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8阅读
  • 2回复

[猎奇]成吉思汗临终遗恨:为何一定要灭绝西夏皇族?[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6087
金币
7680
道行
19523
原创
29492
奖券
18196
斑龄
202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6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28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22) —

1227年盛夏,贺兰山脚下,中兴府被围第七个月。成吉思汗躺在六盘山军帐中,重病垂危,却精神清醒地发出最后一道命令:西夏皇帝、贵族、百姓,一个不留。
不久,西夏末帝李睍投降,随后被蒙古军就地处决,全城屠戮。蒙古灭国史上,前有西辽、后有金、南宋,却唯独西夏,被连根铲除,皇族血脉不留一人。
为何如此决绝?为何只对西夏?
不是为了泄愤,而是二十二年间六度征战,西夏反复横跳,屡降屡叛。从1205年到1227年,蒙古对西夏的每一次后撤,都是一次失算。到成吉思汗临终,他决定:这一次,要做个干净彻底的了断。你降,我信;你叛,我等;你再叛,我杀
蒙古第一次攻打西夏,是1205年,未建国前一年。当时成吉思汗仅以“试探之师”入境,抢掠边城后迅速撤退。西夏选择和解,但并未屈服,兵力调回中线,仍布重兵守备贺兰山与河西门户。

1207年,蒙古军第二次来袭。目标是兀剌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遭遇西夏主力抵抗。战局不利,成吉思汗退兵。次年,换了个方式,与西夏签订盟约:附蒙伐金。
1209年,西夏又变卦。李安全出兵攻击金国葭州,蒙古试图调动其联军反金,西夏却消极应付。成吉思汗愤怒再攻中兴府,西夏求和再送公主。蒙古再次撤兵,留下的是成吉思汗口中的“不守信之狗”。

1211年,西夏宫廷政变,李安全被废,李遵顼继位。蒙古忙于攻金,未顾西夏;西夏此时仍不断骚扰边境。
1217年,成吉思汗西征前索援,西夏断然拒绝。结果第四次征战展开,李遵顼逃往灵州,留下太子李德旺守都城求和。
第五次征战发生在1223年,李德旺即位为献宗后,秘密联络金国、策动漠北诸部反蒙。结果被驻西将领孛鲁识破,银州失陷,大将塔海被俘。

1225年,成吉思汗亲自东归,立即发起第六次征战。沙州、肃州、甘州、西凉府次第陷落。河西重镇皆破,西夏主力尽灭。
此战最重要的一幕,是蒙古“黄河九渡”,大军兵分两路,一支东袭灵州,另一支绕攻积石州,彻底断绝西夏后路。

西夏大将嵬名令公率十万精锐死战灵州,最终全军覆没。此战之后,西夏国土仅剩中兴府,孤城一座。
至此,蒙古对西夏六次出兵,五次被叛,耗时二十二年。成吉思汗的“遗恨”,不是临终情绪,而是战略判断:此国不灭,永远是背后之患。“地裂、疫爆、主死”:围困下的断粮之城与那场无法原谅的投降
1226年十一月,蒙古军围中兴府,西夏王城被围困已达六个月。这一年冬天异常严酷,饥寒与瘟疫在城中蔓延。高良惠病中指挥守城,卒于冬末,西夏失去最后一位将才。
1227年一月,城中疫病再次爆发。守军粮尽,死者暴尸街头,王宫早已改为兵营与粥棚,士卒日夜相持。蒙古军不攻,只围。每日三次擂鼓鸣角,耗尽对手精气。

六盘山军帐中,成吉思汗病重,军中秘不发丧。他留下遗命:若死,封锁消息,待西夏投降后,杀皇族、屠城中之人,“以绝后患。”
六月,突发强震。地动城裂,宫墙倒塌,百姓死伤再增。后来的考古表明:中兴府地区发现大量裂缝,深通地基,均无修复痕迹。地震后即爆疫,疫后再无战力。
七月初,李睍出降,亲献国玺。投降队伍未走出十里,收到成吉思汗已死密信。拖雷依命,就地斩李睍与全体官员。

随后,蒙古大军破城入府。屠城三日,察罕劝止,方收兵。西夏末帝死,王室绝嗣,皇陵被毁,士庶不留。
此次屠灭非偶发屠杀,而是成吉思汗预设命令的“战略性消除”:不为复仇,仅为断根。“西夏不除,金国无崩”:帝国战略中的边疆清场计划
蒙古征金计划,始于1206年建国初期。金国据有燕云与中原之地,实力强大。西夏地处金国西侧,是其天然缓冲。
1207年至1210年,西夏虽口头归附蒙古,实则两面下注,既向蒙古朝贡,又暗中助金。这类“双边游戏”,在成吉思汗眼中,便是“敌后堡垒”。

1223年,西夏最后一次联金反蒙,是压倒成吉思汗耐心的临界点。次年便有“彻底灭夏”之战,不仅要灭政权,更要“消记忆”——不留城、不留人、不留族谱。
西夏是金国最后的西翼。如果西夏不灭,蒙古一旦东攻中原,金军随时可以西引夏军夹击。这种结构,帝国战略视为“不可容忍的潜在交叉火力”。
1227年西夏灭后,1231年拖雷与窝阔台分道伐金,三峰山雪战金军,几乎全歼其主力。若西夏尚存,拖雷军将不得不防河西,战线加倍。成吉思汗灭夏,是彻底清除金国战略纵深屏障。

更重要的是,西夏皇族与贵胄习惯“诈降求援”模式,长期拖延战局,反复打乱蒙古节奏。留下他们,等于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
成吉思汗死前亲定:“西夏不毁,金国难覆;西夏不除,中原无稳。”
1227年8月,成吉思汗去世,遗命兑现,西夏连地名都被从战报中抹去。蒙古继续南进,金国土崩瓦解。
这就是他最后的计算:屠灭皇族,并非情绪决策,而是边疆稳定的战略需要。
1条评分金币+13
wowoni 金币 +13 - 09-22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6534
金币
570340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53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21
蒙古灭西夏:战略决策与历史背景

1227年盛夏,贺兰山脚下,中兴府被围困已达七个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军帐中重病垂危,却依然精神清醒地发出最后一道命令:西夏皇帝、贵族、百姓,一个不留。不久,西夏末帝李睍投降,随后被蒙古军就地处决,全城屠戮。蒙古灭国史上,前有西辽、后有金、南宋,却唯独西夏,被连根铲除,皇族血脉不留一人。

为何如此决绝?为何只对西夏?

不是为了泄愤,而是二十二年间六度征战,西夏反复横跳,屡降屡叛。

从1205年到1227年,蒙古对西夏的每一次后撤,都是一次失算。到成吉思汗临终,他决定:这一次,要做个干净彻底的了断。你降,我信;你叛,我等;你再叛,我杀。

蒙古六次征战西夏

第一次征战(1205年):
- 蒙古军仅以“试探之师”入境,抢掠边城后迅速撤退。
- 西夏选择和解,但并未屈服,兵力调回中线,仍布重兵守备贺兰山与河西门户。

第二次征战(1207年):
- 目标是兀剌孩城(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遭遇西夏主力抵抗。
- 战局不利,成吉思汗退兵。

第三次征战(1209年):
- 西夏又变卦。李安全出兵攻击金国葭州,蒙古试图调动其联军反金,西夏却消极应付。
- 成吉思汗愤怒再攻中兴府,西夏求和再送公主。
- 蒙古再次撤兵,留下的是成吉思汗口中的“不守信之狗”。

第四次征战(1217年):
- 西夏宫廷政变,李安全被废,李遵顼继位。
- 成吉思汗西征前索援,西夏断然拒绝。
- 结果第四次征战展开,李遵顼逃往灵州,留下太子李德旺守都城求和。

第五次征战(1223年):
- 李德旺即位为献宗后,秘密联络金国、策动漠北诸部反蒙。
- 结果被驻西将领孛鲁识破,银州失陷,大将塔海被俘。

第六次征战(1225年):
- 成吉思汗亲自东归,立即发起第六次征战。
- 沙州、肃州、甘州、西凉府次第陷落。
- 河西重镇皆破,西夏主力尽灭。
- 此战最重要的一幕,是蒙古“黄河九渡”,大军兵分两路,一支东袭灵州,另一支绕攻积石州,彻底断绝西夏后路。

围困下的中兴府

1226年十一月,蒙古军围中兴府,西夏王城被围困已达六个月。这一年冬天异常严酷,饥寒与瘟疫在城中蔓延。高良惠病中指挥守城,卒于冬末,西夏失去最后一位将才。

1227年一月,城中疫病再次爆发。守军粮尽,死者暴尸街头,王宫早已改为兵营与粥棚,士卒日夜相持。蒙古军不攻,只围。每日三次擂鼓鸣角,耗尽对手精气。

六盘山军帐中,成吉思汗病重,军中秘不发丧。他留下遗命:若死,封锁消息,待西夏投降后,杀皇族、屠城中之人,“以绝后患。”

六月,突发强震。地动城裂,宫墙倒塌,百姓死伤再增。后来的考古表明:中兴府地区发现大量裂缝,深通地基,均无修复痕迹。地震后即爆疫,疫后再无战力。

七月初,李睍出降,亲献国玺。投降队伍未走出十里,收到成吉思汗已死密信。拖雷依命,就地斩李睍与全体官员。

随后,蒙古大军破城入府。屠城三日,察罕劝止,方收兵。西夏末帝死,王室绝嗣,皇陵被毁,士庶不留。

战略性消除

此次屠灭非偶发屠杀,而是成吉思汗预设命令的“战略性消除”:不为复仇,仅为断根。“西夏不除,金国无崩”:帝国战略中的边疆清场计划

蒙古征金计划,始于1206年建国初期。金国据有燕云与中原之地,实力强大。西夏地处金国西侧,是其天然缓冲。

1207年至1210年,西夏虽口头归附蒙古,实则两面下注,既向蒙古朝贡,又暗中助金。这类“双边游戏”,在成吉思汗眼中,便是“敌后堡垒”。

1223年,西夏最后一次联金反蒙,是压倒成吉思汗耐心的临界点。次年便有“彻底灭夏”之战,不仅要灭政权,更要“消记忆”——不留城、不留人、不留族谱。

西夏是金国最后的西翼。如果西夏不灭,蒙古一旦东攻中原,金军随时可以西引夏军夹击。这种结构,帝国战略视为“不可容忍的潜在交叉火力”。

1227年西夏灭后,1231年拖雷与窝阔台分道伐金,三峰山雪战金军,几乎全歼其主力。若西夏尚存,拖雷军将不得不防河西,战线加倍。成吉思汗灭夏,是彻底清除金国战略纵深屏障。

更重要的是,西夏皇族与贵胄习惯“诈降求援”模式,长期拖延战局,反复打乱蒙古节奏。留下他们,等于埋下一颗不定时炸弹。

成吉思汗死前亲定:“西夏不毁,金国难覆;西夏不除,中原无稳。”

1227年8月,成吉思汗去世,遗命兑现,西夏连地名都被从战报中抹去。蒙古继续南进,金国土崩瓦解。

这就是他最后的计算:屠灭皇族,并非情绪决策,而是边疆稳定的战略需要。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9-2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职务: 山庄囚徒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5542
金币
470590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1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9-21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9-22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