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漫步在澳门的街头时,会不由得注意到一些当地人。他们有些看起来浓眉大眼、身材高大,完全符合外国人的特征,但却一口流利的粤语。他们的日常生活充满多样性,既会去教堂做礼拜,也会到妈祖庙烧香。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同时接受中西方文化呢?这涉及到一个历史遗留的问题,这些人被称为“土生葡人”。
在中华文化中,认同并不仅仅依赖于血统,只要个人自认为是中国人,并且愿意融入中华文化,就可以被视为中国人。
那么这些土生葡人算不算中国人呢?这个问题看法不一。有些人认为他们是一种“无家可归”的民族,历史要追溯到很久以前。
1499年,葡萄牙宣布独立并开始航海时代。大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舰队从葡萄牙出发,穿越好望角,到达印度和马六甲海峡,探索了新大陆。
数十年后,葡萄牙殖民者来到了珠江口,试图占领广州城。然而,他们很快被中国的强大实力所震慑,不得不撤离。于是他们在珠江西岸的濠境安落脚,这便是今天的澳门,当时这里只是一片广州渔民晒鱼的滩涂。
然而,这些葡萄牙人并没有止步不前。他们逐渐扩展领土,并与当地政府协商租借澳门,以此为基地发展贸易,构建起从印度果阿到马六甲再到日本长崎的贸易网络,使得澳门逐渐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商业港口。
随着经济的繁荣,澳门的人口逐渐增加。葡萄牙人占了大约三分之一,其余的则是华人和从其他地方被带来的奴隶。在这里,东西方文化开始融合。
明清时期,许多广州人逃往澳门寻求生存,带来了粤语和广东文化的影响。在澳门,既有天主教堂,也有妈祖庙。
尽管地位不同,但是不可避免的通婚现象使得第一代混血儿诞生,他们也是第一代土生葡人。
1641年,日本实施海禁,葡萄牙人逃离日本,大多数是男性。这导致了澳门男女比例的失衡,并且引发了犯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葡萄牙总督鼓励澳门的葡萄牙男性与印度、日本、马来西亚和中国的女性结婚,这导致第二、第三代土生葡人的出现。
这些土生葡人的血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不仅有葡萄牙血统,还有中国、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的血统,甚至有些人混有三四个国家的血统。
清朝实行海禁后,澳门作为对外贸易口岸的地位愈发重要,吸引了更多的欧洲人移居到此,丰富了土生葡人的血统。
在这个时期,澳门人口的血统变得非常复杂。华人家族更倾向于与葡萄牙女性结婚,而葡萄牙家族则更倾向于与中国女性结婚。这种跨文化的融合使得澳门的文化更加多元化。
由于这些历史原因,土生葡人的身份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他们的国籍是葡萄牙,但在澳门土生土长,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既能流利地讲述粤语和普通话,也能理解并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
尽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实际上要确定土生葡人的身份仍然很困难。
在澳门,人们通常被分为三类:少量的纯种葡萄牙人,少数的纯种华人,以及大多数的土生葡人,即土生土长的混血儿。
在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期,他们的国籍是葡萄牙,其思想和行为也更倾向于葡萄牙。然而,二战后,葡萄牙的影响力开始衰落,新中国的崛起使得土生葡人更多地接受了中国文化。
他们自愿学习粤语,学习中国文化,习惯用筷子进餐,品尝早茶,甚至有些人迁居香港或内地发展,例如一些知名的香港明星就是从澳门出发。
1999年12月20日,葡萄牙政府将澳门正式移交给中国政府。根据回归协议,所有澳门居民自动成为中国公民。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接受中国国籍,特别是那些土生葡人,尤其是在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不如现在的情况下。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给予了他们选择的权利:他们可以选择葡萄牙国籍或中国国籍,也可以选择移民到其他国家。
截至2022年年底,澳门仅有3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67万人,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062万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在这些人中,近90%是华人,1.3%是葡萄牙人,5%是菲律宾人,还有1.8%是越南人。澳门街头那些看起来像外国人的人,其实大多数都是华人。
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土生葡人对中国的认同感也越来越强。一些土生葡人选择接受中国国籍,并投身于政府和公共服务工作中,为能够成为中国人感到骄傲。
总之,生长在澳门的土生葡人,