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1阅读
  • 2回复

[智能应用]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构建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2899
金币
6254
道行
19523
原创
29310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039(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8-22
— 本帖被 兵马大元帅 执行加亮操作(2025-08-16) —
中性原子体系因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极具潜力的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钟翰森等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该成果日前被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期刊作为研究亮点专门报道。该成果为大规模中性原子量子计算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

  中性原子体系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中虽然有诸多优势,但该体系使用光镊阵列囚禁中性原子,首先需要通过重排技术将初始随机填充的原子阵列转换成无缺陷原子阵列,在此基础上进行量子逻辑门操作。传统的重排方法受限于随阵列规模增长的时间复杂度、原子丢失、计算速度等,阵列规模停留在几百个原子的水平,难以进一步扩展。

  为攻克该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人工智能技术,实时驱动高速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动态刷新,通过对光镊阵列位置和相位的精确控制,同时移动所有原子。在该工作中,研究团队演示了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的任意构型重排,实现了高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总耗时仅为60毫秒。随着原子阵列规模增大,该重排方法耗时保持不变,因此未来可以直接应用于数万原子规模的无缺陷阵列重排。目前,该系统单比特门保真度达99.97%,双比特门保真度达99.5%,探测保真度达99.92%,已追平国际最高水平,为构建基于中性原子阵列的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奠定了技术基础。

  “这是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审稿人评价,“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具有明确且实用的优势,对于原子阵列实验这一庞大且不断发展的研究群体将具有重要吸引力。”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79323
金币
362853
道行
2004
原创
2415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68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0238(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8-13
中性原子体系在量子计算中的突破

中性原子体系因其优异的扩展性、高保真度量子门、高并行性和任意的连接性,成为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平台的热门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钟翰森等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刷新了中性原子体系无缺陷原子阵列规模的世界纪录。这一成果被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期刊作为研究亮点专门报道。

技术挑战与突破

中性原子体系在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中虽然有诸多优势,但使用光镊阵列囚禁中性原子时,需要通过重排技术将初始随机填充的原子阵列转换成无缺陷原子阵列,才能进行量子逻辑门操作。传统的重排方法受限于随阵列规模增长的时间复杂度、原子丢失、计算速度等问题,导致阵列规模停留在几百个原子的水平,难以进一步扩展。

为攻克这一难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人工智能技术,实时驱动高速空间光调制器进行动态刷新,通过对光镊阵列位置和相位的精确控制,同时移动所有原子。这一方法在实验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 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的任意构型重排:实现了高达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总耗时仅为60毫秒。
- 扩展性:随着原子阵列规模增大,该重排方法耗时保持不变,未来可以直接应用于数万原子规模的无缺陷阵列重排。
- 高保真度:目前,该系统单比特门保真度达99.97%,双比特门保真度达99.5%,探测保真度达99.92%,已追平国际最高水平。

技术基础与未来展望

这一成果为构建基于中性原子阵列的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奠定了关键技术基础。审稿人评价这一工作“标志着原子相关量子物理领域在计算效率和实验可行性方面的一次重大飞跃”,并认为“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具有明确且实用的优势,对于原子阵列实验这一庞大且不断发展的研究群体将具有重要吸引力”。

结语

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也为全球量子计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基于中性原子体系的量子计算机有望在未来实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量子计算技术的发展。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1581
金币
335123
道行
20030
原创
758
奖券
224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899(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8-2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8-14
中国成功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教授团队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钟翰森研究员等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传统限制,成功构建了国际最大规模的原子量子计算系统,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并被美国物理学会《物理》期刊作为研究亮点报道16。

核心突破:原子阵列重排技术革新
传统方法瓶颈
中性原子量子计算依赖光镊阵列囚禁原子,但传统重排技术受限于:

时间复杂度:随阵列规模增长呈指数级上升
原子丢失率:大规模操作中原子易逃逸
速度限制:数百原子阵列需数秒至分钟级耗时25
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创新
研究团队研发的AI重排技术实现三大突破:

动态并行控制:通过高速空间光调制器实时刷新光镊阵列相位,实现所有原子同步移动24
三维构型突破:首次演示二维/三维原子阵列任意构型重排,构建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阵列37
常数时间特性:60毫秒完成2024原子重排,且耗时不随阵列规模增加57
系统性能指标与国际地位
技术指标    数值    国际对比
单比特门保真度    99.97%    追平美国哈佛大学水平
双比特门保真度    99.5%    达到国际最高标准
探测保真度    99.92%    中性原子体系顶尖水平
原子阵列规模    2024个    刷新世界纪录
重排耗时    60毫秒    较传统方法提速100倍以上
技术价值与应用前景
科学意义
量子计算基础:为构建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提供核心技术支撑25
学科交叉典范:AI与量子物理深度融合,开创智能量子调控新范式34
国际评价:审稿人认为该成果"标志着原子量子物理领域计算效率的重大飞跃"7
未来应用潜力
可扩展性突破:该方法可直接应用于数万原子规模阵列,为百万级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47
量子模拟优势:中性原子体系的高并行性和任意连接性,有望在复杂分子模拟、新材料设计等领域发挥独特价值25
技术辐射效应:光镊阵列动态控制技术可迁移至精密测量、生物成像等交叉领域67
该成果使我国在中性原子量子计算领域跻身国际第一梯队,为实现"量子霸权"竞争提供关键技术储备。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