感共鸣。冷漠的真理如同无火之光,照亮却无法温暖。

> ✅ 实践路径:关注社会痛点,体察他人疾苦;用故事承载理念,以温度传递价值。

4. 以术达道:声由技传,无技则声阻

- 即便有德、有理、有情,若无传播之“术”,仍可能“藏于深山无人知”。古人著书立说、授徒讲学,今人则可用文章、演讲、新媒体等多元方式扩大影响。
- 孔子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实为一种系统化的“内容传播工程”。他深知:道不虚行,依言以载。

> ✅ 实践路径:
> - 掌握写作、演讲、视觉表达等传播技能;
> - 善用平台(如出版、讲座、社交媒体)放大声音;
> - 注重表达的清晰性、结构性与感染力。

5. 以时应变:声由势起,顺势则声扬

- 君子之言能否传远,亦与时代语境相关。孟子生于战国乱世,故倡“仁政”以救民;王阳明龙场悟道,正值理学僵化,故提“致良知”以破执。
- 真正的智慧,是洞察时代之需,回应现实之问。声音的价值,常在关键时刻响起。

> ✅ 实践路径:保持对社会趋势的敏感度;在重大议题上勇于发声;做时代的“清醒者”而非“跟风者”。

---

三、历史镜鉴:哪些“君子之声”真正传得远?

| 君子 | 代表言论/著作 | 为何传得远 |
|------|----------------|------------|
| 孔子 | 《论语》 | 言简意赅,德行合一,构建中华文化精神底座 |
| 屈原 | 《离骚》 | 忠贞之情与瑰丽文采结合,成为士人精神象征 |
| 文天祥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气节与诗句融合,直击民族魂魄 |
| 林则徐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家国情怀超越时代,激励后人 |

这些声音之所以穿越时空,正因为它们集德、理、情、术、时于一体,不只是“说得好”,更是“人做得真”。

---

四、当代启示:在喧嚣中做“有声量”的君子

今日社会信息过载,噪音远多于真声。许多人追求“流量”,却忽视“质量”;渴望“出圈”,却忘记“守道”。真正的“有声量”,应是:

- 在算法推荐中坚持价值判断;
- 在短视频洪流中守护深度思考;
- 在情绪对立中倡导理性对话;
- 在功利导向中坚守精神理想。

君子不必争一时之 loudness(响度),而应追求历史 reverberation(回响)。

---

结语:声不在高,在久;量不在大,在深

“有声量”不是喧哗,而是思想的穿透力;  
“传得远”不是扩散,而是价值的延续性。

真正的君子,  
不必刻意追求被听见,  
当他立于正道、发乎至诚、言之有物时,  
他的声音,  
自然会在时光的长廊中,  
一遍遍回荡,  
直至未来。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