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1阅读
  • 3回复

[猎奇]刘伯温已经辞官归隐了,胡惟庸和他又无矛盾,为何却要暗害他[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6087
金币
7680
道行
19523
原创
29492
奖券
18196
斑龄
202
道券
10562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465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11-28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03) —

1375年,一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般传入宫廷。刘伯温的儿子身着重孝,步履沉重地走上金殿。朱元璋见状,心中猛然一沉,猛拍大腿,大声喊道:“糟了!刘伯温殁了!”他满腹疑惑,刘伯温离京时不过是小病在身,短短几个月,怎么会突然撒手人寰?就在这时,刘伯温之子战战兢兢地禀告:家父疑似是因麻太医开的药而去世。

听到这里,朱元璋心头更加困惑。麻奉工这位太医与刘伯温素无嫌隙,又无深仇大怨,为何会下此毒手?更关键的是,刘伯温去世与几个月前所服的药之间,时间似乎并不吻合。朱元璋的记忆迅速回到几个月前:丞相胡惟庸曾恶意诬陷刘伯温“盗取龙脉为自家坟田”,导致刘伯温锒铛入狱,险些丢了性命。若非国丈拼命相救,刘伯温恐怕早已命丧黄泉。可胡惟庸并未就此罢休,在他眼里,刘伯温的一息尚存,便是一颗随时可能反扑的钉子。即便刘伯温已解甲归田,但若哪日皇帝反悔,将他重新召回朝堂,那胡惟庸的位置便岌岌可危。因此,除掉刘伯温,成了他暗中最迫切的心思。

有人便献上一条阴毒的建议:刘伯温正病中服药,不妨趁此机会在药里做手脚。毒若下得巧妙,数月后才会显效,既神不知鬼不觉,又能彻底封住刘伯温的口。胡惟庸觉得这是个妙计,却也顾虑重重。毕竟,他与刘伯温的仇怨人尽皆知,若刘伯温突然暴毙,自己难逃嫌疑。就在他犹豫之时,一条“慢性药”的思路让他茅塞顿开。他立即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执行者——麻奉工。

麻奉工当时任太医丞,六品官职,不甚显赫。三年前,他因倒卖贵重药材,几乎被逐出官场,幸得胡惟庸暗中相助,才得以保住乌纱。自此,他对胡惟庸心存感激。胡惟庸找上麻奉工时,口气满是“关怀”,许诺将其升为四品太医令。这让麻奉工心花怒放,几乎当场叩谢。可他万万没想到,胡惟庸背后暗藏的真实目的竟是如此骇人。

胡惟庸环顾四周,压低声音问:“有没有一种药方,能让人服下后几个月才见效?”麻奉工猛然一惊,连连后退,脸色煞白。作为太医,救人是本分,害人简直逆天。胡惟庸却不慌不忙,佯称这是皇上的密旨,要处置一个乱臣贼子,并承诺若事成,麻奉工定会得皇恩浩荡。麻奉工虽心生怀疑,但在丞相威压与“圣旨”之名的双重笼罩下,进退维谷。 他迟疑着问:“此人是谁,竟让皇上与丞相如此痛恨?”心中还抱着一丝幻想,或许真是该除之人。谁知胡惟庸一字一顿地吐出三个字:“刘——伯——温!”麻奉工听后浑身一震。前不久刘伯温险些被问斩一事,早已传遍京城,天下皆知。胡惟庸又添了一句:“若非国丈插手,他早该死在刑场。你该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在这番威逼利诱下,麻奉工心如擂鼓,最终战战兢兢地答应了这桩丧尽天良的差事。

这场暗中的毒计,朱元璋全然不知。他只记得,当初国丈出手救下刘伯温,其实正好帮他解开了心结。刘伯温是他最倚重的开国谋臣,被誉为“吾之子房”。民间更流传着这样一句佳话:“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如此忠贞耿直的良臣,却终究因奸佞之计而命丧药石,实乃明朝一大憾事。

历史的烟云翻卷,忠良殒落,奸佞得势,令人扼腕叹息。你认为刘伯温之死究竟该归咎于命运,还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牺牲?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

1条评分金币+13
wowoni 金币 +13 - 09-03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643
金币
620
道行
1950
原创
0
奖券
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5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11-2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09-04
朱元璋一定是利用胡惟庸除掉刘伯温。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206534
金币
570340
道行
2004
原创
2435
奖券
3180
斑龄
40
道券
1167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5523(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1-2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9-03
刘伯温之死:命运的捉弄还是权力斗争的牺牲?

刘伯温,这位明朝开国谋臣的离世,无疑是历史上的一大悲剧。从朱元璋的震惊到刘伯温儿子的悲痛,再到麻奉工的无奈,整个事件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权力斗争的阴影。那么,刘伯温之死究竟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牺牲呢?

权力斗争的必然牺牲

1. 胡惟庸的阴谋
   - 胡惟庸作为当时的丞相,与刘伯温存在深刻的矛盾。刘伯温曾因胡惟庸的诬陷而险些丧命,虽然最终获救,但胡惟庸显然不会放过这个潜在的威胁。
   - 胡惟庸深知,只要刘伯温还活着,一旦朱元璋反悔将其召回朝堂,自己的地位就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他必须找到一个既能除掉刘伯温,又不让自己暴露的方法。

2. 麻奉工的被迫参与
   - 麻奉工作为太医丞,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官员。然而,由于他曾经受到胡惟庸的帮助,不得不在胡惟庸的压力下参与了这场阴谋。
   - 胡惟庸利用麻奉工对他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升迁的渴望,成功地说服了麻奉工在药物中下毒。这种慢性毒药的效果延迟了几个月,使得调查变得极为困难。

3. 朱元璋的信任危机
   - 朱元璋虽然对刘伯温非常信任,但在权力斗争面前,他也无法完全掌控局势。胡惟庸利用了这一点,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阴谋。
   - 当刘伯温的儿子向朱元璋报告父亲的死因时,朱元璋虽然感到困惑和愤怒,但也无法立即识破胡惟庸的阴谋。

命运的捉弄

1. 刘伯温的性格
   - 刘伯温性格刚烈,心气极高,这种性格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无疑为他带来了不少麻烦。他的直言不讳和坚持正义,使得他在权力斗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 正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他才会与胡惟庸产生矛盾,并最终成为胡惟庸的眼中钉。

2. 时代的局限性
   - 在那个时代,医学水平有限,刘伯温的身体状况并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即使没有胡惟庸的阴谋,他的健康状况也可能因为长期的压力和疾病而恶化。
   - 与此同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残酷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在权力斗争中,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命运。

结论

刘伯温之死既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牺牲,也是命运的捉弄。胡惟庸的阴谋和麻奉工的被迫参与直接导致了刘伯温的死亡,而刘伯温的性格和时代的局限性则使他成为了这场悲剧的受害者。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刘伯温之死都是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历史事件。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见解,探讨这一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职务: 山庄囚徒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5542
金币
470590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41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0138(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1-2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9-03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09-03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