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在天津启幕:推动AI与医疗深度融合
2025年11月8日,第二届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暨医疗场景拥抱人工智能技术会议暨2025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麻醉分会学术会议在天津隆重开幕。这一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主办的盛会,旨在搭建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场景的落地应用,切实服务医护人员,并最终惠及广大患者。
大会核心目标与议题设置
本次大会聚焦“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推动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实际应用。与会嘉宾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1. AI在心血管领域的应用: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规划、风险预测及术后管理,提升心血管诊疗的精准度和效率。
2. AI赋能基层医疗:研究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弥补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短板,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促进医疗公平。
3. 医疗科技成果转化:关注AI医疗创新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路径,打通“产学研用”链条,加速创新技术的实际落地。
这些议题的设置,体现了大会对当前医疗健康领域痛点的精准把握,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性思考。
重要成果发布:报告与创新产品
大会期间发布了多项重要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示范:
1. 《2025中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发布
该报告系统梳理了中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技术趋势、应用案例及未来挑战,为行业从业者、政策制定者和研究机构提供了权威的参考依据。报告的发布有助于凝聚共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2. 多款医疗创新产品亮相
大会现场发布了多款具有突破性的医疗AI创新产品,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
- 围术期不良事件预警设备:
这是由天津大学医学院联合天津市胸科医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共同研发的重要成果。该设备能够在手术中实时采集患者的20多项生命体征数据,并借助深度学习模型进行实时分析。其核心功能是对患者在麻醉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心衰、房颤等危险情况进行早期预警。该设备已完成测试,于大会当天正式发布并准备进入临床应用。巴西圣卡萨集团等国际机构对该设备表现出浓厚兴趣,有意引入当地使用。
- 可折叠便携智能心肺复苏模拟人“康康”:
“康康”是一款针对心肺复苏(CPR)培训的智能化模拟设备。其“可折叠便携”的特性使其易于携带和存储,适合在多种场景下开展培训。智能化功能则能实时反馈按压深度、频率、通气量等操作参数,帮助培训者规范动作,提升急救技能的培训效果。
大会对行业发展的深远影响
第二届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我国乃至全球医疗健康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搭建高端交流平台:大会吸引了来自8个国家的3000多名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促进了跨学科、跨国界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 加速技术落地应用:通过发布创新产品和研讨成果转化路径,大会直接推动了AI技术从理论研究向临床实践的转化,缩短了新技术服务于患者的时间。
3. 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发布的《2025中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发展报告》为行业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攻关领域。
4. 赋能基层与普惠医疗:对“AI赋能基层医疗”的深入研讨,有望通过技术手段缩小城乡医疗差距,让更多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总结
第二届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在天津的成功启幕,标志着我国在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会通过学术研讨、成果发布和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了AI技术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巨大潜力。随着这些创新成果的逐步推广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工智能将为构建更高效、更智能、更普惠的现代医疗健康体系注入强大动力,最终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