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6阅读
  • 2回复

[猎奇]徐达与朱元璋下棋,下到一半徐达突然停了,棋盘上出现了两个字[13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564
金币
7543
道行
19523
原创
29465
奖券
18126
斑龄
201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354(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12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7:38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10) —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无疑是一个充满智慧和雄心的君主。自从他踏上了漫长且充满挑战的道路,最终建立了明朝的伟大基业后,登上皇位的他,心中却渐渐滋生了越来越多的疑虑与猜忌。 在他身边的众多功臣中,有一位与他关系尤为亲密,且非常特殊的人——徐达。徐达不仅是朱元璋的老朋友,更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将领。然而,即便是这样亲近的关系,朱元璋也始终没有完全放下戒备,心中仍对他存有疑虑。

徐达与朱元璋是同乡,并且从年轻时就一直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两人一起经历了艰难的岁月,互相见证了对方的坚韧与勇气,这段友情也为他们后来并肩作战打下了基础。在共同的努力下,他们一同推翻了元朝的统治,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随着朱元璋登基为帝,兄弟俩的命运开始走向不同的方向。 成为皇帝后的朱元璋,疑心逐渐加重,开始对身边的功臣们进行严厉的清洗。他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打击,包括蓝玉案和胡惟慵案,造成了无数人丧命。在这种复杂而紧张的氛围下,朱元璋也开始试探他最亲近的朋友之一——徐达。

朱元璋心中急切地想确认徐达是否真心忠诚,但他也明白,徐达绝非普通人物。他聪明、深沉,擅长隐忍,这让朱元璋更加心生疑虑。为了试探,朱元璋采取了一些措施,特别是让徐达在一些细节上做出回应。他清楚,徐达绝不会是轻易能被怀疑的人。 每次徐达外出征战,他都严格遵守每年春天出征,冬天归还的规矩。这不仅表明他对朱元璋的无比忠诚,也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每次回到朝廷,他总是非常认真地将上将印绶归还,接受皇帝的休沐赏赐。这一举动显示了他谦虚和恭敬的态度,也让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尽管徐达在朝廷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声誉,他从不因此自满,始终保持着谦逊与谨慎的态度。朱元璋曾多次想把旧府邸送给徐达作为恩赏,以表达他对徐达的重视和友情。然而,徐达却始终拒绝了这一提议。他深知,私欲可能会动摇自己的忠诚与公正,因此始终保持朴素的生活方式,避免外界的诱惑。 徐达的这种谨慎、坚韧的性格,不仅让他在朝廷中深受尊敬,也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与尊重,并成功消除了朱元璋对他的疑虑。在一个明媚的春日,皇宫内的轻风拂过,柳树随风摇曳。朱元璋坐在华丽的紫檀木棋桌旁,邀请徐达前来下棋,既是为了放松,也是为了进一步考验这位曾经的好友和将领。

朱元璋常常邀请徐达下棋,因为他既信任徐达,又因徐达高超的棋艺而对他充满警惕。徐达的棋艺非常精湛,但这也让朱元璋心中存有戒心。以往的对局中,徐达经常故意输棋,表面上是为了显示对朱元璋的尊敬和友好,也是一种维护皇帝与臣子之间尊卑关系的方式。 然而,这次的对局有所不同,朱元璋决定不再让徐达放水,而是要进行一场真正的平等较量。他明确要求徐达不再让子,这意味着他要通过公平的对决来验证徐达的忠诚。朱元璋此举,显然是在表达他心中的深刻怀疑,想要通过这场棋局来确认徐达的真正立场。

朱元璋坐在棋桌旁,眼睛微微眯起,显得十分专注,显然对这场棋局充满了期待。而徐达则平静地坐在对面,他的目光深邃,显得非常专注,仿佛早已看透整个棋盘的布局。两人都意识到,这一局将不再是简单的游戏,而是一次更为重要的考验。 徐达心里明白,这次的对局与以往不同。他必须全力以赴,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忠诚,也是为了与皇帝之间的友情。他不敢轻视,也不敢放松警惕。朱元璋和徐达的对局变得异常紧张,朱元璋虽然智谋过人,但在棋艺上与徐达的差距明显,他只能通过巧妙的策略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棋局进行到中午时,徐达突然停下了手中的棋子。这一瞬间,整个房间都仿佛凝固了,朱元璋感到一丝疑惑,便催促徐达继续下棋,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徐达并不急于下子,而是神秘一笑,示意朱元璋看向棋盘。朱元璋低头一看,顿时睁大了眼睛,惊讶地发现棋盘上已经摆出了两个字:万岁。 这一幕让朱元璋心中一阵清明,他顿时笑了出来,终于明白,徐达并不是在追求棋局的胜利,而是在通过这一着棋传达他对皇帝的忠诚与敬意。朱元璋深受感动,豪迈地说道:徐达,你真是我难得的知己和忠臣! 朱元璋对于徐达的机智和忠诚十分赞赏,内心的疑虑瞬间消失。他感受到自己终于真正理解了这位老友,于是决定将这个地方赏赐给徐达,并特别命名为胜棋楼。 这场棋局,不仅仅是一场胜负的较量,更是一次关于信任和友情的深刻交流。通过这盘棋,徐达向朱元璋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他的忠诚不容置疑。那两个字——万岁,成为了他忠诚无私和坚不可摧的友情的象征。 从此,朱元璋不再怀疑徐达,反而对他的评价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意识到,徐达为人谦逊、真实,虽然是位高权重的大功臣,却始终不自傲,不忘本心。这种难能可贵的品格让朱元璋深深钦佩,他把徐达视为得力的助手和忠臣,真正地把他当作自己最信任的朋友。

然而,胡惟庸上任后,并未如朱元璋所期望的那样行事。他表面上看似听从朱元璋的命令,但实际上却暗中结党营私,开始集中权力,变得越来越专横。随着权力的膨胀,胡惟庸逐渐剥夺了许多官员向朱元璋上奏的权利,所有奏折都必须经过他审核,如果发现其中有任何不利于他的内容,他便将其销毁。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惟庸周围的小人越来越多,淮西党的势力也愈发强大,而那些忠诚的正直大臣却只能敢怒不敢言。尽管像徐达这样的将领曾多次上报胡惟庸的所作所为,但朱元璋一直未立即采取行动。

胡惟庸的过度膨胀与最终的自掘坟墓 胡惟庸的专横最终导致了朝中腐败和政治秩序的崩溃。一次,刘伯温因病卧床,胡惟庸趁机探望时下毒毒死了刘伯温,而这次毒死事件使得他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胡惟庸与李善长结为亲家,联合了其他权臣,任何敢于弹劾他们的官员都会遭遇极其惨痛的下场。此时,胡惟庸不仅在政界拥有极大的权力,甚至还将地方的军政大权集中在中书省,使他几乎掌控了国家的所有军政事务。这些做法显然触犯了朱元璋的底线。比如,他开始使用黄色的龙凤蚊帐,而这种黄色和龙凤图案的装饰品,传统上只有皇帝才有权使用,这无疑是在挑战帝王的威严。除此之外,胡惟庸还开始插手军事事务,做出了一些远超朱元璋容忍限度的举动。

尽管朱元璋曾采取一些措施警告胡惟庸,如任命一些得罪胡惟庸的官员,并调回胡惟庸的亲信进行监视,但胡惟庸依旧置若罔闻,继续独断专行。特别有一件事令朱元璋极为愤怒:胡惟庸的儿子因车祸身亡,胡惟庸却将车夫处死。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要求胡惟庸为此负责,但胡惟庸毫不悔改。这一事件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公开化,局势发展到非除掉胡惟庸不可的地步。胡惟庸甚至开始暗中策划谋反,尽管他曾尝试与李善长商议这一计划,但李善长拒绝参与。

胡惟庸案的背后意图 然而,胡惟庸的谋反计划最终在洪武十二年戛然而止。这一年,占城国遣使进贡,胡惟庸却故意隐瞒了这一重要信息,朱元璋得知后勃然大怒。胡惟庸在面对危机时,不但没有悔改,反而将责任推给了礼部,这进一步激怒了朱元璋。最终,朱元璋下令逮捕胡惟庸及其党羽,并将其关押审问。

在审问过程中,胡惟庸的罪行逐渐浮出水面,涂节等人背叛了他,揭露了他毒死刘伯温的罪行,还有官员联手揭发他策划谋反。经过严密的审讯,胡惟庸案牵连甚广,许多官员因此被处决,最终受害者超过三万,其中包括李善长。丞相一职自此消失,胡惟庸案也成为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

朱元璋为何忍耐七年才最终下令处置胡惟庸呢?这背后的原因十分复杂。首先,朱元璋刚刚坐稳江山,国家局势混乱,急需安定政治,因此他并未急于惩处这些曾经帮助他打下江山的老臣。其次,朱元璋并非单纯因为胡惟庸的谋反而决定杀他,更多的是为了完全掌握权力并废除宰相制度。根据《明史》记载:“惟庸既死,其反状犹未尽露……”这意味着朱元璋并没有直接确凿的证据来证明胡惟庸的罪行,而是通过“捧杀”的手段,让胡惟庸的行为最终自取灭亡。通过这件事,朱元璋成功废除了宰相制度,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为后来的专制体制奠定了基础。

1条评分金币+14
wowoni 金币 +14 - 前天 21:14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020
金币
536302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760(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8:48
朱元璋与徐达的君臣博弈:忠诚考验与权力平衡

朱元璋的疑心与功臣清洗背景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其性格中的多疑与猜忌在登基后日益凸显。正如史料所述,他出身贫寒,历经艰难夺取天下,这种经历使其对权力的掌控欲望极强,对身边功臣始终抱有戒心。为巩固皇权,他发动了著名的胡惟庸案(1380年)和蓝玉案(1393年),大规模清洗功臣,导致数万人丧命。这种背景下,即便是与他关系最亲密的徐达,也未能完全置身事外,成为朱元璋重点“考察”的对象。

徐达的独特地位与朱元璋的特殊试探

徐达是朱元璋的同乡、老友,更是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他自22岁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破滁州、取和州、拔采石”,最终率军攻克元大都,被封为魏国公、征虏大将军。如此显赫的功勋和崇高的威望,自然引起了朱元璋的警惕。朱元璋对徐达的试探,并非简单的猜忌,而是源于巩固皇权、确保统治稳定的深层需求。

核心试探事件:龙床之困与忠诚表态

1. 龙床考验  
   《智囊全集》记载,朱元璋曾邀请徐达饮酒,将其灌醉后抬上自己的龙床,并暗中观察。徐达酒醒后发现自己身处龙床,惊恐万分,立即滚下床跪地高呼“臣罪该万死”,并连连磕头直至额头出血。这一反应让朱元璋极为满意,认为徐达在权力诱惑面前毫无异心,忠诚可靠。这一事件充分展示了朱元璋通过极端情境测试臣子忠诚的心理——他需要确认徐达是否会对皇权产生觊觎。

2. 吴王府的“恩赐”  
   朱元璋曾将自己的旧邸吴王府赐予徐达,徐达却以“吴王府是陛下旧邸,臣怎敢僭越”为由坚决拒绝。这一举动被朱元璋视为徐达“识时务、无野心”的重要信号。徐达深知接受此类恩赐可能被视为“功高震主”,故以退为进,消除了朱元璋对其权力欲望的疑虑。

徐达的智慧应对:低调处世与忠诚示警

徐达之所以能在朱元璋的清洗浪潮中善终,与其极高的政治智慧密不可分。他深知“功高震主”的危险,采取了一系列策略自保:

1. 生活简朴,拒绝奢华  
   即便位极人臣,徐达仍保持简朴生活方式,拒绝接受超出常规的赏赐(如吴王府)。这种“不贪财、不恋权”的姿态,有效降低了朱元璋的防范心理。

2. 军政分离,及时归印  
   徐达每次征战归来,均将上将印绶及时归还朝廷,并严格遵循“春出冬归”的规律,表明自己仅为执行命令的将领,无任何自主野心。这种主动示弱的行为,让朱元璋感到安心。

3. 棋盘上的“万岁”密码  
   在一次关键的棋局中,徐达为化解朱元璋的猜忌,在棋盘上巧妙摆出“万岁”二字。这一举动既表达了对皇权的绝对尊崇,又以幽默而智慧的方式传递了忠诚信号。朱元璋见状大悦,不仅消除了疑虑,还将对弈之地赐名为“胜棋楼”,成为君臣互信的经典象征。

胡惟庸案与徐达命运的对比

胡惟庸案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强化皇权的关键事件。胡惟庸从 initially 被朱元璋信任的中书右丞升至左丞相,却因专权跋扈、结党营私、甚至试图谋反而被诛杀。与胡惟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胡惟庸的失败:他滥用权力、挑战皇权底线(如使用黄龙蚊帐、干预军事),最终因谋反罪名被处死,并牵连三万余人。其案例警示了功臣需恪守本分的重要性。
- 徐达的成功:徐达通过主动规避权力风险、时刻保持谦逊忠诚的姿态,在胡惟庸案等政治 风波中全身而退。他与朱元璋的关系始终维持在“君臣相得”的状态,甚至通过联姻(女儿嫁给朱棣)进一步巩固了家族地位。

徐达善终的历史真相与野史争议

关于徐达的死因,《明史》记载其于洪武十七年(1384年)因背疽病逝,享年54岁。但野史如《翦胜野闻》《龙兴慈记》称,徐达患背疽忌食鹅肉,朱元璋却故意赐其烧鹅,致其病情恶化而死。这一说法反映了后人对朱元璋诛杀功臣行为的猜测。

然而,正史明确记载朱元璋对徐达之死“深为悲痛”,追封其为中山王,并配享太庙。结合徐达一贯谨慎忠诚的表现及朱元璋对其多次考验后的信任来看,野史说法更可能是民间对“兔死狗烹”现象的艺术化演绎。徐达之所以能善终,在于他深刻理解朱元璋的心理,并以智慧和忠诚成功化解了所有潜在危机。

结论:君臣关系中的智慧与生存之道

朱元璋对徐达的试探,本质上是皇权与臣权博弈的缩影。徐达通过以下几点成功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

1. 绝对忠诚:在龙床事件、棋局示警等关键节点,均以实际行动表明对皇权的敬畏。
2. 低调隐忍:拒绝奢华赏赐,主动归还权力,避免功高震主的形象。
3. 智慧应变:在复杂政治环境中灵活调整策略,既不触碰红线,又能维护自身利益。

胡惟庸案则进一步凸显了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决心。相比之下,徐达的生存智慧不仅保全了自身和家族(子孙富贵200年),也为后世留下了“功臣善终”的典范。这段历史深刻揭示了中国古代君臣关系中,“忠诚”与“智慧”缺一不可的生存法则。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21: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262
金币
449092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716(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8:34
徐达在棋局中巧妙地将棋子布局成“万岁”二字,以此向朱元璋表明忠心,化解了一场政治危机。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虽出身草根、重情重义打天下,但登基后因生性多疑,对功高震主的开国功臣展开了大规模清洗,史称“鸟尽弓藏”。在这场腥风血雨中,徐达作为六王之首、军功第一的大将,自然也成为被猜忌的对象。

为了试探徐达是否怀有二心,朱元璋提出要与他下一盘“真棋”,并特别强调:不准相让。这令徐达陷入两难——若赢了,是“欺君”;若输了,又显得虚伪。无论哪种结果,都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 关键时刻:一盘棋如何救下性命?
面对这场生死考验,徐达选择用智慧破局。他一边与朱元璋对弈,一边悄然将棋子按特定顺序落下。整盘棋持续了一个上午,局势胶着难分胜负。就在即将收官之际,徐达突然停手跪下,请朱元璋细看棋盘。

此时,黑白棋子竟天然形成两个大字——“万岁”。

这一精妙布局既未刻意认输,也未冒犯天威,而是以一种艺术化的方式表达了绝对忠诚:我心中唯有陛下,岂敢争胜?朱元璋见状龙颜大悦,不仅当场赏赐金银,还将二人对弈的楼阁连同莫愁湖花园一同赐予徐达。

后来,这座楼被命名为“胜棋楼”,成为南京著名古迹之一,象征着君臣之间一次惊险而圆满的信任博弈。

对弈细节    内容
棋局性质    皇帝设局试探忠臣
徐达困境    赢则不敬,输则虚假
破局方式    巧布棋子成“万岁”二字
结果    朱元璋释疑,赐宅赏物
后世影响    “胜棋楼”成历史典故
(补充说明)此故事多见于野史笔记如《金陵胜迹志》,正史并无明确记载,但因其深刻反映明代初期君臣关系的紧张与智慧应对,广为流传。

✅ 建议:读懂背后的生存智慧
徐达之所以能在“洪武屠戮”中少数得以善终(尽管其死因仍有争议),正源于他在权力面前始终保持谦卑与警觉。这次下棋事件不仅是棋艺展示,更是一次高超的政治表演,展现了古代重臣在皇权阴影下的生存艺术。

即便最终徐达病逝后仍被追封为中山王,配享太庙,足见他在朱元璋心中的特殊地位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前天 21:14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