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东铁车厢即景
(一)
雨刷在车窗上写诗,东铁线切开九龙的晨雾
菲律宾网友的手机镜头里,钢蓝色制服正展开
——像一把精确的剪刀,裁开头等舱的寂静
「这里要另外付钱?」长者的粤语混着雨音
半个车厢的人影,在下一站被剪成失重的问号
闸机吞吐着八达通的余温,而二维码在口袋里发亮
有人把「同行码」叠成纸船,载六张笑脸漂过沙田站
也有人误闯天鹅绒座椅的海域,普通话与罚单的褶皱里
藏着支付宝未读的消息:「附加费1000港元」
——电子屏的冷光,照见异乡人掌纹里的迷宫
(二)
金钟站的末班车,还在消化一场未完成的争吵
摔碎的手机屏幕,裂纹像突然绽开的闪电
「绿帽」两个字,在车厢里滚成发烫的铅球
有人扯住妻子的腰包,有人举起手机录像
太极大叔的晨练、榕树坑的晨光,都被吼成碎片
而钢轮与铁轨的摩擦声,正悄悄缝合这撕裂的夜
(三)
查票员的脚步声,是最规律的韵脚
头等舱的天鹅绒座椅,永远坐着两种人:
一种用黑猪印章的玩笑,给侥幸者画像
一种把「不知道」折成船票,在规则的暗礁上搁浅
当东铁线穿过维多利亚港的灯火
每个二维码都在问:
——这城市的体温,该用什么扫码才能读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