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球AI芯片峰会:大模型时代国产化进程加速
2025年9月17日,以“AI大基建智芯新世界”为主题的全球AI芯片峰会在上海举行。本次峰会由主论坛、专题论坛、技术研讨会及展览区组成,覆盖大模型AI芯片、架构创新、存算一体等前沿议题,汇聚了42位产学研专家及创业先锋代表,集中探讨中国AI芯片的创新方向与产业落地路径2。多家企业在会上发布重要动态,如华为升腾计划12月全量开源CANN,曦望Sunrise下一代芯片大模型推理性价比对标英伟达Rubin GPU,云天励飞正在研发新一代NPUNova5002。展览区有超摩科技、奎芯科技等11家展商展示前沿技术产品2。
国产AI芯片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
三大前沿技术方向
模型驱动的高效设计:通过硬件深度适配AI模型特性,解决模型规模增长与硬件资源限制的矛盾。例如基于SRAM的数字存内计算架构大模型加速器,能效比相较传统冯诺依曼架构提升数十倍2。
应用驱动的架构创新:结合可重构硬件、领域专用架构及Chiplet封装技术,在垂直场景实现能效突破。如AI计算专用架构SRDA,通过分布式3D内存控制、可重构数据流计算等创新,大幅提升大模型智算场景的算力利用率12。
存算一体技术突破:数字存算架构高精度、生态成熟,但存在能耗与硬件开销问题;模拟存算架构则具备低能耗、高存储密度优势,不过精度与工艺要求较高2。
行业关键发展趋势
专用化:从通用计算转向领域专用,通过定制化架构满足特定场景需求2。
协同化:算法与软硬件共同进化,实现全环节协同优化2。
一体化:通过新型计算范式(如光子、量子融合)打破性能瓶颈2。
国产化进程与市场潜力
市场规模与渗透率
预计2025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增至1530亿元,2024年本土品牌渗透率已达30%,出货量82万张,较上年15%的渗透率显著提升,国产化进程持续加速3。
技术追赶路径
国产芯片通过架构创新与生态优化,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例如基于SRDA架构的芯片,可使国产工艺芯片性能媲美国外先进制程GPGPU12。同时,行业呼吁开放标准接口与产学研合作,推动量智融合、新材料等领域技术突破2。
生态建设重要性
专家强调,算力生态的完善比硬件性能提升更关键。即使硬件性能达到国外60%以上,若生态成熟、软件移植顺畅,仍可形成有效算力;反之,硬件性能领先但生态缺失,将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