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AI战略加速:目标“三大强国”的机遇与挑战
一、韩国AI战略的核心目标与政策举措
韩国总统李在明将2026年定位为“开启AI时代、开创国家百年新征程的历史性起点”,明确提出“跃升为AI三大强国”之一的目标。为此,韩国政府在2026年度预算中大幅加码AI领域投入,10.1万亿韩元(约合535亿元人民币) 专门用于AI发展,较2025年预算翻了三倍。同时,尖端战略产业研发预算增至历史最高的35.3万亿韩元,同比增长19.3%,显示出前所未有的政策决心。
关键政策方向:
1. 巨额投资与基础设施建设:设立“30大先导项目”,包括15个“人工智能大转型”项目和15个超级创新经济项目,并计划推出规模超100万亿韩元的“国民增长基金”,重点支持AI、半导体等战略产业。
2. 智能强军与国防现代化:将传统武器体系升级为AI时代的尖端武器体系,通过AI技术提升国防力量,实现“自主国防”。
3. 国际合作与技术引进:在APEC峰会上与美国签署“科技繁荣协议”,加强在AI、量子计算等领域的合作。英伟达宣布向韩国提供26万枚尖端芯片,助力韩国构建AI基础设施,包括国家AI计算中心和企业数据中心。
二、韩国AI战略的紧迫性与背景
经济压力下的新增长引擎
上海社会科学院赵懿黑助理研究员指出,韩国经济面临结构性放缓压力,GDP增速一季度为-0.2%,二季度仅0.7%,国家竞争力从全球第20位下滑至27位。AI被视为“开启新增长时代的钥匙”,旨在通过技术革新摆脱对传统制造业的依赖。
地缘政治与战略自主需求
韩国被夹在中美科技竞争之间,将科技实力视为“维持外交空间、确保战略自主的关键手段”。李在明强调“在AI时代,晚一天就落后一代人”,反映出对起步较晚的焦虑。前任尹锡悦政府曾大幅削减研发预算(2024年削减4.6万亿韩元),被批评为“浪费宝贵时间”,导致创新发展倒退。
三、面临的挑战:“有车无司机”的困境
尽管韩国雄心勃勃,但其AI产业仍面临多重瓶颈,被形容为“有车却没有司机,有枪却没有子弹”。
1. 人才严重外流
根据斯坦福大学《2025年AI指数报告》,韩国AI人才净流出规模每万人0.36人,在OECD国家中排名第35位,连续三年呈负值。薪资差距是主因:海外机器学习工程师年薪可达50万美元,而韩国领先企业仅约64万元人民币。此外,韩国科研体系过度强调学术论文,忽视产业经验,导致实务专家难以融入本土体系。
2. 投资与生态滞后
韩国在AI投资速度上明显落后于中美。2023年起AI半导体专项预算仅约1万亿韩元,与中美差距悬殊。企业层面,AI多被视为附属技术,尚未形成核心产业结构。数据监管严格、风险投资不足、政策以补贴为主而非生态支持,导致创新链与应用链长期断层。
3. 历史教训与体制障碍
回溯上世纪60年代,韩国通过优厚待遇吸引海外科研人员回国,奠定了科技基础。但如今,“研发悖论”重现:高投入未转化为经济增长,人才流向医学院等更稳定领域。KIST资深研究员洪成珠指出,大学、政府研究所与企业需明确分工——前者专注未来产业,后者负责商业化——但当前体系协同不足。
四、独特优势与国际合作:借力英伟达与半导体基础
尽管挑战重重,韩国仍具备显著优势:
1. 半导体制造的全球领先地位
在高带宽内存(HBM)领域,SK海力士和三星合计市场份额近80%。SK海力士已成为英伟达、谷歌的主要HBM供应商,而三星正通过HBM4技术奋力追赶。英伟达CEO黄仁勋坦言:“英伟达使用的第一款HBM存储芯片就是来自三星。”
2. 英伟达的深度合作
英伟达向韩国提供26万枚GPU,其中5万枚用于国家主权AI基础模型和计算中心,其余分配给三星、现代、SK集团和NAVER。这一合作被视为韩国“迈向AI主权国家道路的关键一步”。黄仁勋表示,韩国在软件、技术专长和制造方面的优势使其具备竞争优势。
3. 企业巨头的协同行动
三星电子将建设“AI工厂”,配备5万块英伟达芯片;现代汽车利用英伟达芯片开发制造与自动驾驶AI模型;SK集团部署英伟达服务器芯片构建“工业AI云”。此外,韩国政府选定SK电讯等财团开发国家级AI模型,试图构建本土技术栈。
五、中美竞争下的战略抉择
中国DeepSeek等企业的崛起加剧了韩国的焦虑感。吉林大学张慧智教授指出,中韩产业结构同质性强,DeepSeek的成功让韩国意识到需构建完整的AI生态体系。韩国试图将存储芯片优势与自主AI开发结合,但短期内仍高度依赖美国技术(如英伟达GPU、AWS/Google Cloud算力)。
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韩国选择“借力美国”:通过APEC峰会强化与美科技合作,在芯片供应受限于中国的背景下,承接部分全球AI需求,试图成为“亚洲AI新枢纽”。但这也使其面临选边困境,如何平衡中美关系仍是长期挑战。
六、总结: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追赶之路
韩国以“三大强国”为目标的AI战略展现了强大的政策决心和资源投入。凭借半导体制造优势和国际合作(尤其是英伟达的支持),韩国有望在算力基础设施和特定应用领域实现突破。然而,“人才外流”、“生态断层”和“地缘政治依赖”三大顽疾若不能解决,其追赶之路将充满坎坷。
正如李在明所言,“在AI时代慢一天就落后一代人”。韩国能否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实际竞争力,在中美夹缝中找到战略自主空间,并最终实现“主权AI”目标,将是未来几年全球科技格局演变的重要看点。而“炸鸡啤酒会面”背后折射出的务实合作精神,或许正是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寻求突破的关键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