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嗦粉记》
——致深圳的柳州味觉迁徙者
Ⅰ. 酸笋的序曲
陶坛里沉睡的嫩竹,
在岭南潮热中苏醒,
发酵成街头倔强的号角——
“臭是未署名的情书”,
西丽分店的玻璃门推开,
酸浪撞碎CBD的香水雨。
Ⅱ. 红油地理志
六小时熬煮的螺汤在铁锅起义,
牛骨与石螺的起义军,
攻陷电子厂的味蕾边防。
辣椒油是液态的晚霞,
浇灌宝安花园的钢筋丛林,
炸蛋张开金黄羽翼,
吸吮着汤底的星群。
Ⅲ. 一碗乡愁拓扑学
“要酸笋咩?要腐竹咩?”
老板娘柳音切开蒸汽,
像切开一条柳江。
深南大道车流轰鸣,
而木耳在碗底重建喀斯特地貌,
花生碎是散落的铜鼓残片,
在筷尖敲响壮歌的余震。
Ⅳ. 味觉超导体
当冰镇豆奶截断电辣脉冲,
三十载老卤在舌面析出结晶:
“在柳州我们不叫它臭味,
叫山泉与时光的谈判书”。
外卖骑手驮着紫砂煲疾驰,
把非遗配方焊进深圳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