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虽然有180厘米的大高个,但体重也高达200斤,平时还不注重运动,每天最大的运动量就是去车库,饮食也是哪个高热量、高嘌呤就摆满桌.
随着体重的增长,体内的尿酸水平也一路狂飙,导致老王年纪不过45就已经得了痛风,而且最可怕的是关节都长满了痛风石,平常走路都难受,关节结构也因为痛风石的累积遭遇变形,还时不时流出灰白色液体,气味闻到就想作呕,就连家人也不愿意亲近。
很多人可能觉得尿酸高,只要身体不痛就不用管,其实大大低估了痛风的危害。

一、痛风是被低估的“定时炸弹”!
很多人对于痛风,只知其名不闻其意,其实痛风是人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关节局部出现尿酸钠晶体沉淀后,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
患者一开始可能只是尿酸水平高,症状比较轻,只有手指脚趾出现红肿或炎症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干预,随着病情的加重,关节沉积的晶体越多,疼痛感也会加大甚至蔓延到膝盖、手肘等大关节,引起关节变形。这些结晶还可能对全身多个器官组织造成损害,像肾脏沉积后可能引发肾炎、肾结石甚至严重的肾衰竭,因此痛风不仅痛还可能致命。

《柳叶刀》子刊在今年5月发表了一篇涵盖50万中国成人的相关研究,发现在确诊痛风前,患者已存在多项基础疾病。
值得注意的是,痛风还和多种疾病风险存在关联,对心血管疾病、肾脏病、糖尿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等多种疾病风险有明显的提升,而且痛风患者相比于没有痛风的人,全因死亡风险也要高58%,因此千万不要小瞧痛风,危害比你想象的还要恐怖。

二、除了海鲜啤酒,这些食物也要少吃!
尿酸高是引起痛风的重要原因,而尿酸的形成又离不开嘌呤,人体内嘌呤8成左右来自于自体细胞核酸分解代谢生成,只有2成源自于食物嘌呤,别小看这2成的食物来源,很可能就是痛风的源头。
除了众所周知的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还有一些看似平常的食物,实际上也是"嘌呤大户",需要特别注意。
1、含糖饮料和果汁
市面上大多数饮料包括果汁,都添加了大量的果葡糖浆或果糖,长期摄入会大量在体内集聚,并促成尿酸的生成,糖分还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抵抗风险,也会进而减少尿酸的代谢。

2、咖啡伴侣
咖啡很多人喜欢喝,除了提神,咖啡对身体健康其实也有一定益处,有研究显示,适量喝咖啡摄取的咖啡因,可以经脱甲基作用代谢为甲基黄嘌呤,降低血尿酸含量,对预防痛风发作有一定帮助。但要注意的是,喝咖啡切忌添加咖啡伴侣,也就是糖和奶精这类添加物,不但会增加热量的摄入,而且还会增加血尿酸水平,最好少吃。
3、浓肉汤
汤是不少家庭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在不少人心里,喝汤可以滋补身心,觉得烫熬的越久,营养价值越高,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关阳却提醒,喝汤,尤其是肉汤不宜多喝,尤其不宜长时间煲,研究显示熬汤时间越长,其中的核苷酸含量也越高,人体摄取的嘌呤也会越多,诱发痛风的危险也越高。

除了上述食物,也要警惕蔬菜背刺,甚至不少蔬菜也是高嘌呤食物,日常也要注意少吃:
1、豌豆苗
数据显示,每100克豌豆苗可能含有500毫克嘌呤,是典型的高嘌呤食物。此外,豆芽也同样是高嘌呤食物,尤其是根部含量最高,如果需要控制尿酸,最好少吃。

2、干菌类
菌菇类食物无论是新鲜的还是干货类,都含有较高嘌呤水平,日常食用会增加嘌呤摄入量,尤其是本身就有痛风的患者更应注意限制摄入。
3、芦笋
芦笋虽然是很好的减脂食物,可以补充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素,但同时它也是高嘌呤食物,比起某些海鲜的嘌呤含量都高,因此也要注意少吃,如果一定要吃最好烹饪前进行焯水,可以有效减少一定的嘌呤含量。

三、防高尿酸、防痛风,应该这么做
除了饮食其实导致高尿酸的原因还有很多,而且大多就来自我们忽视的不良习惯,因此预防痛风,不妨从以下习惯调整开始。
1、多喝水
多喝水还真不是梗,尤其是温开水,建议每天饮用量保持2000毫升左右,喝水可以稀释血液中的尿酸含量,促尿酸排泄。当然有心脏病等禁忌症等患者除外,尤其不建议用酒、饮料、果汁、汤等饮品代替,因为这些都是尿酸最常见来源,

2、坚持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快代谢的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多余尿酸排泄速度,日常可以以身体承受力为基础,适当选择跑步、游泳或者打球等有氧运动,一周至少进行3次以上,每次最好坚持30-60分钟。
但要注意避免运动过度,尤其是剧烈运动不可取,因为运动强度过大就会促使身体进入无氧代谢,除了增加乳酸的堆积,还可能影响尿酸排泄,诱发急性痛风。

3、规律作息
如今熬夜成为很多人的作息常态,虽然短期内除了精神萎靡也没有其它影响,但长期下来会导致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导致抑制尿酸排泄相关酶得不到充分激活,有研究发现,每晚睡不够6小时会增加40%的高尿酸血症发病率。
因此,日常最好尽量在晚上23:00前入睡,让肾脏也可以得到有效的修复时间,也可以更好的维持尿酸滤过功能。

除了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如果尿酸水平依然无法稳定,最好及时就诊,必要时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避免尿酸持续上升增加痛风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