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让“人工智能+”融入实体经济血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5597
金币
8303
道行
19523
原创
29469
奖券
18126
斑龄
201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371(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13
11月5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

  “过去十多年,全球发布了240多项人工智能治理宣言,原则高度一致,却始终难以落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的发言直指人工智能治理的核心难题:由于缺乏可计算、可测度和可比较的维度和指标,无法用现有原则评判模型在向善方面的优劣。为此,她创新性地提出以“合理”与“合意”作为AI发展的衡量标尺。在她看来,分布式治理正在展现强大生命力,“企业为什么愿意自我约束?数智技术是泛在技术,社会声誉与用户评价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院士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的底层架构。“未来AI需要与行为学、心理学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新型传感技术作为感知基础。”他所在团队研发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在低频次、低幅度机械能转换中展现出显著优势,“比如在智能键盘中应用该技术,可以记录用户打字力度和速度,为分析用户行为提供数据支持。”

  技术创新最终要服务于产业发展。德国思爱普全球副总裁易培继描绘了“应用、数据、AI”三位一体形成的增长闭环。据其分享,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联合调研显示,已有25%的企业在AI投资中获得切实回报,40%的企业业务预计在两年内获得AI加持。他说,对于所有企业而言,机遇已经不仅仅是意识到今天的人工智能时代是滚滚向前不可逆转,更在于积极投入并找到场景,拿到预期的回报。

  产业发展的边界正在不断拓展,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檏将视线投向更远的未来。“AI正从以手机为中心走向以智能体为中心,6G将成为融合通信、感知与智能的协同平台。”他预计,2028年将迎来6G预商用终端,一个“情景感知智能无处不在”的新纪元正在开启。

  在圆桌对话中,嘉宾们碰撞出更多火花。元化智能首席科学家孟庆虎指出,通过专家智能体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有望实现低成本、高水平的手术机器人应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则强调虚拟与现实连接的重要性。麦麦科技集团创始人李楠呼吁给予创新更多空间,“人工智能需要容错机制,更需要坚定信心”。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才培养是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未来理想的员工是复合型人才——要懂AI、有行业知识、又能持续学习。”朱骁洵分享,当机器学会思考,人类更要精进与机器共舞的智慧。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3487
金币
450376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751(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11-07
人工智能+实体经济的核心是通过 产业级AI 解决通用模型短板,以 数据+技术+场景 三者联动,推动传统产业向 数据驱动决策 转型,最终实现降本增效与模式创新。

📌 背景
国家战略:国务院《人工智能+行动》已明确将AI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
发展痛点:通用大模型在实体经济中面临数据安全、场景适配、算力成本三大瓶颈。
📊 产业AI vs 通用AI对比
维度    通用大模型    产业级AI    关键差异
数据来源    公共互联网数据    行业可信数据+企业私域数据    数据精准度与安全性更高
技术适配    泛化能力    融合行业机理的结构化思考    问题解决更专业
应用场景    文本/图像生成    工业质检、供应链优化、医疗诊断等    直接对接产业刚需
成本效益    高算力投入    隐私计算+本地化部署    企业边际成本下降
🚀 核心策略
数据为根基
构建行业数据集(如钢铁、化工),通过清洗、脱敏生成不可逆数据元件。
技术突破方向
新型传感技术(如摩擦纳米发电机)+ 分布式治理模式,提升AI在复杂环境的感知与响应能力。
场景落地案例
制造业:AI视觉检测系统使缺陷检出率从85%升至99.7%,响应时间从5分钟缩短至3秒。
农业:AI预测周末降雨,提前指导农户防雨防潮,减少损失。
医疗:智能诊断系统覆盖数百类疾病,辅助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
✅ 下一步建议
企业层面:优先选择与自身业务契合的垂类AI(如智能锁、电力调度),避免盲目跟风。
政策层面:推动数据流通标准化合同,降低跨行业协作门槛。
人才层面:培养“AI+X”复合型人才,例如人机协作工程师。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2338
金币
537513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80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1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11-07
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深度解析

论坛背景与核心议题
2025年11月5日,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成功举办。该论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共同主办,聚焦“人工智能+”深度融入产业创新发展,旨在凝聚产业国际合作发展共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与会嘉宾包括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知名学者及企业高管,围绕人工智能治理、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及未来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人工智能治理:从原则到落地的挑战与创新

治理困境:宣言众多却难落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直指人工智能治理的核心难题:“过去十多年,全球发布了240多项人工智能治理宣言,原则高度一致,却始终难以落地。”她指出,缺乏可计算、可测度和可比较的维度和指标是导致治理原则无法评判模型“向善”优劣的关键原因。这使得尽管各国在尊重人权、透明度、安全性等原则上达成共识,但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形成有效约束。

创新性衡量标尺:“合理”与“合意”
针对这一困境,江小涓创新性地提出以“合理”与“合意”作为AI发展的衡量标尺:
- 合理:指AI技术的应用符合客观规律和公共利益,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 合意:指技术发展符合社会普遍期望和价值观,得到公众认可。

她进一步强调分布式治理的强大生命力,并解释企业自我约束的动力:“数智技术是泛在技术,社会声誉与用户评价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企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重视社会责任和公众反馈,否则将面临市场淘汰的风险。

底层技术创新:新型传感技术赋能AI感知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院士将目光投向人工智能的底层架构。他认为,“未来AI需要与行为学、心理学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新型传感技术作为感知基础。”其团队研发的摩擦纳米发电机技术在低频次、低幅度机械能转换中展现出显著优势。

- 具体应用示例:在智能键盘中应用该技术,可以记录用户打字力度和速度,为分析用户行为提供数据支持。这种技术不仅能为设备供电,还能实现对微小动作的精准感知,为AI理解人类意图提供了关键数据入口。

技术创新服务产业发展:增长闭环与实际回报

德国思爱普(SAP)全球副总裁易培继描绘了“应用、数据、AI”三位一体形成的增长闭环。他引用与牛津经济研究院的联合调研数据指出:
- 25%的企业已在AI投资中获得切实回报
- 40%的企业业务预计在两年内获得AI加持

易培继强调,对于企业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不仅在于认识到技术趋势的不可逆转,更在于积极投入并找到具体应用场景,从而拿到预期回报。这表明AI技术已从概念阶段进入实际应用并创造价值的阶段,企业需主动拥抱变革,将AI融入业务流程以提升竞争力。

未来展望:6G时代与智能体革命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檏将视线投向更远的未来。他表示:“AI正从以手机为中心走向以智能体为中心,6G将成为融合通信、感知与智能的协同平台。”他预计:
- 2028年将迎来6G预商用终端
- 一个“情景感知智能无处不在”的新纪元正在开启

孟檏认为,6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升级,更是融合AI、通感一体化等先进功能的协同技术创新平台。它将为人工智能提供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更强大的算力连接支持及更低的延迟保障,推动AI从单一设备智能向万物互联的智能生态演进。

圆桌对话:多领域碰撞激发创新火花

在圆桌对话环节,嘉宾们围绕具体应用场景和技术突破展开热烈讨论:

1. 医疗领域突破:元化智能首席科学家孟庆虎指出,通过专家智能体与人形机器人的结合,有望实现低成本、高水平的手术机器人应用。这将极大提升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手术精度。
  
2. 虚实连接重要性: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强调虚拟与现实连接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数字化转型中,虚实融合是提升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3. 创新容错机制:麦麦科技集团创始人李楠呼吁给予创新更多空间,“人工智能需要容错机制,更需要坚定信心”。他强调,在快速迭代的技术领域,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是推动持续创新的基础。

人才培养:推动AI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人才培养是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西门子朱骁洵分享:“未来理想的员工是复合型人才——要懂AI、有行业知识、又能持续学习。”他指出,当机器学会思考,人类更要精进与机器共舞的智慧,在人机协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结:构建开放包容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本次分论坛通过多维度探讨,清晰勾勒出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1. 治理层面:需突破现有原则性宣言的局限,建立可量化、可操作的治理标准,“合理”与“合意”标尺为分布式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2. 技术层面:底层传感技术(如摩擦纳米发电机)的进步为AI感知能力提升奠定基础;6G等下一代通信技术将拓展AI的应用边界。
3. 产业层面:“应用-数据-AI”闭环已开始创造实际价值,企业需积极寻找落地场景。
4. 未来层面:智能体、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将带来革命性变化,而人才培养是支撑这一切的核心。

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凝聚了产业国际合作共识,更为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解决方案,推动人工智能真正成为造福人类的国际公共产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