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养生保健]明日出伏,提醒记得:1不说、2不吃、3要喝、4要做,别忘告诉家人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906
金币
328915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8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1:39
明天就是公历8月19日,农历闰六月廿六,是“出伏”日,提醒记得:1不说、2不吃、3要喝、4要做,别忘告诉家人!
今天和大家聊聊,出伏这一天到底有啥讲究,有哪些老传统、老习惯?别光自己看完,也要赶紧告诉家里人,关键时候,顺应天时,养好身体,别走冤枉路。


三伏天,说白了,就是一年里最热最湿最闷的时候。老话常讲“热在三伏”,这三十天,人也熬得够呛。出伏一到,等于给这段高温高湿画上了句号,秋天的脚步也离得越来越近。
但是农谚却说:“伏去暑未了,秋老虎还笑”。意思是:虽然伏天过去了,可天气不会立马凉下来,反倒有一波“秋老虎”紧跟着,白天热劲还没消,早晚温差却大了。
这时候,人最怕的就是“忽冷忽热”,身体还没缓过劲,容易出点小状况。老祖宗讲节气,就是讲究一个“顺天应时”。啥意思?就是节气怎么变,咱们的作息、饮食、心态也要跟着调整。


老话说,“秋天收不住,冬天添病痛”。三伏天过完,大家都觉得松了口气,可这时候嘴上还得有个把门的。“不说泄气话”,这是老祖宗的头一条教诲。
啥叫泄气话?就是那种满口牢骚、消极抱怨的话。比如“唉,这天还没凉透呢,干啥都没力气”,或者“秋天来了,叶子掉了,心也跟着空了”。这些话,说多了,气就散了,精气神都跑了。


为啥要管住嘴?古人讲究“天人合一”,秋天是“收”的季节,人的气血也要往里收敛,给冬天留点底子。你要是天天说些丧气话,身上的精气神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越说越没劲。
农谚里讲,“话多伤气,心静养神”。这时候不妨多说点鼓劲儿的话,给自己、给家人打打气,把秋天的收获和喜悦装进心里,别让嘴上的抱怨偷走了身上的能量。


到节气转换头上,吃的讲究多着呢。老祖宗留下话,“出伏不食秋瓜,秋不食姜”。这两个禁忌,咱们得记住。
夏天热,西瓜、甜瓜啥的,家家少不了。可一到出伏,老话就说了,“秋瓜坏肚”。为啥?夏天吃瓜解暑没错,可瓜属寒凉,出伏后气温慢慢往下走,肠胃还在恢复期,再吃太多凉瓜,容易拉肚子、伤脾胃。
尤其家里的老人、孩子,更得注意。这个时候,哪怕再馋,也得慢慢把瓜往下撤,给肠胃留点余地。


还有一样,生姜。夏天吃姜去湿气,没毛病,可一到秋天,风干物燥,老祖宗就说“秋不食姜”。为啥?姜辣性升散,适合发汗祛湿。可秋天讲究“润”,要养肺润燥,姜吃多了反倒更干燥、上火。
尤其嘴唇干裂、喉咙不适的朋友,更要少碰姜。顺着天时吃饭,肚子才不闹情绪。


出伏一过,空气就干了,身体最怕缺水。老祖宗的经验在这时候特别实用,三样喝的,咱们别忘了。
别小瞧煮粥上那层米汤,夏天一通折腾,脾胃早就累了。热热的米汤入口,既养胃又润燥,还不增加肠胃负担。家里老人孩子,正适合喝点温米汤。
老话讲,“粥养人,米汤润”。这时候米汤,就是最贴心的“补品”。


绿豆汤解暑,出伏后可以换成赤小豆、黑豆这些。豆汤通体清爽,能帮身体把夏天残留的湿气慢慢带走。
喝起来不腻,顺口又顺时。坊间常说,“秋喝豆汤,体健气爽”。身体不闷不沉,秋天过得才舒服。


秋天是喝花茶的好时候。菊花茶、桂花茶,都是老祖宗认可的“应季饮”。菊花能清肝明目,驱秋燥,桂花香气养肺,品起来心情也好。
午后泡上一杯,润润嗓子,顺顺气,秋天的倦意一扫而空。


光说不练没用,出伏这天,老祖宗还交代了四件事,动动手,动动心,秋天过得才踏实。
三伏天湿气重,家里角落容易生霉气、秽气。出伏后,挑个晴天,把家里好好打扫一通。老话说,“扫去伏天秽,迎接秋日新”。
家里干净了,心也跟着亮堂起来。除一除闷气,迎一迎新气,秋天的清爽才真能进门。


“出伏晒一晒,身子骨不受害”。夏天的被褥、衣服都捂着潮气,这会儿赶紧拿出去晒晒。被子晒透了,晚上盖着更舒服,还能防湿气、杀菌。
家里有老人小孩的,更得注意,把夏天的潮气统统晾出去。


秋天一到,该收的都得收。凉席、蒲扇、短衣短裤洗净收好,秋天的长袖、薄外套提前备上。东西收拾好了,人的心气儿也跟着收一收。
老话说,“秋收万事顺”,人也别再吊儿郎当,收心准备投入新一季的奋斗。


出伏后早晚凉快,最适合去散散步、打打太极。运动别太猛,出点小汗就行。秋天讲究“养收”,活动筋骨,呼吸秋风,身心都舒服。
农谚常说,“秋天动一动,少生病一冬”。别怕麻烦,动起来,身体才跟得上季节的脚步。


出伏这天,是夏秋交替的分界线。天时变了,人也要变。顺着节气过日子,身体少生病,家里多欢喜。
明天出伏,别忘了提醒身边的人,咱们一起顺天时,养精神,健健康康,精神饱满迎接这个收获的季节!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8301
金币
354766
道行
2004
原创
2413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067(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23:42
明天就是公历8月19日,农历闰六月廿六,是“出伏”日。出伏这一天有很多老传统和老习惯,顺应天时,养好身体,别走冤枉路。下面详细聊聊出伏这一天的讲究和注意事项。

1. 不说泄气话,养住精气神

老话说,“秋天收不住,冬天添病痛”。三伏天过完,大家都觉得松了口气,可这时候嘴上还得有个把门的。“不说泄气话”,这是老祖宗的头一条教诲。

- 泄气话:满口牢骚、消极抱怨的话。比如“唉,这天还没凉透呢,干啥都没力气”,或者“秋天来了,叶子掉了,心也跟着空了”。这些话,说多了,气就散了,精气神都跑了。
- 管住嘴:古人讲究“天人合一”,秋天是“收”的季节,人的气血也要往里收敛,给冬天留点底子。你要是天天说些丧气话,身上的精气神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越说越没劲。
- 多说鼓劲儿的话:给自己、给家人打打气,把秋天的收获和喜悦装进心里,别让嘴上的抱怨偷走了身上的能量。

2. 不吃秋瓜和生姜

到节气转换头上,吃的讲究多着呢。老祖宗留下话,“出伏不食秋瓜,秋不食姜”。这两个禁忌,咱们得记住。

- 不吃秋瓜:夏天热,西瓜、甜瓜啥的,家家少不了。可一到出伏,老话就说了,“秋瓜坏肚”。为啥?夏天吃瓜解暑没错,可瓜属寒凉,出伏后气温慢慢往下走,肠胃还在恢复期,再吃太多凉瓜,容易拉肚子、伤脾胃。尤其家里的老人、孩子,更得注意。
- 不吃生姜:夏天吃姜去湿气,没毛病,可一到秋天,风干物燥,老祖宗就说“秋不食姜”。为啥?姜辣性升散,适合发汗祛湿。可秋天讲究“润”,要养肺润燥,姜吃多了反倒更干燥、上火。尤其嘴唇干裂、喉咙不适的朋友,更要少碰姜。

3. 要喝米汤、豆汤和花茶

出伏一过,空气就干了,身体最怕缺水。老祖宗的经验在这时候特别实用,三样喝的,咱们别忘了。

- 要喝米汤:别小瞧煮粥上那层米汤,夏天一通折腾,脾胃早就累了。热热的米汤入口,既养胃又润燥,还不增加肠胃负担。家里老人孩子,正适合喝点温米汤。
- 要喝豆汤:绿豆汤解暑,出伏后可以换成赤小豆、黑豆这些。豆汤通体清爽,能帮身体把夏天残留的湿气慢慢带走。坊间常说,“秋喝豆汤,体健气爽”。
- 要喝花茶:秋天是喝花茶的好时候。菊花茶、桂花茶,都是老祖宗认可的“应季饮”。菊花能清肝明目,驱秋燥,桂花香气养肺。

4. 要做扫、晒、收、动

光说不练没用,出伏这天,老祖宗还交代了四件事,动动手,动动心,秋天过得才踏实。

- 要做扫:三伏天湿气重,家里角落容易生霉气、秽气。出伏后,挑个晴天,把家里好好打扫一通。老话说,“扫去伏天秽,迎接秋日新”。
- 要做晒:“出伏晒一晒,身子骨不受害”。夏天的被褥、衣服都捂着潮气,这会儿赶紧拿出去晒晒。被子晒透了,晚上盖着更舒服。
- 要做收:秋天一到,该收的都得收。凉席、蒲扇、短衣短裤洗净收好,秋天的长袖、薄外套提前备上。
- 要做动:出伏后早晚凉快,最适合去散散步、打打太极。运动别太猛,出点小汗就行。秋天讲究“养收”,活动筋骨,呼吸秋风。

出伏这天是夏秋交替的分界线。天时变了,人也要变。顺着节气过日子,身体少生病,家里多欢喜。明天出伏,别忘了提醒身边的人一起顺天时、养精神、健健康康迎接这个收获的季节!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0906
金币
328915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1:44
以下是针对出伏(三伏天结束)后的养生提醒,结合传统养生智慧及「搜索结果」中的科学建议,总结为"1不说、2不吃、3要喝、4要做",供您和家人参考:

1不说:忌抱怨燥怒
出伏后阳气渐收,情绪波动易伤肝脾。尤其避免暴躁抱怨,保持心态平和,以防“秋燥伤肺”。

2不吃:寒凉与油腻
① 忌过量生冷瓜果:西瓜、梨等虽解暑,但出伏后脾胃虚弱,易引发腹泻。若食用,可搭配温性食材(如姜片)中和。
② 少吃烧烤油腻:夏季积食内热未消,烤肉、炸物加重肠胃负担,阻碍阳气收敛。

3要喝:润燥、抗炎、补水

健脾润燥饮:
莱阳梨汁(含胖大海、金银花)或五指毛桃茯苓汤,清肺热、助脾胃运化。
抗炎暖身水:
姜黄粉+温牛奶/椰子水,增强免疫力,缓解秋凉关节不适。

电解质水:
椰子水(选无添加款)或柠檬水+少量盐,补充流汗流失的矿物质。
4要做:防寒、通络、养阴
早晚添衣防风寒:
出伏温差增大(如新疆昼夜差达15℃),随身备冲锋衣或披肩,护住颈背。

揉腹促脾胃运化:
掌心打圈按摩腹部(顺时针36次),助消化、防积食。
适度晒背补阳气:
选上午9-10点阳光,晒背15分钟,提升阳气储备。

睡前泡脚活气血:
用艾叶+花椒煮水泡脚,驱寒助眠,水温≤40℃。
小贴士:出伏后养生重在 “收敛阳气,润燥养脾”。若家人有积食、咽干等问题,可参考1的膏方或5的抗炎食材调整。更多节气建议可查看原文链接,健康过秋!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综合养生要点,个体差异请遵医嘱。收藏转发,全家安稳迎秋🍂!

出伏养生食谱推荐及饮食原则
出伏后,天气逐渐转凉,气候由湿热向干燥过渡,此时的饮食养生应以滋阴润燥、健脾养胃、补充营养为原则。以下推荐几类适合出伏后食用的养生食谱,并附上相应的饮食建议。

一、应季“黄金菜”食谱推荐
出伏后,可多食用萝卜、莲藕、胡萝卜、空心菜、南瓜等应季蔬菜,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还能顺应时节滋养身体。

萝卜:秋日里的“小人参”

推荐食谱:红烧羊肉炖白萝卜
做法:羊肉切块冷水下锅焯水,洗净沥干;萝卜滚刀块备用。锅中放油炒糖色,加入羊肉翻炒上色,再放葱段、姜片、八角、香叶、干辣椒炒香,烹入料酒、生抽、老抽,加热水没过羊肉,大火烧开转小火炖40分钟,加入萝卜块和盐再炖20分钟,汤汁收浓即可。
莲藕:水润清甜的“灵根”

推荐食谱:莲藕百合花生猪心汤
做法:猪心切片用面粉抓洗去腥,焯水洗净;莲藕去皮切厚片,干百合、花生、枸杞浸泡。将所有食材放入锅中,加水大火烧开转小火炖,出锅前15分钟放枸杞,加盐调味。
胡萝卜:明眸善睐的“金笋”

推荐食谱:蒸胡萝卜夹肉
做法:胡萝卜切片,中间切缝;肉馅加葱姜末、盐、生抽、蚝油、胡椒粉、淀粉和香油搅打上劲。将肉馅填入胡萝卜夹中,摆入盘中蒸熟即可。
空心菜:爽利解腻的“绿翡翠”

推荐食谱:空心菜炒肉
做法:空心菜摘洗切段,梗叶分开;瘦肉切丝腌制。热锅凉油炒肉丝至变色盛出,留底油爆香蒜末,先炒空心菜梗,再倒入菜叶和肉丝,加盐、蚝油调味炒匀。
南瓜:温润醇厚的“金疙瘩”

推荐食谱:南瓜素馅饺子
做法:南瓜、胡萝卜擦细丝加盐腌后挤水,木耳泡发切碎,鸡蛋炒熟划散,虾皮洗净沥干。所有馅料混合,加葱末、姜末、盐、蚝油、香油、五香粉拌匀,包入饺子皮煮熟。

二、传统习俗养生食谱
根据传统习俗,出伏后可食用煎饺和鸭肉来贴秋膘、清热去燥。

煎饺

寓意:“伏”与“福”谐音,出伏吃煎饺寓意祈福纳祥。
推荐馅料:猪肉韭菜鸡蛋馅。韭菜洗净切碎,五ㄈ馇心╇缰疲Φ俺此椋刖虏恕⑷饽┘暗髁习柙龋虢茸悠ぃ玫绫跫逯恋撞拷鸹疲铀耸臁�
鸭肉

推荐做法:姜母鸭。鸭肉搭配生姜炒,能温暖胃部、驱散寒气,滋补身体。

三、润燥滋补汤品推荐
出伏后气候干燥,饮用滋润的汤品可缓解秋燥,健脾养胃。

莲藕排骨汤:莲藕去皮切块,与排骨一起煮汤,汤鲜味美,能健脾开胃、补血益气。

百玉润燥汤:取9克百合、15克玉竹、15克梨(切块),加水煮20分钟,出锅前加适量甘蔗汁,每天喝1杯,可润肺养阴、缓解口干舌燥。

秋梨银耳莲子汤:秋梨去皮切块,与银耳、莲子、百合、大枣、枸杞一起煮汤,起锅前加冰糖,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

四、出伏饮食养生原则
多吃滋阴润燥食物:如百合、蜂蜜、雪梨、银耳、牛奶、西红柿、芹菜等,少吃油炸、肥腻及生冷食物

主动补水:注意早晨起床后、晚上睡前1小时等关键时间点喝水,缓解秋燥

出伏是指三伏天结束之后的时期,此时天气逐渐转凉,但人体仍需适应气候变化,因此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对于健康至关重要。以下是几种适合出伏时期的运动项目:

1. 室内低强度运动
出伏后,尽管气温有所下降,但为了确保身体舒适与健康,建议选择室内低强度运动,以避免气温波动对身体造成的影响。适合的室内运动包括瑜伽、轻量级健身操等。

2. 散步
在早晨或傍晚温度较为适宜的时候进行散步,不仅可以享受清新的空气,还能帮助身体逐渐适应秋季的凉爽。

3. 游泳
尽管出伏后天气转凉,但在温暖的泳池中游泳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游泳不仅可以锻炼全身肌肉,还能帮助放松身心。

4.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跳绳、骑行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非常适合此季节进行。这些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同时也有助于体重管理。

5. 力量训练
如器械练习、俯卧撑、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增加肌肉体积,发展肌肉耐力。

6. 传统健身法
如八段锦、打太极拳等轻量运动都是不错的选择,适当出汗即可。

注意事项:
在进行任何运动之前,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以防受伤。
出伏后,随着季节的更迭,气温虽有所下降,但仍需注意补水,保持体内水平衡。
运动时应穿着适当的衣物,以便于调节体温。
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任何不适,如胸闷、头晕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寻求医疗帮助。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并遵循上述建议,可以帮助您安全地享受出伏后的美好时光。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