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技术新突破:解码内心言语
财联社8月15日电,科学家在脑机接口领域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首次识别并解码了与“内心言语”——人们脑海中的无声独白相关的大脑活动,解码准确率高达74%。这项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主导的开创性研究14日发表在《细胞》期刊上,为帮助严重言语障碍患者重建自然交流能力开辟了全新路径。
研究背景与方法
长期以来,脑机接口(BCI)被视为连接大脑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此前的技术主要依赖解码用户尝试发声时产生的神经信号,或将眼球运动转化为文字。但前者对肌肉控制要求高,过程让人疲惫,而后者的转化速度缓慢。为了追求更高效、更轻松的沟通方式,研究团队将目光投向了内心言语,即无需任何肌肉参与、仅在脑海中进行的默想说话。
研究团队为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或脑干中风而导致严重瘫痪的参与者植入了大脑运动皮层(负责语言的区域)微电极。结果发现,尝试说话和想象说话会激活大脑中重叠的区域,并产生相似的神经活动模式,但内心言语的信号强度通常较弱。
研究成果
在概念验证中,该脑机接口系统能从包含多达12.5万个单词的庞大词汇库中解码想象中的句子,准确率达74%,甚至能捕捉到用户为完成计算任务而在心中默念的数字。
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不仅为严重言语障碍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脑机接口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脑机接口有望在更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1. 医疗领域:对于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脑干中风等疾病丧失语言能力的患者,这项技术可以显著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2. 教育与培训: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可以实现更加高效的学习和培训方式,特别是在语言学习和特殊技能培训方面。
3. 人机交互:未来,脑机接口技术有望应用于各种智能设备,实现更加自然和直观的人机交互方式。
伦理与隐私问题
尽管这项技术具有巨大的潜力,但也面临着伦理道德和社会接受度的挑战。例如,如何保护用户的隐私,防止未经授权的内心言语被解码和利用。研究团队已经演示了一种密码控制机制,使得系统可以被训练为暂时忽略内心言语,转为关键词密码解锁模式。用户只需在脑中默念特定短语,系统便能以超过98%的准确率识别并启动解码功能。
结论
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成果标志着脑机接口技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着传感器和算法的进步,未来更先进的设备有望实现如日常对话般流畅的意念交流。这不仅将改变许多患者的生活,也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