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2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最新研究:65岁后仍未患肺癌的人群,90%都具备这4个共同特征![1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597
金币
8303
道行
19523
原创
29469
奖券
18126
斑龄
201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3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1:04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12) —

每年总能听到有人感叹,谁谁谁平时看着也不抽烟,怎么突然就查出肺癌了?好像这个病从来不打招呼,说来就来。肺癌的确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不少国家都是癌症相关死亡的头号元凶。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抽烟就万事大吉,其实事情没那么简单。现实中,许多不抽烟、不喝酒的人也中招,而有些人,活到七八十岁肺部都干干净净,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在一项覆盖全国十余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数千名65岁以上、从未患肺癌的老年人生活习惯,意外发现,这群人当中将近九成具备一些相似的生活方式。总结来看,大多数有四个共同点,而这些习惯其实不少人都知道,但真能长期坚持下来的,太少。

一.长期坚持清晨通风,尤其是卧室与厨房
每天早晨坚持开窗通风,尤其是卧室和厨房。说起来像是个小事儿,但背后关系可不小。在城市生活的人,有没有发现早上起床时空气闷得很?特别是冬天不开窗,厨房做饭一热,油烟味、潮气、甚至燃气残留统统积攒在屋里。
研究表明,长期处于通风不良的环境中,室内污染物容易积聚,比如细颗粒物、甲醛、苯等有害气体,还有看不见的油烟成分,这些都会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慢性炎症,进而提高肺癌的发生风险。

一个权威数据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长期处于油烟暴露环境的家庭主妇患肺癌的几率是普通人的2-3倍。而那些坚持每天早上开窗,哪怕只开15分钟的人,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浓度可以降低至少30%,这并非玄学,是实打实的物理扩散和对流原理。
所以别小看了这点清晨通风的习惯,尤其是厨房开窗,长期不通风的厨房油烟浓度极高,对肺部刺激远比马路上的尾气更“凶”。
二.控制体重在合理范围,BMI不高于24
控制体重,这点真是看起来难做起来更难。很多人觉得老年人胖点不是挺好吗?身体壮一点?但这个“壮”如果超出BMI 24的范围,问题就大了。医学上讲,BMI超过24就是超重,28以上是肥胖。

肥胖会带来什么?不仅仅是心脑血管问题,更关键的是慢性炎症状态。脂肪细胞多了,会分泌一些促炎因子,这些因子长期刺激体内组织,容易诱发细胞异常增殖,包括肺部组织。
还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超重人群的肺活量往往下降,呼吸功能减弱,肺泡通气换气能力变差,毒素和杂质不容易排出去,更容易积存坏东西。上海市胸科医院2023年发布的临床回顾数据显示,肥胖老年人群中,肺癌的检出率比正常体重人群高出约26%。

而在65岁后依然保持体型匀称、腰围不过度膨胀的老年人,肺部整体状态更佳,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发病率也显著偏低。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身体内部环境的长期积累。
三.饮食清淡少腌制,常吃十字花科蔬菜
第三个共同点是饮食清淡,少吃腌制食物,并且爱吃十字花科的蔬菜。这类蔬菜都长得不太“讨喜”,比如花椰菜、西兰花、卷心菜、白菜、芥菜这类。很多人不爱吃,嫌它们味道怪、口感柴。

但科学家早就发现,这类蔬菜里富含一种叫异硫氰酸酯的物质,这种成分具有强大的抗氧化、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在2024年初发布了一份关于饮食结构与肺癌发病关系的报告,数据显示常吃十字花科蔬菜的人群,其肺癌发生率比极少摄入者低34%。
至于腌制食品,比如咸菜、咸鱼、腊肉这些,里面的亚硝胺含量高,这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长期摄入,尤其是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的阶段,更容易被积存。

而很多长寿又健康的老人,基本是“淡口派”,重油重咸不沾,吃得素一点、绿一点,菜多肉少,肠胃负担轻了,免疫力也强一点,肺部自然更“清净”。
四.定期肺部体检,至少每年一次低剂量CT
最后一点,说起来最简单,但真正做到的却是少数,那就是每年至少做一次低剂量肺部CT筛查。不少人觉得体检就是走个过场,能省就省,有个胸片就算完事儿。但事实上,普通的X光胸片对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极低,有时候肿瘤已经长到1厘米以上都未必能看清。

低剂量CT不一样,它的分辨率更高,能够发现毫米级别的微小结节,对判断肺部异常变化非常重要。国家卫健委早在2022年就明确提出,50岁以上高危人群(比如有吸烟史、家族史、慢性肺病史者)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
而现实中,很多65岁以上的人从来没做过一次。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在坚持每年低剂量CT筛查的人群中,早期发现肺癌的比例高达78%,绝大多数都能在手术后实现临床治愈。

而没有接受筛查的一组,等发现时多数已经是中晚期,治愈率不超过30%。这数据已经足够扎心。那些活到老肺清清的人,并不是运气特别好,而是有意识地在规避风险。
那些年过六旬依旧肺部“无恙”的老人,真的不是靠天吃饭,而是长期把一些小事当回事。坚持通风、体重不放纵、吃得清淡又科学、该查就查,样样都不是难事,但要年年守、天天做,这份耐心和自律,才是他们的健康“护身符”。

很多时候,健康并不需要多高深的知识,反而是对生活细节的认真和坚持,决定了结果的不同。不是谁都能活到老不生病,但能不能降低那个可能,主动权其实在每个人手上。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健康越来越关注。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尤其是在一些大病面前,早发现早治疗,往往能大大提高治疗的效果。

但是,面对一堆体检单上的数据,许多人都感到困惑:这些结果究竟意味着什么?哪些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哪些又能给我们一个“暂时放心”的信号呢?
其实,如果你体检时,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以及低剂量CT这四项检查都正常,那么你大致可以排除70%以上的常见大病。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项目就不重要了,只是这四项检查,能够帮助你筛查出不少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发现一些早期病症。
体检单上的这些数据,真的是值得你重视的健康信号。你可能会问:“这些项目真有这么重要吗?”

血常规,听名字可能不太容易理解,但它是体检中最基础,也是最常见的一项检查。血常规主要通过分析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数量和比例,帮助医生了解你的身体是否存在贫血、感染、出血等问题。常见的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任何一个异常,都有可能是身体正在发出警告。
举个例子,如果血常规检查显示你的白细胞数量偏高,这通常意味着你身体正在遭遇感染。白细胞是我们身体的“免疫士兵”,当感染发生时,它们会增加,帮助抵抗病菌。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血常规正常,那么大部分情况下,可以放心排除感染性疾病的风险。而贫血、出血等情况,也能通过血常规检查发现,及早干预,效果更好。
肝功能检查是另外一项十分重要的体检项目。肝脏是我们身体的“化工厂”,负责解毒、代谢、储存等重要功能。如果肝脏功能出现异常,可能意味着肝脏正在遭受某些病变的侵袭。常见的肝功能检查项目包括ALT、AST、总蛋白、白蛋白等指标。若这些指标异常,可能意味着肝脏的损伤,比如脂肪肝、肝炎甚至肝硬化。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的肝炎患者数量庞大,尤其是乙型肝炎,这种病毒性疾病往往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很多人直到肝脏受到严重损伤才会发现。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对预防和早期发现肝病至关重要。如果肝功能正常,那至少可以排除目前肝脏功能受到重大损害的可能。
肾功能的检查,尤其在一些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中,更显得尤为重要。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它负责排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保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如果肾脏出现问题,体内的毒素无法及时排出,可能导致一系列健康问题。常见的肾功能检查项目包括血肌酐、尿素氮、尿酸等。

值得注意的是,肾功能的异常往往不容易察觉,尤其是慢性肾病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因此,体检时的肾功能检查,不仅是帮助发现问题,更是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
如果肾功能正常,那么大部分常见的肾脏疾病就可以排除。尤其对于那些长期服用药物的人群,肾功能的健康尤为重要,定期检查可以避免药物对肾脏的损害。
最后,低剂量CT的检查,可能是很多人平时最容易忽视的一项。低剂量CT主要用于早期筛查肺癌,尤其对于那些长期吸烟、暴露于有害环境中的人群,早期发现肺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低剂量CT通过低辐射的方式,能够在不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扫描肺部组织,发现是否有异常的肿块或者病变。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肺癌的症状常常不明显,很多患者在发现时已是晚期。根据一些医学研究显示,低剂量CT筛查能够大幅提高早期肺癌的发现率,从而提高治愈率。即便你没有任何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进行低剂量CT筛查,依然是一个值得做的决定。
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低剂量CT四项检查,如果都正常,说明你的身体在大多数常见重大疾病方面,风险是比较低的。很多人可能会忽视这些基础检查,但事实上,正是它们能够帮助你筛查出身体中的潜在问题。

定期进行这些检查,虽然不能保证你完全不生病,但至少能让你对自己的健康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治疗。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对其他体检项目掉以轻心。比如,血糖、血脂、心电图等项目也在健康检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你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健康问题。毕竟,健康是一种长期的积累,而不是偶尔的体检能够完全保证的。

健康没有捷径,只有日复一日的关注与坚持。通过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和低剂量CT的检查,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所有疾病,但它们的正常,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健康信号。
希望大家都能定期进行体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关注这些检查结果,也要时刻注意自己日常的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整。

健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我们从细节入手,长期维护。希望大家在看到体检报告上的这些项目时,能更加理解它们的重要性,并且把它们当成自己健康的一部分,早早养成定期检查的习惯。健康永远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1条评分金币+21
xian209 金币 +21 - 前天 17:2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338
金币
537513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804(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2:56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常被误解的医学问题。许多人误以为肺癌只是“吸烟者的疾病”,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肺癌患者终身从未吸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癌症协会(ACS)的数据,全球约有 10%–20% 的肺癌患者从不吸烟,而在某些地区(如东亚),这一比例甚至更高,尤其是女性患者中。

以下是导致非吸烟者罹患肺癌的五大主要原因,结合环境、遗传、生物学与社会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

一、室内空气污染:隐形杀手藏于家中

1. 氡气暴露——最被忽视的致癌物
- 氡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放射性气体,由土壤和岩石中的铀自然衰变产生。
- 它可渗入建筑物地基,尤其在通风不良的地下室或密闭空间中积聚。
- 氡是美国非吸烟者肺癌的头号诱因,据美国环保署(EPA)估计,每年约21,000例肺癌死亡与氡有关,其中约2,900例为从不吸烟者。

2. 烹饪油烟与燃煤取暖
- 在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许多家庭长期使用煤炭、木材或生物质燃料做饭或取暖。
- 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多环芳烃(PAHs)、细颗粒物(PM2.5)和苯并芘等强致癌物。
- 女性因更多参与厨房劳动,成为高危人群。研究显示,长期暴露于中式高温炒菜油烟的女性,肺癌风险增加30%–60%。

---

二、室外空气污染:城市生活的代价

- 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造成大气中PM2.5浓度升高。
- PM2.5可深入肺泡,携带重金属和致癌物质进入肺部细胞,引发慢性炎症、DNA损伤与突变。
-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室外空气污染列为一类致癌物。
- 一项针对中国非吸烟女性的研究发现,居住在PM2.5年均浓度 > 35 μg/m³ 地区的人群,肺癌发病率显著上升。

---

三、二手烟与三手烟:被动吸入的危害

- 虽然本人不吸烟,但长期处于吸烟环境中(如配偶、同事吸烟),仍会吸入大量有害物质。
- 二手烟含有超过7,000种化学物质,其中至少70种为已知致癌物(如尼古丁衍生物NNK、亚硝胺)。
- 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的非吸烟者,肺癌风险增加20%–30%。
- 更值得注意的是“三手烟”——烟草残留物附着在衣物、家具、地毯上,经皮肤接触或呼吸持续释放毒素,对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尤为危险。

---

四、基因易感性与驱动突变:内在生物学基础

- 非吸烟者肺癌在分子特征上与吸烟者明显不同:
  - 更常见 EGFR突变(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亚洲非吸烟女性中阳性率高达50%以上;
  - 其他包括ALK、ROS1、RET、MET等基因重排,这些属于“驱动突变”,即使没有外部致癌刺激也可引发癌变。
- 某些人天生DNA修复机制缺陷(如BRCA1/2、TP53变异),使细胞更易积累突变。
- 家族史也是一个重要预警信号:一级亲属中有肺癌病史者,自身风险提高约两倍。

> 🧬 这意味着:肺癌并非完全是“生活方式病”,它也可能是“命运的骰子”——个体在特定环境与遗传背景下的偶然结果。

---

五、其他潜在因素:易被忽略的风险源

| 因素 | 机制与影响 |
|------|-----------|
| 职业暴露 | 接触石棉、砷、铬、镍、柴油废气等行业工人(如建筑、采矿、制造业)肺癌风险显著升高。石棉暴露者即使不吸烟,肺癌风险仍增加5倍。 |
| 肺部慢性疾病史 |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肺结核、肺纤维化等可导致长期炎症状态,促进癌变。 |
| 激素因素(女性特有假说) | 一些研究提示雌激素可能促进EGFR突变型肺癌的发展,解释为何亚洲非吸烟女性发病率偏高。 |
| 病毒感染 | 如HPV、EB病毒等是否直接导致肺癌尚存争议,但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周期间接参与。 |

---

结语:肺癌≠吸烟,预防需多维视角

我们必须打破“只有吸烟才会得肺癌”的刻板印象。非吸烟者肺癌往往更具隐匿性——症状轻微、进展缓慢,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或哮喘,导致发现时已是晚期。

📌 建议措施:
- 家庭安装氡检测仪,改善通风;
- 使用抽油烟机并保持清洁,减少高温油炸;
- 关注空气质量指数(AQI),雾霾天佩戴N95口罩;
- 高危人群(如有家族史、长期暴露于污染环境)应考虑低剂量CT筛查;
- 若确诊肺癌,务必进行基因检测,以指导靶向治疗(如奥希替尼对EGFR阳性患者疗效极佳)。

> 肺癌的发生,是外源伤害与内源脆弱性交织的结果。哪怕一个人生活方式再健康,也无法完全规避所有风险。因此,社会层面的环境保护、政策监管与早期筛查体系的建立,比个体努力更为根本。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