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73阅读
  • 2回复

[红楼梦]红楼梦里为什么那么多干妈?[4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4284
金币
2465
道行
19523
原创
29385
奖券
18047
斑龄
200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71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0-03
— 本帖被 527801728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16) —

我小的时候认过干妈,现在还走动着,逢年过节都会去,早已当成一门重要的亲戚在走。我姐也认过干妈,她出嫁后,每年来娘家走亲戚也会顺便去干妈家。而我母亲也是人家的干妈。
后来我读红楼梦发现,曹雪芹笔下,也写了很多干妈,为什么我们这么热衷于认干妈呢?这样的认亲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认干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我们不妨从红楼梦里的案例来看看。
贾宝玉有个寄名干娘叫马道婆,什么是寄名干娘?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孩子好养活,以认干亲的形式,将其寄养在某出家人或其他人名下,意思是给人家做儿子,这样就会躲过很多灾难。
这应该是认干亲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我们小时候认干妈的主要原因。过去的孩子不好养活,生育率虽高,但死亡率也高,很多孩子易夭折的家庭,在孩子出生后不久,都会给孩子认亲。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瞒过鬼神,让其以为这孩子不是在这家出生的,而是在别家出生的,因此才会放过孩子,孩子也因此才能无病无灾,健康成长。
父母带我们认亲时,做了干妈的人,要给干儿子干女儿置办全身行头,从帽子到衣服到鞋袜到碗筷,所有一切都要置办齐备,意思是完整地接纳其作为新家庭的成员。

而作为干儿子干女儿,无论是婚前还是婚后,每年的重要节日,像中秋节、春节等,都要带着烟酒奶茶肉这些礼物去干妈家。
说回红楼梦, 曹雪芹写得比较讽刺,这个马道婆作为宝玉干娘,原本应该常为宝玉祈福消灾,为他祈求平安的,但她见钱眼开,为了五百两银子,转身就能设法去害宝玉。
其实贾府并没有亏待她,毕竟她是宝玉的寄名干娘,经常来贾府送寄名符,无论是贾母还是王夫人,怎么可能少了她的好处?
可谁也没想到,这个老妖婆贪得无厌,也是个有奶便是娘的主儿,为了钱什么缺德事都干得出来,送寄名符的是她,差点让宝玉送了命的也是她。
薛宝琴进贾府之后,贾母很是喜欢,于是逼着王夫人认她做了干女儿,这样一来,王夫人就成了薛宝琴的干妈。
其实论血缘关系,王夫人跟薛宝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两人之间唯一的连接点是薛姨妈,薛姨妈是王夫人的亲妹妹,也是宝琴的大娘。
这是认亲的另一种原因,即长辈对晚辈由衷的喜欢,想要以某种形式建立亲情关系。贾母一见了宝琴,就喜欢得不得了,要养在身边,但是,这样名不正言不顺的,也不合适,宝琴也尴尬。

于是,贾母就让她认王夫人做干妈,这样一来,宝琴就成了贾母的干孙女,住在贾府养在身边名正言顺,而且以后宝琴如果真的嫁给梅翰林之子,毫无疑问,贾府也就成了她名义上的娘家。
这件事,对宝琴来说,自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因为她父亲去世,母亲又病重,兄妹俩无所依傍,这样一来,贾府就成了她的靠山。
林黛玉也曾认薛姨妈做干妈,而且后来她真的就把薛姨妈当成了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对宝钗也是以亲姐姐一般对待,她不再称薛姨妈为姨妈,而是喊“妈”,不再称宝钗为宝姐姐,而是喊“姐”。
黛玉认薛姨妈做干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她自幼缺少母爱,而且她那时与宝钗早已成了无话不谈的闺蜜知己,对黛玉来说,认自己闺蜜的母亲做干妈,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多有这样的,因为两人关系亲密,虽不是亲姐妹,却如亲姐妹一般,如果有一方自幼没了母亲,在心里很容易就将闺蜜的母亲认作了自己的母亲。
黛玉认薛姨妈这件事,没有什么仪式,就是话赶话到那份上了,缘分到了,黛玉看薛姨妈疼宝钗心生羡慕,而薛姨妈对黛玉也是十分疼爱的,还曾搬到潇湘馆陪伴黛玉。
红楼梦里还有个干妈群体非常有意思,就是贾府戏班的这些戏子,每人都认了贾府的一些婆子做干妈,比如芳官认了何婆子做干妈,藕官认了夏婆子做干妈。

但是,这种干亲显然没什么亲情和温暖可言,纯粹就是利益,因为这种干妈是出于工作和管理上的需要而出现的,跟亲情、私交没有任何关系。
这里的“干妈”则不再是一种亲属关系上的称谓,而成了工作上的一种别称,从这些婆子与戏子的关系就能看出来,与其说是干妈和干女儿,不如说是仇人了。
因为贾府买这些戏子的时候,这些女孩都还很小,有的离了父母,有的是没了父母,为了便于管理,贾府便让婆子们和戏子们结成了对子,便一个戏子一个干妈的这样绑定了起来。
一样基于利益考量而认亲的,还有一例,即莺儿和茗烟的妈。探春理家一回,从宝钗口中我们得知,莺儿已经认茗烟的娘也就是老叶妈做干娘。
莺儿认干妈这件事,还走了个仪式,说是请吃饭吃酒的,又说两家和厚的很。莺儿认茗烟娘做干妈,看上去是因为莺儿的娘和茗烟的娘关系极好,所以认了干亲,其实还有更深的原因。
大家细想想,莺儿是宝钗的贴身丫鬟,而茗烟是宝玉的贴身小厮,莺儿一旦认了茗烟的娘,相当于茗烟一家也成了宝钗这边的人!而这也是大观园搞责任承包时宝钗举荐茗烟娘的根本原因!
大家再想想,日后宝玉一旦谈婚论嫁,别的不说,至少茗烟这边全都会倒向宝钗的,毕竟,宝钗一旦做了宝二奶奶,以莺儿和茗烟母亲的这种干亲关系,还能少了他们的好处?

其实除了普通人的认亲,可能一是基于孩子好养活二是因为关系处得好这样的原因,更多有钱人的认亲可能都只是一个幌子,里头包裹的有利益有争斗有各种心机和算计,就是不可能有亲情。
就像林之孝家的认王熙凤做干妈,你会认为这是因为林之孝家的多喜欢王熙凤,还是王熙凤多喜欢林之孝家的?在等级森严的古代,这种跨越阶层的认亲,除了利益还能有什么?
而且,既然是不同阶层的认亲,那一定是更低阶层的人,为了巴结讨好更高阶层的人,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所以不顾年龄和脸面,甘愿自降一辈,认年轻的主子做干妈。
这种认亲不是认亲,是买卖,是生意,是互相利用。这样一来,林之孝家的自然多了一个强有力的后台,有人撑腰了,而王熙凤也多了一个办事干练的打手,有人卖命了。
我们生活中还有一种认亲,是为了弥补遗憾。比如某夫妻连生了三个儿子,命中有子无女,为了弥补无女的遗憾,便会找有女儿的家庭认干女儿,反之亦然。
1条评分金币+15
zhdf 金币 +15 辛苦了,感谢您无私奉献的精神! 09-06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没脸见人

UID: 40104

发帖
4203
金币
36
道行
1691
原创
0
奖券
105
斑龄
0
道券
2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019(小时)
注册时间: 2006-02-11
最后登录: 2025-10-0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05
拉近与权贵的关系而已
1条评分金币+1
zhdf 金币 +1 - 09-06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7876
金币
396152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72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852(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0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9-27
《红楼梦》中干亲现象的多重动因与文化内涵
《红楼梦》中频繁出现的“干妈”角色,并非简单的亲属关系叠加,而是折射出清代社会复杂的民俗传统、家族利益博弈与人性深层需求的综合产物。这些干亲关系的建立动机多元,既包含祈福消灾的原始信仰,也暗藏权力网络的构建逻辑,更不乏情感代偿的现实需求。

祈福消灾:传统民俗中的生存焦虑投射
寄名制度的核心功能
贾宝玉认马道婆为“寄名干娘”,本质是古代“认干亲避灾”民俗的体现。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婴幼儿死亡率高,父母通过将子女“寄养”给外人(尤其是僧道、多子女者),试图以“瞒过鬼神”的方式为孩子祈福1。马道婆需为宝玉提供“寄名符”,贾府则定期给予其财物回报,形成一种基于信仰的利益交换1。

仪式象征的完整性
认亲时干妈需为干子女置办“全身行头”(从衣帽鞋袜到碗筷),象征“完整接纳其为新家庭成员”;干子女则需在节日携带礼物拜访,维持关系的延续性1。这种仪式强化了“拟亲属关系”的神圣性,却也为利益异化埋下伏笔——马道婆最终因五百两银子设计陷害宝玉,暴露了信仰外壳下的人性贪婪1。

权力网络:家族关系中的隐性纽带
贾母的政治化操作
贾母强迫王夫人认薛宝琴为干女儿,是典型的“关系建构术”。宝琴父母双亡、兄妹无依,认王夫人为母使其获得贾府“名义上的娘家”,为其嫁入梅翰林家增添政治筹码;贾府则通过这层关系巩固与薛家的联盟,拓展社交网络1。

戏班管理的制度化绑定
贾府戏班中芳官认何婆子、藕官认夏婆子为干妈,本质是“管理工具的人格化”。这些婆子通过“干妈”身份获得对戏子的直接控制权,而戏子则需通过依附关系在等级森严的贾府生存1。这种关系完全剥离情感属性,成为赤裸裸的利益支配,最终演变为“仇人”般的对立1。

情感代偿:孤独个体的关系渴求
黛玉的替代性母爱
林黛玉认薛姨妈为干妈,反映了孤儿对家庭温暖的本能追寻。薛姨妈对黛玉“十分疼爱”,甚至搬至潇湘馆陪伴,使黛玉得以“将薛姨妈当成母亲,宝钗当成亲姐姐”1。这种非血缘的情感联结,成为黛玉在冰冷贾府中罕见的精神慰藉。

宝玉的多元母亲角色
宝玉除生母王夫人外,另有寄名干妈马道婆与奶妈李嬷嬷构成“三重母亲”形象。王夫人的母爱掺杂家族责任,马道婆提供精神符号支持,李嬷嬷则负责日常起居照料,三者共同填补了宝玉情感需求的不同维度2。这种“母爱碎片化”现象,揭示了封建大家族中血缘关系的情感疏离。

文化反思:干亲关系的异化与讽刺
曹雪芹对干亲关系的描写充满反讽:马道婆作为“祈福者”却成“加害者”,戏班干妈作为“管理者”实为“剥削者”,暴露了传统民俗在权力与利益面前的脆弱性。薛宝琴与黛玉的案例则证明,唯有基于真诚情感的干亲关系(如薛姨妈对黛玉),才能超越工具性价值,成为人性温暖的微光。这些复杂书写,使《红楼梦》中的“干妈”不仅是民俗符号,更成为透视清代社会伦理与人性百态的一面镜子。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