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阅读
  • 2回复

[奇观]在被游客遗忘的角落里,藏在南京最硬核的国宝[75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476
金币
516918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2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09:33
— 本帖被 huozm32831 执行加亮操作(2025-11-02) —


如今去南京旅游的人基本不瞅南朝石刻,就像后视镜里的风景,眼一闭就过去了。
想当年南北对峙的时候, 北边人把菩萨雕在石窟里,南边人把镇墓兽杵在荒坡上,各自守着石雕艺术的半壁山河。

大同-北魏云冈石窟

邯郸-北齐响堂山石窟
现在嘛,北边的石窟依然人山人海,南边的陵墓石刻早被东南风刮得七零八落,野草都长到天禄脖子根了。

因为南京是南朝京师,镇江丹阳(南兰陵)是齐梁二代的帝乡。
所以现存的南朝陵墓石刻,大多分布在南京的栖霞区、江宁区,镇江的丹阳、句容两个县级市。

总计32处,其中南京19处(栖霞区12处,江宁区7处),镇江地区有13处(丹阳12处,句容1处)。

丹阳-南朝齐明帝萧鸾兴安陵石刻
1988年1月13日,位于南京的南朝陵墓石刻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现存17处(栖霞区10处,江宁区7处),包括帝陵3处、王侯墓8处以及有失考墓6处。

事烦时窄,全部写一遍遭不住,我捡重点的说几处。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
位于江宁麒麟铺社区,可以定位到麒麟石刻体育公园,继续往北200米左右到达,石刻原先村子里,但现在村庄已拆迁,只剩零星几座房子。

初宁陵建于刘宋永初三年(422年),是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南朝石刻(也有观点认为此处为宋文帝刘义隆的长宁陵)。

陵园原设寝殿、陵庙等建制,1500多年过去了,现在只剩下一对石兽。

1981年拍摄
东边是双角天禄,西边是独角麒麟。
天禄昂首挺胸,腹侧有浮雕的双翼,翼前有依稀可见的鱼鳞纹,四足已失,尾巴无存。

而麒麟的独角已经损坏,尾巴也断了,额下有长须垂胸。
腹侧同样浮雕双翼,翼状秀美,通体还饰有勾云纹,整体造型稳健庄重,与汉代石刻的风格相似。

1944年拍摄

刘裕,小名寄奴,徐州人,他在公元420年废除东晋恭帝司马德文,自立为帝,建立刘宋,成了南朝第一位皇帝。

这老哥战斗力爆炸,一辈子砍翻六个皇帝,获得雅号—“六味地黄丸”(六位帝皇完)。
更离谱的是,史料记载他“一人驰突,数千溃众”。翻译过来就是一个追着几千人砍,简直就是人形坦克,辛弃疾那句“气吞万里如虎”真不是彩虹屁。

刘宋疆域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
位于江宁上坊社区,以前就杵在田埂边,如今成了改成了“陈陵石刻公园”对外开放。

万安陵是陈武帝陈霸先和皇后章氏的合葬陵。
不过也有人指着天景山的方向说,真正的万安陵早被仇人王僧辨之子王颁刨得连地皮都不剩了,这里应该南齐/梁初的遗存。

1917年拍摄的万安陵石刻
现在这只存有两只无角石兽,都用亭子保护了起来,北边那只(像天禄)还能看出轮廓,裂纹在石头上爬。


南边的(像麒麟)更惨,断裂的颈部和碎裂的胸口记录着时间和暴力,据说据说侵华日军曾拿它当靶子。

再来说陈霸先这个人,字兴国,小字法生,浙江湖州长兴人,和刘裕一样,陈霸先同样家境贫寒,同样武德充沛。

早年间拎着刀从岭南砍到建康,平叛交趾,平定侯景之乱、击退北齐进犯。
太平二年(557年),受梁禅称帝,建立南陈,是历史上唯一以姓氏命国的皇帝。

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石刻(萧统)
位于栖霞区狮子冲山谷内,路不太好找,对面是公墓,旁边是垂钓中心,门口有“恶犬”,龇牙咧嘴。


穿过逼仄小道,冷不丁撞见两尊石兽站在一片草坪上,日头正好,翼翅卷云纹都清晰得很。

东边是双角的天禄,西边是单角的麒麟,体侧刻双翼,并有卷云纹,体态修得好看,昂首阔步的样子,绝对算是我见过的六朝石兽里颜值最高的一对了。


文保碑上说这里埋的陈文帝陈蒨,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南朝陈第二任皇帝。
这叔侄俩活得都不长,陈蒨在位七年搞了点实事,减免赋税整顿吏治,当时百姓富裕,国势强盛,史称“天嘉之治”,可惜45岁就病死了。

初唐 阎立本画的陈文帝画像
有意思的是,前些年考古队在两公里外挖出两座南朝大墓,可能是昭明太子萧统母子的墓,所以这石刻就说不准是谁家的了。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
位于栖霞区十月村的农田里,现存东侧石辟邪1件、西侧石柱1件,西侧也曾发现一只石辟邪,因碎得实在拼不起来,1956年又给埋回土里了。


东边蹲着的那只石辟邪,为雄兽,腰部断过两截,胸口和脖子后头有明显裂纹,左前腿和底座都摔裂过,1957年文物部门给救治回去了。

这兽长得敦实,咧着嘴吐舌头,肋下双翅刻着六根翎毛,胸前几缕勾云纹,长相很是神气,被称为“南京最美辟邪”。

南京市徽上的神兽就是照着它的样子画的,现在中山门、南京南站都能见到这造型。

马路对过还竖着一根神道柱,全高6.5米,柱身刻着二十道瓜棱纹,顶上蹲着只小辟邪。

最绝的是柱额头那串南朝特有的“反左书”。
23字跟刚刻的一样清楚,写的是“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

萧景是镇江丹阳人,南梁宗室重臣,东阳太守萧崇之之子、梁武帝萧衍的堂弟。
说个冷知识,他原名其实叫萧昺,后来唐朝人写《梁书》时候为避唐世祖李昺的讳,硬给他改成了萧景。

1940年拍摄梁桂阳简王—萧融墓石刻
位于栖霞区炼油厂小学南边,远远就能望见用栅栏围起来的两尊石兽。
近处是两棵三人合抱的梧桐树,周围是职工楼里晒的被子,生活气息十足。


现存两大一小三尊辟邪,二辟邪东西对望。
西边为雄兽,出土时残缺严重,如今已修复,东边为雌兽,保存较好,胸前有一只小辟邪,这只小辟邪应该是石柱柱头的构件。


资料上说这是南京地区最古的南朝萧梁神道石兽,其实看风格也能看出来,
这对石兽和后来的比,腰杆笔直线条横平竖直,十分硬朗, 那种S型曲线在它们身上压根没影,透着一股子古早的糙劲儿。


这对辟邪早年没人知道来头,直到1980年在距离这西北约1公里处,发现一座大型南朝墓葬。
通过出土的墓志才确定了它们是梁桂阳王萧融与王妃王繤韶合葬墓的遗存。


王妃王繤韶的墓志拓片(王繤韶是王导七世孙女)
萧融,字幼达,常州武进人,南朝梁宗室大臣,梁武帝萧衍五弟。
东昏侯永元三年(501年4月15日),萧融被南朝齐第六任皇帝萧宝卷下令处死,后来他哥当了梁武帝,被追赠散骑常侍、抚军将军、桂阳郡王,谥号为简。

萧融墓石刻老照片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
位于栖霞区甘家巷小学内,在马路边上,石刻就在门口的大棚里。
两尊辟邪抻着三米长的身子踞在街沿,鬣毛虬结,五爪抓地,钢尾杵在水泥缝里。


我好奇的想,那些放了学的孩子蹲在石兽旁啃冰棍时,会不会好奇这些大家伙的来历?
没来前不知道,这里居然有南朝陵墓石刻的最全阵容,除了两尊辟邪,四通石碑分列神道两侧,像是四位史官排排站。



据说当年梁武帝让王僧孺他们一人写一篇,结果分不出高下。
索性把作文全刻成了石碑,不过实在是太过久远,字体基本漫灭的看不清了。


1944年所拍
萧秀,字彦达,南梁宗室重臣、文学家、藏书家,梁武帝萧衍的七弟。
天监元年(502年)封安成康王,天监十七年死于雍州刺史赴任途中,时年44岁,赠侍中,司空,谥号“康”。

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
与萧秀墓同在甘家巷的还有萧恢和萧憺的墓,后两处石刻被圈进同一座公园,花草长势很野,池塘晒着碎阳,停车位也挺宽裕。

萧恢,字弘达,常州人,南梁宗室名臣,萧顺之的第九子,梁武帝萧衍的异母弟。
萧恢自幼聪颖,七岁就能讲透《孝经》《论语》,读书多又轻财好施,51岁死在荆州任上,第二年运回南京落葬。

1944年的萧恢墓石刻
现存辟邪两只,均为雄兽,东西相对,没角的辟邪张着嘴,舌头耷拉在风里。
东边那只翅膀刻六道翎纹,西边少一羽,胸前勾云纹悬刻,抬爪跨步的架势像要冲出去。


有人说这不是萧恢的墓,按六朝家族墓地以右为尊的规矩。
萧恢墓石刻应在萧憺墓的西边,这里的墓主应该是萧憺的儿子梁始兴嗣王萧亮。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
萧憺墓石刻就在旁边,两处石刻合并成了一个公园。
萧憺是梁武帝萧衍的十一弟,萧秀的同母兄弟,早年帮着一起打天下,死的时候才45岁,得了个“忠武”的谥号。

现存3种5件石刻,分别为石辟邪2,石碑1,龟趺2。
只有东边那只还算完整 ,就是下巴没了,身上裂纹像干涸的河床,胯下还趴着两只小兽,雕得倒是活灵活现。


1957年就装了亭子来保护东碑,之前一直锁着,现在每周四开半天门。
龟趺、碑身、碑头加起来5.61米光龟趺脖子就有半人高,上面蟠龙雕得张牙舞爪。


碑额题有“梁故侍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剩下的碑文略有剥蚀,有两千八百个字,为六朝陵墓碑刻中存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块。



至于西边的辟邪和龟趺因为残缺的厉害,索性就半埋在土里,上面还盖了个玻璃罩,留了几个小孔,基本是啥也看不清了。

除了以上这些,同在这附近的还有萧暎墓和萧伟墓石刻,不过都没有辟邪或天禄等石兽遗存了,只是零星留了些柱础和柱身。

萧暎墓石刻

萧伟墓石刻
不过在在南师大、学则路地铁口附近还有座梁临川靖惠王萧宏石刻公园。
目前有2只石辟邪,2件神道柱,1件石碑,周围芦苇在风里摇,水面泛着碎光,环境十分好。


萧宏是梁武帝萧衍的六弟,据说他身长八尺,魁梧俊美,容止可观。
但他却是个草包,空有一副好皮囊,无才无德,沉湎声色,怯懦贪鄙,贮藏钱财的库房将近百间,还和自己亲侄女—梁武帝女儿永兴公主私通你敢信。


天监四年(505年),萧宏率军攻打北魏,途中遭逢大暴雨,一个人弃军而逃,致梁军溃败,北魏人嘴损,从此管他叫作“萧娘”。

如今地铁卷起风尘从楼宇间呼啸而过,石亭里石兽碑碣沉默。
世界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英雄竖碑,草包烂人也竖碑,旧时王谢堂前燕,管他什么帝王贵胄,千年后野芦苇照样漫过朱门。

1944年 萧宏墓倒塌的墓阙
1条评分金币+22
huozm32831 金币 +22 - 前天 17:00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9476
金币
516918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29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09:34
南朝陵墓石刻:被遗忘的江南艺术瑰宝

您的文字生动描绘了南朝陵墓石刻的沧桑与魅力,也道出了这些珍贵文化遗产在当代旅游视野中被边缘化的遗憾。正如您所说,南朝陵墓石刻与北朝石窟寺南北呼应,共同构成了中国早期石刻艺术的辉煌篇章。然而,相较于云冈、龙门石窟的喧嚣,这些散落在南京、镇江田野间的“镇墓神兽”确实显得默默无闻。让我们结合最新信息,深入探讨这一“活化石”的现状、保护与未来。

一、南朝陵墓石刻的独特价值:南北艺术的“双璧”

您提到“北边人把菩萨雕在石窟里,南边人把镇墓兽杵在荒坡上”,精准概括了南北石刻艺术的差异。南朝陵墓石刻以帝王、贵族陵墓的神道石兽(天禄、麒麟、辟邪)、神道柱、神道碑为核心,其“陵园-神道-石刻”三位一体的格局,在世界艺术史上独一无二。这些石刻:

1.  艺术价值:与北朝石窟的佛教题材不同,南朝石刻以世俗化的神兽为主,造型雄浑大气,线条流畅,兼具汉代古朴与六朝飘逸之风。如您描述的萧景墓石辟邪,被誉为“南京最美辟邪”,其肋下双翼的卷云纹、胸前的勾云纹,展现了精湛的雕刻技艺。
2.  历史价值:承载着南朝(宋、齐、梁、陈)的政治、经济、宗教信息,是研究六朝制度的“活化石”。例如刘裕初宁陵石刻是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南朝石刻,见证了刘宋王朝的建立;萧宏墓石刻则折射出南朝宗室成员的复杂性格与历史评价。
3.  东亚影响:与北朝石窟寺形成南北呼应,在东亚石刻艺术史上地位突出,对朝鲜半岛、日本的古代陵墓石刻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现状与困境:“野草长到天禄脖子根”的无奈

您用“野草都长到天禄脖子根了”形容其现状,这并非夸张。尽管1988年南京地区的南朝陵墓石刻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作为“田野文物”,它们长期面临多重威胁:

1.  自然侵蚀:历经1500余年风雨,石刻表面风化严重,纹饰模糊,部分甚至出现断裂(如万安陵麒麟颈部断裂)。栖霞区、江宁区等地的石刻多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缺乏有效遮蔽。
2.  人为破坏:历史上战乱、盗掘以及近代以来的不当开发(如您提及侵华日军曾将其当靶子)对石刻造成严重损伤。方旗庙南朝石刻曾出现砖块堆积、玻璃罩损伤等问题(2025年6月报道),虽已修复,但仍反映出管理漏洞。
3.  保护标准不统一:南京(17处)与镇江(12处)分属不同行政区域,过去存在保护标准不一致、执法力度有差异的问题。例如丹阳地区的齐梁帝王陵石刻与南京王侯墓石刻,在保护投入和管理机制上曾存在差距。
4.  公众认知度低:正如您观察到的,“去南京旅游的人基本不瞅南朝石刻”。相较于明孝陵、夫子庙等热门景点,南朝石刻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导致其文化价值未能被广泛认知。

三、协同立法保护:法治护航“活化石”

针对上述问题,南京与镇江两地人大于2025年协同制定了《南京市南朝陵墓石刻保护条例》和《镇江市南朝陵墓石刻保护条例》,并于10月30日正式通过。这是南京都市圈首部文物保护地方协同立法,标志着南朝陵墓石刻保护进入法治化新阶段。

主要亮点:

1.  明确保护范围:将地上石刻(石兽、石柱、石碑)、地下墓葬及相关陵园遗址等不可移动文物及其周边环境、历史风貌全部纳入保护范围,实现“地上地下”全覆盖。
2.  构建协同机制:打破行政壁垒,建立宁镇两地政府在考古发掘、学术研究、跨区域执法协作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并共同推动南朝陵墓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3.  细化禁止行为:明确保护范围内禁止攀爬、刻划、污损石刻,在建设控制地带内禁止建设污染设施等。对攀爬行为可处200-500元罚款,构成犯罪的追究刑责。
4.  鼓励公众参与:设立专门条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如学校开展学习实践、村(居)委会发挥群众作用、社会捐赠等。同时强调专业指导,避免公众因专业知识不足对文物造成意外损坏。
5.  强化检察监督:明确检察机关可通过检察建议、公益诉讼等方式保护石刻,为文物保护提供司法保障。

四、重点石刻巡礼:穿越千年的“镇墓神兽”

结合您的描述和最新资料,我们再来聚焦几处最具代表性的南朝陵墓石刻:

1. 宋武帝刘裕初宁陵石刻(江宁麒麟铺)
   - 最早的南朝帝王陵墓石刻之一,现存双角天禄(东)和独角麒麟(西),虽四足已失、尾巴无存,但昂首挺胸的姿态仍显威严。刘裕“六味地黄丸”的典故和“气吞万里如虎”的气概,为这组石刻增添了传奇色彩。

2. 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江宁上坊)
   - 改建成“陈陵石刻公园”,两只无角石兽被亭子保护。尽管经历王颁刨陵和日军破坏,仍顽强留存。陈霸先从岭南寒门崛起为开国皇帝的经历,与石兽的坚韧气质相得益彰。

3. 梁吴平忠侯萧景墓石刻(栖霞十月村)
   - “南京最美辟邪”所在地,东侧雄兽敦实可爱,肋下双翼翎毛清晰可见。神道柱上的“反左书”题额“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是重要文字史料。其形象被选为南京市徽原型,在中山门、南京南站等地可见。

4. 梁桂阳简王萧融墓石刻(栖霞炼油厂小学)
   - 南京地区最古的萧梁神道石兽之一,风格古朴硬朗,无S型曲线,保留了早期六朝石刻的“糙劲儿”。东边雌兽胸前的小辟邪尤为独特,可能是柱头构件的二次利用。

5. 萧秀、萧恢、萧憺墓群石刻(栖霞甘家巷)
   - 形成“最全阵容”,萧秀墓有两辟邪和四通碑(“四史官碑”),萧憺墓碑为六朝存字最多、最完整的碑刻之一。这些密集分布的石刻群,直观展现了南梁宗室墓葬的布局特征。

五、未来展望:让千年遗产“活起来”

要改变南朝陵墓石刻“后视镜里的风景”的命运,还需多方努力:

1.  加强宣传推广:结合协同立法契机,通过纪录片、文创产品、研学旅行等方式提升公众认知。例如将萧景辟邪形象开发为城市IP,举办“六朝石刻艺术节”。
2.  改善展示环境:对重点石刻进行科学修缮和环境整治,如建设更多像方旗庙那样的小型主题公园,在保证保护的前提下提升游览体验。
3.  推动联合申遗:宁镇两地已明确将共同推动南朝陵墓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能提升其国际影响力,也将带来更系统的保护资金和技术支持。
4.  文旅深度融合:串联南京栖霞山、江宁区与镇江丹阳、句容的南朝石刻点位,打造“六朝文化寻踪”旅游线路,让游客在行走中感受历史脉络。

结语

南朝陵墓石刻是江南大地留给我们的一份厚重礼物。它们沉默地伫立在田野间,见证着王朝更迭与时代变迁。随着协同立法的实施和保护力度的加大,这些“镇墓神兽”终将摆脱被遗忘的命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正如您所言,“旧时王谢堂前燕”,无论帝王贵胄如何湮灭于历史烟尘,这些凝固的艺术之美终将跨越时空,继续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六朝往事。希望未来有更多人能停下脚步,在这些古老的石兽面前驻足片刻,感受那份来自1500年前的艺术震撼与历史温度。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16:5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755
金币
435879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1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505(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0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前天 14:15
在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角落,藏匿着多处被游客忽略却堪称“硬核”的国宝级文物与遗址。它们或因位置偏远、或因低调陈列而少为人知,却承载着惊人的历史与艺术价值。以下精选几处最具代表性的“遗珠”:

🔍 一、白马石刻公园:百件露天石刻的千年对话
位置:玄武区钟山风景区西侧
亮点:中国首家石刻主题公园,露天展示100余件六朝至明清石刻。

硬核文物:
六朝石龟:全国罕见的六朝时期石雕,见证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厚重。
宋代神道石人石马:4件完整宋代陵墓神道石刻,细节刻画精湛。
金陵辟邪:南京城市象征“辟邪”原型之一,融合狮翼神兽的南朝图腾。
现状:免费开放却游客稀少,石刻散落林间,静候知音。

🏯 二、甘熙宅第(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深宅中的非遗宝库
位置:秦淮区南捕厅历史街区
亮点:南京最大清代民居群“九十九间半”,藏身277项非遗技艺。
硬核国宝:
活态传承:南京剪纸、秦淮灯彩、云锦织造等20项国家级非遗现场展演,传承人常驻演示。
建筑本身:清代徽派建筑典范,雕花门楼、水井天井布局体现古代家族礼制。
现状:藏于闹市却鲜有游客深入,年均接待学生超万名,反成文化课堂。

🛕 三、大报恩寺遗址:地宫秘藏的佛国至宝
位置:秦淮区中华门外
亮点:琉璃塔虽重建,地宫遗址展厅却藏有世界级圣物。
硬核国宝:
佛顶骨舍利:全世界唯一一枚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印度失传千年,2008年南京出土。
阿育王塔:出土舍利的鎏金七宝塔,唐代皇家工艺巅峰。
现状:游客多登新塔,却忽略地宫核心文物,真宝反成“角落明珠”。

🏛️ 四、周园(溧水区):民间故宫的震撼典藏
位置:溧水区白马镇
亮点:私人收藏馆,规模媲美故宫,北有故宫,南有周园之称。
硬核文物:
3吨龙凤砚:世界最重砚台,整石雕刻。
3000年独木桌王:树龄超三千年的完整巨木茶台。
千佛廊:4000尊石刻佛像阵列,跨越多个朝代。
现状:远离市区,游客稀少,堪称“被距离埋没的史诗”。

🚂 五、浦口火车站: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坐标
位置:浦口区津浦路
亮点:朱自清《背影》原型地,民国铁路活化石。
硬核价值:

百年站台:保存完好的民国站房、雨廊及铁轨,见证近代交通史。
影视取景地:《情深深雨濛濛》等剧取景地,依萍书桓重逢场景原址。
现状:江北发展滞后致其冷清,锈迹铁轨间时光凝滞。

💎 为什么称它们“最硬核”?
唯一性:佛顶骨舍利、金陵辟邪等全球仅此一件。
技术超前:如汉代错银铜牛灯暗藏2000年前环保设计(烟尘净化系统),六朝青瓷神兽尊釉色千年不脱。
文化符号:辟邪、非遗技艺等定义南京身份。
📌 探索建议:避开夫子庙、中山陵的人潮,深入这些“冷门”角落,你将触摸到南京更具深度的灵魂

[ 此帖被姜谷粉丝在2025-11-02 14:16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币+6
huozm32831 金币 +6 - 前天 16:59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